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我不惯谁惯啊”:陕西50岁夫妻,爆红成200万孩子的电子爸妈

健康   2024-11-17 06:35   江西  


01
近期,“网络父母”这一概念在社交媒体上异常流行。起初,我对这个术语感到困惑,但很快就了解到它代表了一种创新的亲子关系模式。在这种关系中,年轻人通过网络世界来替代现实生活中的父母,以此来弥补他们所缺失的亲情。
这个概念源自中国陕西省的一对中年夫妇。他们通过模仿父母的角色,在网络上发布与孩子们互动的日常视频。这些视频通常包含了他们对孩子们的鼓励和支持。
我原以为在网络上扮演“年轻一代的父母”这种小众领域并不会吸引太多关注,但实际情况却出乎意料。许多年轻人将他们视为自己的父母,在评论区中分享自己的烦恼和困扰。
例如,有年轻人在评论区中表达了他们的不满:他们穿着时尚的衣服出门逛街,却因为父亲的评论而感到受伤,父亲说他们穿得像夜市里的小姐。
有孩子抱怨考试没考好,爸爸说都读成这样,还不如出去卖。
有孩子哭诉每次父母批评的开头总是,“你从来不从自身找原因……”
当这些年轻人在评论区中寻求慰藉时,这对夫妇便会化身为细心的“网络父母”,始终考虑到“孩子们”的感受,全程避免任何说教、批评或指责。
他们经常像普通父母一样与“孩子们”聊天:“宝贝,今天累了吗?有没有受到什么委屈?”
他们从不强迫“孩子”解释清楚事情:“如果不开心,没关系,不想说就不说!”
他们擅长鼓励“孩子”:“我们觉得你最近处理问题的方式非常出色!”
并且会主动安慰:“昨晚我想明白了,你也很不容易。家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不是讲道理的地方。只要我们一家人快乐,其他都不重要。”
偶尔他们也会霸气地支持:“我的孩子,我不宠谁宠?”
这个账号迅速成为了许多“受伤心灵”的情感避风港,评论区充满了寻求安慰、拥抱和认可的孩子。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称为“移情效应”,它描述的是一种现象,即人们会将对于特定对象的情感转移到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上。
许多年轻人已经将对现实父母的情感转移到了更理解他们的“网络父母”身上。他们通过这种“移情”方式,在虚拟世界中寻求治愈,弥补童年时期缺失的亲情。
其实孩子内心真正渴望的,不是父母多土豪,而是有被他们真正关心,能好好跟自己说话。


02
罗翔老师之前在一段采访中说,如果整个家充满了怨气、委屈、指责、埋怨,就失去了爱和活力。
那些在内耗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内心容易缺乏安全感,长时间会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怪圈。
从心理学精神分析理论来看,对孩子而言,父母就像是一个“情绪容器”。
当这个情感容器越大,能够容纳更多的情绪时,孩子们的情绪调节能力就越强。即使孩子们遇到不顺利的事情,产生了负面情绪,父母的包容和认可能够迅速给予他们积极的勇气和前进的动力。
那些真正理解孩子、能力出众的父母,总是能够稳稳地承接住孩子的情绪,将其转化为一种轻松而温暖的力量。一个孩子在童年时期最大的幸福,就隐藏在父母提供的这些情绪价值中。


03

不轻易指责,而是允许一切自然发生,这是知乎上关于“那些从小被指责的孩子,长大后都怎么样了?”这一问题的一个高赞回答所传达的观点。这个回答指出,那些经常被指责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变成脾气暴躁、喜欢指责他人的父母。
父母就像是一面镜子,他们的情绪状态将直接影响孩子,并成为孩子成年后的模样。在观看《走进谷爱凌》这部纪录片时,我发现谷爱凌的母亲谷燕非常不平凡。她的情绪非常稳定,不仅允许孩子与她最初的期望不同,也接受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
谷爱凌小时候非常顽皮,可以说是“上房揭瓦”的类型。13岁时,她在院子里爬树,像猴子一样在树干上荡秋千。然而,妈妈谷燕既没有批评她,也没有强行阻止,而是静静地从屋子里看着她。她没有因为女儿不够优雅文静而批评她,也没有因为担心女儿从树上掉下来而感到焦虑,更没有因为家里有媒体采访而指责女儿的行为可能会被客人笑话。
谷燕允许女儿展现自己的天性,无论女儿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任何挫折,她从不指责,而是微笑着鼓励她、拥抱她。
在母亲的影响下,谷爱凌形成了非常积极和阳光的性格,她的抗挫折能力特别强,面对任何问题都能设法自己解决。
一个家庭的宽松氛围不仅能让所有成员身心愉悦,还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获得应对负面情绪的力量。我们常常发现,即使事情的发展没有按照我们最初的设想进行,这并不会真正影响什么。
我们对孩子的焦虑,实际上是对结果的一种担忧。然而,这种焦虑并不能改变最终的结果,反而可能传递给孩子。
因此,父母应该接纳和包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所有经历,无论是犯错还是失误,我们都可以轻松地说:“没关系,慢慢来。”
我们应该专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将精力浪费在责备孩子上。即使生活真的“脱轨”了,也没关系,因为这正是培养松弛感的开始。


04
在育儿过程中,有一个概念被称为“黄金一小时”,它指的是在睡前的一小时里与孩子进行互动,这样的互动能够带来显著的效果。
例如,在睡前可以和孩子进行交谈,讨论他们最近做得好的地方,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进入梦乡。可以询问孩子一天中感到幸运和开心的事情、想要感谢的人、想要记住的时刻,父母可以借此机会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
还可以向孩子寻求帮助:“最近我遇到了一个难题,你能给我一些建议吗?”这样让孩子参与到家庭决策中,他会感到自己的意见受到父母的重视。
此外,可以问孩子:“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做?”这样可以从孩子的角度了解他对父母的期望。
如果父母能够有效利用“黄金一小时”,对孩子来说将带来巨大的益处。这不仅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从大脑发育的角度来看,早期的发育需要催产素和内啡肽来帮助建立神经元网络。父母对孩子表现出赞美和喜悦的表情,可以促使孩子大脑中产生更多的催产素和内啡肽。
即使想要谈论学习,也不要首先以学习作为引子和开头,而是从孩子感兴趣的部分出发,多给他一些正面的反馈。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看到自己的进步,心中会感激这份关注,也会做得更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教育不是盯着孩子的缺点,拼命去说教、改造它,而是要用放大镜找到孩子身上那仅存1%的闪光点,拼命放大它。父母的每一句接纳和鼓励,都会让孩子朝你期待的方向不断努力。


05
不过度干预,而是陪伴孩子进入自我探索的空间,这是非常重要的。蔡康永曾经说过:“我的成长,让我相信,那些看起来没有什么用的东西,往往才是我们人生的珍宝。”这句话说得非常正确。
许多父母会让孩子学习一些爱好,但往往一提到学习乐器就是钢琴,一提到学习舞蹈就是芭蕾。实际上,并不需要盲目跟风,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和兴趣。
有一个叫倪皓洋的孩子,他在抖音上是一位出了名的小博主。
视频中的他如数家珍的介绍着手里的虫子,包括它们的习性和特征。年仅13岁,却被网友称为行走的“昆虫百科全书”。
在疫情期间,倪皓洋天天在家阅读有关昆虫的书籍,几乎要把书翻烂了。而且,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下楼去捕捉昆虫。起初,他的妈妈对虫子感到害怕,担心虫子会咬人或者携带细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开始跟随小皓洋一起了解昆虫,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
为了支持儿子的爱好,父母将客厅改造成了一整面书架墙,摆放了上百本关于昆虫的书籍。他们在阳台上放置了各种尺寸的塑料盒和网箱,养了十几只昆虫。妈妈不仅没有觉得这样做是浪费时间或者耽误学习,反而尽全力去支持孩子,想方设法让他能够更专业、更深入地研究昆虫。
小皓洋的父母给他买了很多昆虫的书籍,还给他找来很多纪录片。
一有空,父母就带他去国内外参加“观虫夏令营”,最远的一次来到了马来西亚的婆罗洲,那是世界上最多样的生物集中地。
倪皓洋的视频大多是由他的妈妈负责拍摄和剪辑的。这些视频不仅记录了儿子研究昆虫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向网友们科普了相关的知识。
在父母的陪伴下,倪皓洋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于他对昆虫的了解甚至超过了大人,这使得原本不善言辞的他变得越来越健谈,同时也变得更加自信。
小皓洋的父母非常智慧,他们不仅给了他一个快乐的童年,还给了他自由探索的空间。陪伴的关键在于父母要心无杂念,放下工作、放下手机,专心与孩子交流,并全程陪伴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在于坚持和用心。


06
波兰作家显克维支曾经说过一句非常贴切的话:“每个孩子都愿意被一只温柔的手引导前行,而不是用脚踢。那么教育就达到了它的目的。”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教育的真谛。
父母的眼界和态度对孩子的未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孩子的优点,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表扬。这种积极的支持和肯定,是帮助孩子攀登成功高峰的正确方式。
本文综合来源已标注,文章仅作为学习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医养生
传播中医养生知识,弘扬传统中医文化,介绍中医养生典籍、时令养生、膳食养生、女性美容养颜以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方面的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