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千年,红花渠的前世今生

文摘   2024-11-20 19:41   宁夏  

城因河而宜人

河因城而多彩

 红花渠在银川老城 

静静流淌了千百年

它的前世今生

你了解吗?



【在遥远平静的古代】

这条水渠远离人烟城阙,蜿蜒流淌,两岸花木扶疏、草长莺飞,滋润着黄沙之央的千顷良田,应是一种平淡静好的风景。

(图片来源口述宁夏)

据记载,红花渠是公元678年开凿挖成淌水的,不仅是银川的水利设施,更与这座城紧密联系。

为什么称为红花渠呢?是因为两岸农民大面积种植红花药材而得名,红花是有名的药材,又是朝廷的贡品。当时红花渠没有渠名,当地百姓就以渠两旁的红花取名,流传至今。



【在火热发展的70、80年代】

红花渠的灌溉区早期有红花、满春两个乡,一个良繁场,光华门、民乐、高台寺、双庄、满春、八里桥7个村,31个队。

银川解放后,红花渠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两岸的居民,利用红花渠的渠水灌溉农田,在红花渠两岸种植水稻、麦子、蔬菜,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慢慢地,美丽的红花渠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两岸的村庄逐渐多了起来,人口也相继增加,70年代后,红花渠两岸人口由几千人增加到上万人。

(图片来源宁夏摄影家协会)

80年代初,银川蔬菜种植面积少,为了解决银川人吃菜的问题,红花渠两岸的各个村、队,都按照指示由种水稻改为种植蔬菜,银川市蔬菜公司根据银川城市人口的蔬菜需求,又向各个村、队下达了种植蔬菜的目标任务,要求每年为银川城供应几十万公斤蔬菜,于是,红花渠两岸大面积的稻田、麦田改成了蔬菜地。

一入秋,红花渠两岸瓜果飘香,成千上万斤蔬菜被善良勤劳的菜农们采摘下来,运到全银川的各个菜店里,火热销售。




【在波折坎坷的90年代】

然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银川城市化进程加快,红花渠的灌溉面积迅速萎缩,有6公里多的渠道被全部封盖,其余的渠道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

加上一大批流动人口开始进入城市,红花渠两侧民房如雨后春笋,一间间拔地而起。由于居住人口增加、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原因,导致红花渠沿线污水四溢、恶臭扑鼻等脏乱差现象随处可见。

(图片来源宁夏摄影家协会)

红花渠每年只淌4次水,每淌一次水,垃圾污物横漂红花渠下游,渠水干涸时,渠里的垃圾、污水臭气熏天,被人们称为“龙须沟”和“垃圾渠”。

大部分时间里,红花渠浅浅的水流印着两边低矮的房屋,周围的居民沿着渠道匆匆而过,偶尔瞥一眼灰色的渠水。



【在大力改造的现代】

从2011年开始,银川市对红花渠及沿岸部分城中村进行了拆迁改造。原先那灰色的小楼也被整齐的楼房所取代,人们迁入新居,开始城市新生活。

(图片来源宁夏摄影家协会)

此后大约10年的时间里,渠道的污水治理与周边环境的建设并进,从未停歇。2015年,银川市政部门及兴庆区对原本脏乱差的红花渠进行硬化改造,两侧建成了大理石和金属护栏以及行人便道。

(图片来源银川新闻网)

此外,对渠道两侧的道路进行了硬化和平整,铺设了坚固耐用的路面,使车辆和行人能够安全通行,不再受尘土和泥泞的困扰。

随着治理工作的深入,周边环境的改善也日新月异,逐渐呈现出整洁有序、绿树成荫的景象。红花渠,逐渐恢复了宁静与美丽。




【在越来越美的未来】

今年年初,红花渠沿线道路空间适儿化改造项目启动,在基础设施、环境提升的基础上,还融入了人文环境、历史文化和科普教育等相关元素,打造了儿童乐园、科普教育展示区域,以及增加了体育健身器材,旨在将红花渠打造为生态、人文与儿童友好的示范绿道。

改造后效果图(图片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改造后效果图(图片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可以想象未来的红花渠

在健身绿道上

在文化墙前,在中式凉亭里

人们散步、打球、健身、跳舞

……

随处可观、可游、可憩

尽情享受着优美环境

带来的健康与快乐

处处洋溢着清新健康的气息

处处散发着蓬勃朝气与活力





兴庆区融媒体中心

文|李喆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监制|于凌   编审|高星   编辑|王昕怡



美丽兴庆
兴庆区唯一综合性新闻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