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该私有制还是发展公有制,其实是根据人的生产力来安排的,两者并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即公有制好、私有制不好、或是私有制好、公有制不好。
二者之间要根据生产的发展状况来适时动态调整。
你个人具备多少能力的生产力,就可以拥有对应的生资料,这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
像改革开放前,搞集体公社,这时候肯定是有利的,当时水利设施匮乏,农民靠天吃饭。而修建堤坝、水库灌溉渠这些都需要许多人力,单凭一家一户是搞不好的,而且这种设施修好之后也都惠及多个家庭,对集体有益。所以需要凝聚集体的力量才能修建好。
后来这些农业基础设施修建好以后,更多的工作就是生产粮食。
但这个时期,一户人可以生产三到五分的地,于是集体搞效率反而上不上不去,包产到户,每人生产自己分到了那部分地,生产效率和积极性反而上来了,因为做的快的人可以快一些完成,做得慢的人也需要花更多一点的时间努力完成生产。这样不会因为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而丧失积极性。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农业机械化的出现,一个家庭或个人间通过合作,三到五个人就能完成几乎完成那种成片的农田几千亩甚至上万亩的地种植。
在这种情况下,包产到户的分散的农田就不利于这种更大规模的生产,现实的情况又要求把包产到户的农田归集起来,由一小部分人承包起来生产经营。而解放出来了劳动力可以到城市里转变为工人,或留在农村或乡镇开办的企业里成为工人。或是成为服务农业的第三产业人员。
这样一种情况下,归根结底要保障每一个集体里面的成员的基本利益。
不但要保障集体成员的基本利益,而且要使集体发挥出1加1大于2的集体力量。
而事实是人多力量大,越是到今天,许多生产劳动就需要组织起来,需要许多人的合作。
而公有经济最大的魅力是在于与之形成的一种公有制文化。在这种文化下能避免当今社会因资产阶级文化侵蚀而形成的一些不良社会风气。
当今人们这间的许多东西甚至包括情感都开始用金钱衡量,他们之间的互助减少,人与人之间情感淡漠,邻里之间关系生疏。人们变得功利,崇尚物质的享受,对社会的责任,家庭责任比公有制经济下要弱化。
于是连不能被金钱腐蚀教育和医疗两个行业,也被金钱腐蚀了。
教育行业现在也是乱象横生。学校成为敛财的机构,大办食堂,置办校服,义务教育延时收费,校办食堂卫生问题频发,校园霸凌等,教师乱收学生礼物,学生学习负荷过重,学习时间太长,成为学习的机器。
而学习毕业就业难,学习的知识技能过时,毕业即失业现象普遍。这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也正是这些教育问题、就业问题成为了降低结婚和生育率重要元凶。现在新生人口一年比一年少,而老年人口一天比一天多,死亡率已经超过了出生率,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而在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人口增长了几亿,大家普遍是三四个孩子,甚至还有六七个、七八个孩子家庭,放到现在是无法想象的。现在大多数只生育一到两个孩子,而更多的是青年的躺平、不结婚,不生育。
这些问题与许多经济组织的发展理念和观念过于传统也有关系。这些封建落后的传统理念给经济发展造成了掣肘。而革除这上结落后的文化,建立新的思想文化,与过去的落后的传统观念彻底的诀别,那就需要进行文化革命。以前我们过多的注重政治、经济领域的革命,而文化方面的革命同样的重要,文化的力量也十分惊人!我前面也写了几篇关于文化建设的力量和必要性的文章:《文化的力量:一场文化革命如何改变国家命运?》、《关于“文化D革命”的六点思考》、《创造共产主义优秀文化作品,抢占人类意识形态高地》、《打造文化软实力 布局城市竞争战略》。这些文化论述了无论是在国家发展、还是在城市经济建设方面,文化的力量和影响无不充斥其间,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最终体现在人们改造世界的具体实战上。
而私有制和公制所形成的一套文化,更是在社会上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我们经历这两套文化后,人们开始怀念毛主席那个时代,愈发认识到毛主席的伟大。
私者一时,公者千古!我们始终还没有超越伟人的布局。私与公,孰优孰劣,公道已自在人心。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