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舒城民俗】丧葬·祭祀篇丨晒 谱

民生   2024-11-10 17:38   安徽  



为传承和发扬舒城本地的优秀文化,解读记忆中的舒城民风民俗,彰显深厚的龙舒文化意蕴,感知千年龙舒文化血脉的起伏脉动。由中共舒城县委宣传部编撰的《记忆中的舒城民俗》一书于2024年9月出版发行。书中收录了舒城本土的时令节庆、喜庆礼仪、丧葬祭祀、农耕渔猎、衣食住行、饮食文化、文化娱乐、童趣游戏等风俗民情。为此,中共舒城县委宣传部和舒城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开设《记忆中的舒城民俗》系列专栏,分享书中的文章,与您一起品味舒城的风俗民情,感受龙舒文化,敬请关注!



晒 谱

朱万清


赵氏祠堂是村里唯一最壮观的建筑,庭院、门楼、廊庑、厅堂,祠堂不仅供奉着祖先的牌位,更是人们婚丧嫁娶的重要场所。祠堂广场右侧的“赵氏祠堂”几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它来自于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的字迹。
每到农历六月初六,是族人们晒谱的日子,也称为“晒谱节”。这一天,火辣辣的太阳阻挡不住族人虔诚的脚步,大家纷纷来到祠堂。祠长主持晒谱活动。随着阵阵的鞭炮声,宰杀雄鸟,族人们纷纷跪在供奉着祖先的牌位下,几位族长小心翼翼地将存放在祠堂专柜里的10多本族谱请出。
这时,族长们开始与大家共诵《家训》:“昔吾祖不远千里,千辛万苦,来此荒芜之地,耕作创业,已历数代,幸祖宗护佑,家族昌盛、生活安宁。为使家族永续发展,要务必勤、务必俭、务必正、务必廉,务必刻苦读书,务必亲族邻里,有喜必庆贺之,有疾必问之,有丧必用之。”
诵毕,大家分头检查族谱,看有无损坏或霉变。几位先生手持毛笔开始对一年来家族成员的生、卒、配、葬等情况进行登记。在众人的注目下,先生郑重其事地在族谱上一一登记,不能有遗漏。族人们很重视新添人丁的入谱,先生写好后,当众大声宣布小孩的姓名,众人一片欢呼,鼓掌祝贺,祝愿本族子嗣兴旺。随后,大家焚香净手,把族谱请到室外,一本本有序摆放,沐浴在阳光下,如果阳光太大,就用遮阳伞遮住强光,或放在阴凉处,用竹签把族谱摊开一页一页晒,犹如西天取经回来的唐僧师徒在经石上晒经的情景。
大家重回祠堂,正式召开会议。族长通报上一年度家族的重大事项。面对着祖先的牌位,大家真诚的检讨过去一年的不足和过失,表示要努力做好今后的生产、生活,不辜负祖宗的期望。
下午,阳光偏西,焚香鸣炮之后,族长小心翼翼把族谱放进存放专柜,合掌鞠躬虔诚三拜。至此,晒谱仪式圆满完成。
农历六月初六,相传为“天贶(音同‘况)节”,有两个民间传说。
传说一:相传起源于唐代。高僧玄奘从西天取经回国,经文在通天河被淹,于六月初六将经文曝晒。后来,大小寺庙祠堂,都会翻晒经书族谱,一直延续到今天。
传说二:宋代时有一年六月初六,上天赐给宋真宗赵恒一部天书,赵恒将天书视为珍宝,收藏起来。为了防止天书霉蛀,每年六月初六这一天,他都要把天书拿出来曝晒。后来读书人也在六月初六这天,将所藏的书籍、字画摊在太阳下晒,又称六月初六为“晒书日”。
其实,晒书传统在古代文献典籍中多有记载。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北魏贾思勰的农学专著《齐民要术》中也描写了晒书的场景。《世说新语》中也有“郝隆只晒腹中书”的典故:“郝隆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北宋时期,晒书成为当时流行的风雅之事,宫廷会在农历六月、七月举行曝书会,将珍贵字画、书籍等拿出来晒,士大夫便可借此大饱眼福,《宋史》中有相关记载。元、明、清时期,文人、藏书家也在七夕前后赏书、拜书、祭书、传书,晒书传统均有记载。
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家谱、方志、正史是构成我国历史文化的三大支柱,也是“存史、资治、教化”的重要资料文献。


中共舒城县委宣传部

舒城广播电视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412020005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