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战略的东风下,光伏产业曾一路高歌猛进,成为资本市场与产业发展的“宠儿”。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光伏行业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一场残酷的大洗牌正在上演。
一、昔日辉煌与当下困境
回首过去十余年,光伏行业发展迅猛,吸引了海量资本涌入,造富神话不断上演。那时,如果有一个行业能与互联网在光环、造富、吸金能力上相媲美,那一定是光伏;若论激发地方政府追逐热情,光伏甚至远超房地产。
但繁华背后,隐患重重。2024年上半年,138家光伏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骤降86.02%,曾经的赚钱机器如今陷入集体亏损泥沼。深度剖析,这一切源于疯狂扩张与价格战的“后遗症”。
一方面,“双碳”催生的投资热,让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开启疯狂扩产模式。据不完全统计,2020 - 2024上半年,光伏产业累计投资(含规划)超34000亿元。大量资本涌入,使得产能如气球般膨胀。例如,2023年全球已建成光伏组件产能高达1103GW,远超当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390GW,严重的供需失衡成为行业心腹大患。
另一方面,产能过剩引发惨烈价格战。以硅料为例,2023年硅料价格雪崩超70%,2024年仍持续下滑,从年初至9月25日再跌38%,已击破部分头部企业现金成本。硅片、电池片、组件价格也随之下行,全产业链深陷价格泥潭,企业盈利空间被极度压缩。
二、出局者众生相
在这场行业寒冬里,一批光伏企业折戟沉沙,黯然离场。
(一)汉能集团:庞氏骗局的破灭
2009年,汉能高调进军光伏,豪掷重金在全国布局八个薄膜太阳能生产基地,薄膜发电业务看似蒸蒸日上。巅峰时期,员工超1.1万人。然而,好景不长,关联交易、操纵股价等问题被相继曝光,2021年7月,汉能总部拆除,这个昔日光伏巨头以一种狼狈的姿态轰然倒下,沦为一场彻头彻尾的庞氏骗局。
(二)中利集团 - 腾辉电力:光伏扶贫的“滑铁卢”
2011年,中利集团收购腾辉电力涉足光伏,2015年凭借“万农光伏”概念风光无限,营收在随后三年大幅增长。但激进扩张背后,隐患暗生。企业垫资建电站、地方保留产权、融资返还企业的模式,让资金压力与日俱增。2017年底,为43个贫困县垫付超50亿元,大量项目却因政策变动无法并网。此后,业绩急转直下,连续5年亏损近70亿,还深陷资金挪用丑闻。2022年,“ST中利”成为其新标签,11月更是走到重整边缘。
(三)跨界“失意者”
1. 皇氏集团:作为“水牛奶大王”,跨界光伏雄心勃勃。2022年宣布投资100亿在安徽阜阳建20GW TOPCon电池项目,还签下巨额硅片采购单与技术合作协议。但2023年8月,便转让项目控股权,回归主业,光伏逐梦之旅草草收场。
2. 山煤国际:山西焦煤集团旗下的实力干将,2021年计划投建10GW电池项目,一期3GW HJT电池项目规划宏大。历经两年调研筹备,却在2023年12月无奈终止,光伏扩产梦碎。
3. 交建股份:欲跨界分羹,相中博达新能。博达新能海外产能布局广泛,涵盖越南、柬埔寨、印度多地。但美国恢复对相关地区太阳能产品征收关税,让交建股份望而却步,2024年7月终止收购,跨界光伏之路戛然而止。
(四)技术转型“遇难者”
1. 聆达股份:2020年切入电池片赛道,却未能一帆风顺。今年3月,旗下嘉悦新能源PERC产线停产,拟投资91.5亿的铜陵狮子山扩产项目也宣告终止,N型电池片的冲击下,原有产线价值缩水,转型之路荆棘丛生。
2. 海源复材:凭借进军光伏摘星脱帽,却未能站稳脚跟。总投资80.2亿的光伏项目在2024年3月终止,现有光伏组件产能不足2GW,营收微薄,后续发展乏力,光伏转型陷入困境。
(五)老牌大厂的陨落
1. 爱康科技:光伏行业老将,业务多元却未能抵御危机。因净利润三连负,2023年被ST,2024年6月旗下多地光电公司停工停产,还深陷诉讼泥沼,涉案金额高达7.6亿,曾经的辉煌不复存在。
2. ST中利:专网通信业务违规在前,光伏业务也未能撑起大局。连续4年巨额亏损,5年虚增收入近80亿,大股东资金占用、违规担保问题严重。江苏证监局重罚之下,公司从2023年起启动重整程序,生死未卜。
3. ST嘉寓:主业门窗幕墙与光伏并行,却因踩雷恒大商票元气大伤。2023年组件出货仅200MW,营收、净利润双降,资产负债率飙升至159.23%。卖资产求生,股价一度濒临面值退市,挣扎在退市边缘。
三、各环节淘汰赛:黎明前的黑暗
从产业链细分环节看,光伏产业淘汰赛在不同战场激烈上演。
(一)硅料:成本与产能的双重博弈
当前硅料产能严重过剩,截至2024年7月,名义产能达254万吨/年,远超需求。价格持续走低,N型块状、颗粒硅含税价分别仅4.1、3.67万元/吨,全行业亏损现金成本。开工率分化加剧,二三线厂商减产幅度大,龙头企业虽维持较高开工率,但行业整体困境难掩。预计2025年末 - 2026年,硅料环节才有望出清,届时行业格局或将重塑。
(二)硅片:同质化竞争下的挣扎
硅片市场同质化严重,技术壁垒降低吸引众多玩家入场。2024年Q2,价格暴跌让厂商盈利能力恶化,隆基绿能、TCL中环营收、利润大幅下滑。行业亏现金,开工率降至历史同期底部,一二线厂商分化显著。出清之路漫长,预计2026年底方能见分晓,在此期间,企业将在成本控制、市场份额争夺上展开殊死搏斗。
(三)电池:技术迭代与产能过剩交织
N型TOPCon电池产能扩张,Q2电池厂商出货分化。但产业价格下行,盈利能力承压,爱旭股份、钧达股份等毛利率、净利率纷纷转负。电池环节持续累库,N型电池渗透率提升却未能带来盈利增长,反而陷入单瓦亏损困境。预计2025年末 - 2026年实现出清,未来技术突破与成本优化将是企业存活的关键。
(四)组件:头部竞争与行业整合
Q2组件厂商出货分化加剧,头部一体化厂商与二三线企业差距拉大。产业链价格下行,营收普降,盈利能力分化。头部集中度有望提升,TOP10厂商开工率远超其他企业。预计2026年组件环节完成出清,行业将朝着更加集中、高效的方向发展。
四、破局之路:剩者为王的时代
尽管光伏行业深陷困境,但并非全无希望。
一方面,行业属性正从成本领先向技术、渠道品牌领先转变。如阿特斯、阳光电源等在海外渠道布局深厚的企业,业绩表现出较强韧性。过去三年,中国光伏上市公司海外创收超万亿元,2023年近半数企业海外收入增长,头部企业海外投资加速,海外基地遍地开花,这为企业开辟了新的增长路径。
另一方面,技术创新是破局关键。硅料环节,流化床法生产颗粒硅降本显著;电池环节,TOPCon技术迭代、钙钛矿电池潜力巨大,虽尚未大规模商用,但技术突破加速,有望重塑产业格局。
光伏产业这场大洗牌,是一场残酷的淘汰赛,也是一次浴火重生的契机。在“坡长雪厚”的赛道上,唯有资金雄厚、技术领先、渠道畅通、品牌过硬的企业,才能熬过寒冬,迎接行业春天的到来。那些在洗牌中倒下的企业,成为时代的注脚;而存活下来的,将开启光伏产业的新篇章。未来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说明:本文部分素材来自于光伏学习及网络公开信息,由作者重新编写,系作者个人观点,本平台发布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观点,不代表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18094560191(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