伊春是全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被誉为“红松故乡”,同时也是黑龙江省森林防火任务最重的地区。在这里有一位34岁的森防“老兵”,用12载的青春践行着“红松精神”。他就是嘉荫县清河林场林业技术科主任张龙。
践行“红松精神”
做一棵松,将这“根”扎深
张龙的护林之路始于扑火救援,多年的灭火作战经历,使他成长为一名闯过“技术关”的“排头兵”。
“当时火势十分凶猛,手中的风力灭火机突然怠速熄火。”张龙讲述了第一次参加灭火作战的经历。正当他急的满头大汗时,队长提过灭火机,只看了一眼说“化油器主油针的开度过大了”,调整后很快就重新启动了。张龙被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下决心要把各项专业技能学懂弄通。
自那以后,张龙一有时间就钻到装备库,研究防灭火装备使用和维修方法。风力灭火机、割灌机、背负式水枪……他都得心应手,不仅自学了单机灭火、多机编组等灭火战术,还学会驾驶运兵车、装备车。靠着这股“钻劲儿”,张龙很快成长为骨干队员,7次被评为县级以上森林防火先进工作者。
把队伍带好
用一腔情,把这“队”带好
张龙所带的队伍人员年龄跨度较大、来源复杂,需要充分考虑老、中、青队员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他想方设法让“多股劲拧成一股绳”。
据张龙介绍,巡护员每天要走近10公里路,雨雪天林间路更加泥泞湿滑,考虑到老同志的体能和安全,他多次向领导申请,协调其转岗到瞭望塔工作。
“是张哥把我的心拴在了林场”,据一位年轻同志介绍,自己刚入职时不熟悉路线,又怕巡护不到位担责任,萌生了离职的念头。张龙知道后,特意和他一组,边巡护边为其做思想工作,讲授工作重点难点。“在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工作也更得心应手了。现在我可不走了,要和大家一样踏实工作,把林区守护好”。
每年驻守300多天,场区的一草一木、队里的大事小情,张龙都了然于心。他这个队伍里的“主心骨”,却是家里的“局外人”。“妻子孕期产检,我一次都没陪过,有一次儿子生病,因为我马上要进场区了,家人干脆都没告诉我”。说起家人,张龙满脸愧疚。
检查装备
护一片林,让这“荫”更绿
清河林场坐落在小兴安岭深处、黑龙江右岸,森林覆盖率达64.6%,域内茅兰沟风景区一到旅游旺季就成了“露营基地”,火灾风险突出,历史上虽然没发生“大火灾”,但“小火情”频发。
2022年,张龙转任清河林场林业技术科主任,多年的防灭火经验,使他深刻认识到巡护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第一道防线。在他的建议下修订了《应急处置办法》,将防火队伍管理细化为“四项制度、90条细则”,进一步明确了日常管理、设施设备管理、安全管理和奖惩机制,提升了防灭火工作质效。他还组织巡护员每年深入学习防灭火、病虫害、野生动物保护等知识十余次,通过现场观摩、实地教学等方式,不断提升巡护员能力水平。
“为了使宣传教育更有说服力,他戒掉了多年的吸烟习惯。”一位巡护员介绍,每年防火关键期和特殊节点,张龙带领大家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向居民、游客面对面宣讲防火知识。辖区内12年无一起人为火发生。
“巡就要巡到边,护就要护到底。”张龙表示,未来他还要学习更新的防火理念、更先进的防火技术,带动更多人加入护林队伍,以实际行动践行“坚韧不拔、奋发向上、勇于奉献”的“红松精神”。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编辑:闫玉瑞
一审:盛 昕
二审:孙莹莹
三审:李双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