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老有所学新生活——走进北京老年开放大学

文摘   2024-11-20 17:34   北京  
点击上方蓝字 | 关注我们

上午8:30,记者走进北京老年开放大学,此时距离楷书中级班上课还有半个小时,教室里已经传来师生们的讨论声。同学们拿出自己在假期的习作,与黄胤淇老师进行交流。


“感受毛笔落在纸上的感觉,收笔不要戛然而止,可以稍微缓一些。”黄老师对比字帖,仔细讲解。学员陈运发认真听着,时不时点头。

陈运发今年61岁,去年开始在楷书初级班和隶书初级班学习,这个学期升到了新开的中级班。经过选拔,他加入了学校书法骨干班的队伍。凭借一手好字和风趣幽默的性格,陈运发成了书法班的“明星学员”。



提起校园生活为自己带来的改变,陈运发说:“学习书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练字时,我的心静下来了,从养生角度来看,也有利于健康。上学让我的生活更加充实,现在,我回家还会教外孙写毛笔字。今年春节,我的外孙还自创自写了一副对联呢。”陈运发脸上流露出自豪的笑容。


北京老年开放大学于2023年秋季正式启动线下课程,本学期共设立14个普通班、8个骨干班,有415名学员参与线下学习。学校不仅开设了书法、声乐、彩铅画、手机摄影与后期制作等多样化的课程,还根据学员们的基础分层次教学,其中,最特别的就是骨干班。


“学员需要通过选拔才能加入骨干班,且对专业基础有一定要求。课程结束后,骨干班的学员还需要前往街道、社区做一些志愿服务。”书法骨干班班主任刘逸楠介绍,“以书法骨干班为例,很多学员会前往社区送‘福’字、写春联,也会组织社区笔会。”



将老有所学转化为老有所为,在陈运发看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喜欢写字,现阶段就是希望能用自己的书法技艺再为社会作一些贡献。”


上午10:30,楷书班下课了,教室里还有不少学员意犹未尽,抱起字帖向黄老师请教,而下一堂隶书课的学员已经提前进入书法教室。


69岁的王阿姨正准备和自己在校园里结交的好姐妹一起上课:“见到熟悉的老师和同学们,我感觉很亲切。”


“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同样在为下一节课准备的孙阿姨笑着说,“老年大学带给了我精神上的富足,让我在除了照顾孙辈之外,有了自己的新生活。”


踏入老年大学的学员们,大多出自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追求。声乐课老师刘俊伶表示,她在老年大学执教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我想要将自己的所学回馈给社会,让更多老年人从音乐中找到乐趣,同样,学员们的热情也在感染和激励着我。”刘老师说,与年轻学员相比,老年学员丰富的阅历也常常能够帮助他们理解歌曲。



学校负责统筹工作的路建胜老师介绍,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员们的学习兴趣,学校在教学制度上也做了一些创新,例如,学校设置了“银龄学历”来鼓励老年人坚持学习。“学员在上完一门课程之后,不仅能够拿到这门课程的结课证书,还能够将学分积攒下来,等累积到一定数量,就可以拿到我们的‘银龄学历’。整个过程有点像‘打怪升级’,让学习这件事情有了目标,学员们也会更有动力。”


随着学校规章制度、课程设置不断完善,不少老年人口口相传,慕名踏入校园。北京老年开放大学将继续根据老年人实际需求开设课程,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内容。

文/图:本报记者 王甦萌

猜你想看

-<欢迎订阅>-

-<欢迎关注>-



中国老年报
《中国老年报》由民政部主管,是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老年报媒,以“与老为伴,为老服务”为办报理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