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人 迷情黄柏塬

美体   2024-10-22 21:28   陕西  



时间走在秋的刻度上,忽然惊醒,还有惦记的山色斑斓,需要从城市里走出去,到哪山水之间,到哪红叶霜染,去感受自然的幻彩,提炼生命的夙愿。


然而,理想和现实,越来越远,活在当下的尴尬,放眼未来未必自如,只有珍惜现在,行走在崎岖心路,才不至于怅然若失地长叹。


看一片红叶,曾经哭泣半天。驻一淙流水,昔日容情伤感。而今,红叶遍山,溪水缠绵,我却站的好远,用眺望和思念,去浮想和呼喊。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生活,太过于切近和画面。我的南山,也在一转念,即可挣脱生计的樊篱,超脱出潇洒的旅途。


踌躇之间,朋友相约黄柏塬。它是秦岭九寨沟的美谈,它是太洋最美自驾游路线,它是金丝猴和大熊猫的故园,它是大小箭沟的水石情缘。黄柏塬像梦中情人,在脉脉召唤,几次擦肩而过,不得观瞻,患下心病,今始疗看。


不意朋友更是情迷黄柏塬,有故事开篇,随游记相掺。


远在太白县,虎子结亲缘

兴平与黄柏塬,相距240公里,非一天可往返,计划出游三天,畅情舒意地玩。老路在修,我们从虢镇入山,至慢城太白县,已午后时分。太白有多慢的生活,以前路边以蜗牛的雕塑,示意太白的节奏。可是现在,蜗牛也慢不得,太白县明显加快了城市发展的步伐,新矗的楼房,风格俊逸,为大城市的人们,准备了避暑的佳苑。大佬们毫不客气,接受这份大礼,将房价炒到比太白山的海拔还要高很多的稀贵珍盘。


朋友说:“咱县里有熟人,歇个脚,吃顿饭,去黄柏塬还需3小时。”


有句话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朋友来太白县,不岔生,这份诧异和敬佩同时产生。果然,他将车停在一家广告部门口,朝里喊了声:“虎子!”


虎子迎出来,非常兴奋,遮不住帅气的、青春的、憨厚的本色,是位精干的二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他是广告部的老板,像见了亲人,又是倒茶,又是递烟,非要拉着去吃饭。


太白县的饮食市场,我们几乎每年都来,路很熟,对洋芋滋粑、豆花泡馍情有独钟。然而有点奇怪,太白县如此高冷,饭菜价格平平,味道还挺美,加上宾馆价格不高,和环境卫生整洁,这是否为吸引游客的奇招妙计无从得知。反正太白县这样做着,我们年年都来。


我们各点了爱吃的,虎子迫不及待付钱,这让人情何以堪?


朋友说:“没啥,虎子是我的干儿!”


这话说的,怎么离了十万八千里,还做了亲?我们用不相信的眼光,追问着。


虎子说:“我干爸带着朋友来了,岂有不请之礼。”


看来事坐实了,我们的疑虑并未消除。


朋友笑说:“虎子是我十三年前,困顿在黄柏塬认下的。”


事越说越奇,我们同时发问:如何困在黄柏塬?


朋友看着虎子,非常满意,掩不住高兴地说:“说来话长,2012年逢国庆黄金周,来黄柏塬旅游,路上堵车,天晚在镇上找不到住的。于是顺着公路,心急犯愁,摸到庄子上村,投宿在虎子家。虎子的父母,厚道热情,腾出房间,做好热菜,解决了燃眉之急。”


他清晰的回忆,做了什么菜,备了那样被褥,虎子的父亲少语而真诚。


第二天,朋友同行几人,在虎子家吃过早饭,感觉这里群山环绕,溪水相伴,山气绝佳,打算就此攀登,赏山峦盛景。


虎子的父亲姓石,很爽快地让虎子带路,保证路熟景美。老石这位山里的壮汉子,一点防人之心也没有,让十三四岁的虎子陪伴陌生人爬山,一行人甚为感动。


虎子出色地完成了向导任务,他天真的脸庞上,笑出了大山里的灿烂。


下山留饭,虎子家成了朋友的落脚点,虎子一家人成了朋友的朋友。


朋友夸虎子好身手,像鲁迅笔下的闰土,勇敢而坚强。


虎子父亲得意地说:“虎子山上跑的快,水里游的更滑。他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凫出不空手,会抓条大鱼。”


虎子怎么看,都是好后生,长的壮实、活泼,只可惜失了学,守在大山里。


朋友说:“像这样心地善良,坚强优秀的孩子,出了山,广可为。”


老石激灵一动,郑重地说:“如果外面有条路,能把孩子带出去,虎子认您做干爸。”


一句平常的话,一个真心的托付,从此种下了友谊。过了两个月,朋友为虎子找到了学习的机会,叫虎子来兴平,学习平面设计。老石二话不说,将虎子送出大山。


后来,虎子勤奋学习,踏实做事。朋友将虎子,推荐到西安一家广告公司,继续深造。三年磨一剑,虎子从电脑平面设计、使用喷绘机器、安装制作广告等,已经能独当一面,承接活路了。


如此这般,朋友和老石,结了干亲。兴平和黄柏塬,联系更为紧密,虎子在兴平打过几年工,成为半个兴平人。


看着虎子成长,朋友和老石常来常往,一次美丽的邂逅,促成人生的缘分。


明溜溜酒坊,蒋心洋出场

傥骆古道风光无限,太洋公路峰回路转,无边树木层林尽染,多彩秋色红叶最艳。赶路将风景,像翻书一样,一页页精彩,心悦神逸。


来到高家坝,庄子上头一家,即是明溜溜或迷溜溜。这是什么名呀?朋友说不清,是网名,是酒名,是外号?坐在明溜溜家新修的竹亭里,夕阳挂在半山腰,山风掠过山茱萸,陕南的植物被温和的天气,繁茂的生生不息。明溜溜摆上酒盅,操着西南官话、太白土话、升调白话,问我们品什么酒?

有什么?


明溜溜不藏私说:拐枣酒、樱桃酒、玉米酒、猕猴桃酒、李子酒、山茱萸酒都有的。


一样一样的尝!


明溜溜随即端上来,我们喝一样,他介绍一样,有啥特点,有何工艺,甜是放了冰糖,涩是少去籽皮,拿出诲人不倦的架势。


明溜溜的秦山酒坊牌匾,是他写的,说不定是个书法家。明溜溜的酿酒锅灶和蒸馏房间,是他设计的,猜不准是个建筑师。但是我们看到他,八十多岁的老母亲,肯定他是个孝子。


品了酒,觉得各有各的味,确实不同的酒,性味完全相异。仔细看,才发现明溜溜是酒的牌子,酿酒人叫蒋心洋,抖音号叫山仔洋哥。


和蒋心洋谈起来,他的知识面很宽,给大山里填充了滔滔不绝的儒雅气。其一将明溜溜酒,做成了非物质保护遗产名录(2016年3月公布为太白县第二批,2022年公布为陈仓区第五批,2023年亮相西安丝博会),将北方民风和巴蜀习俗融汇起来。其二将抖音山仔洋哥,做成了大量的文化输出,使大山民居生活走出黄柏塬,向外界敞开一扇大门,接受网上互动,慢慢摇身网红。其三他认识山里百分之九十八的草药、植物,对属性、特征把握的非常清楚,是个地道的挖药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山农民。


蒋心洋很容易成为所有人的朋友,他积极向上,乐观豁达。


他清瘦、健谈,在诗意地生活,适彼乐土,爱得我所。他坚毅、用心,在艰难的跋涉,适彼乐郊,爱得求索。


但是,蒋心洋终究是一个人,肩负人生的责任,和事业的追求。他的责任是照顾自己的老母亲,不愿离开家乡。他的事业是传承物质和文化,不光是明溜溜酒的工艺,而且还有大山里无尽的宝藏。


老石的二姐,等在蒋心洋的院子里,要安排我们的吃住。


我们肆意品酒,欣赏田园风光,一会觉得山里人富裕的,连无公害菜、毛栗子、山茱萸都根本吃不完。一会觉得山里人像蒋心洋一样,精神富足、无欲无求过的神仙日子。四围相望,青山环抱,闲云舒展,绿野生态,平淡农家,真有“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心声。


老石的二姐,在蒋心洋的院子,就像自己家一样,那样熟悉,那样无拘,知道他有几蔓冬瓜,了解他采有什茶。这里人,没有院墙,对待邻居,像亲人一样亲,像朋友一样真。


朋友调侃说:明溜溜,可否晚上在你家吃饭?


蒋心洋开心回答:“没问题,都不要走,我晚上给咱炖个土鸡,多喝点酒。”

山里人,不说客气话。他要说是啥了,真就是啥,不是表面的应付和推脱,而是实际的责任和去做。


如果有女人,愿意嫁在山里来,一起品明溜溜酒,一道垦山坡坡田,这里会纵容你的习惯,会宠幸你的陪伴。


很容易读懂蒋心洋,却很费解现实的骨感。很容易喜欢蒋心洋,却匮乏机会长谈山里的人文、物候。听说,湑水湾的金丝猴,跑下山来,为从蒋心洋的手中,接过甜果,逗留相玩,那是探知蒋心洋的心,比潭水良善,比熟果酥软。


小石爱小芳,信守情谊长

小石和小芳在景区卖毛栗,两个老人见一群亲友远道而来,热情自心底,喜欢从暖语。小石二姐受托迎接,热忱异常。她高挑身材,白皙面容,喜气盈盈,质朴端庄,在景区卖炒面,赶个早回来。


朋友熟悉这里的环境,指这个,介绍如何生长,指那个,怎样收获藏放。小石的家,住在村道的尽头,凹形平房,围出阔大院子,依着山脚,傍着湑水,毗邻菜园田畦,屋前房后林果茂密。


乌药从昨晚就煎煮起来,专等我们来。朋友说,山里人宁给一碗肉,不让一碗药,因为煎煮的乌药,山里人觉得太金贵,一年入冬才吃两三回,它温补脾胃,升阳提虚,具有药食同源的性味。


我们每人舀了半碗,坐、蹲、立、走各种吃态,有人说苦,有人说甜,有人说肥瘦相间,有人说药烂须全。主人劝大口吃,肉香乌绵,大口喝,汤香养身。此种乌药,煎煮一个对时(12小时),加了腊肉、大枣。比兴平桑镇卖的乌药,只加甘草沸煮,要味重效丰。小石二姐安顿好,要起身回家为我们做晚饭。她的家,在坡下拐个弯不远。


阿姨炒好毛栗,香绵可口,我们分食,谈笑自然。忽地,当中有人忆起,十几年入村还是吊桥,在摇摆的铁索边,他们高唱:村里有位姑娘叫小芳,长的美丽又善良……


“为何要唱这首歌,是看见村里的山妹子,撩拨的心慌么?”我问。


他们笑起来,纵情戏闹说:“你不懂,你永远不懂。你能理解的爱情,在山外面,比山里面,是富裕限制了想象,贫穷滋长了倔强。”


莫名其妙的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他们提醒:今天的女主角,还没有登场,和歌里唱的小芳一模一样。小石爱上了小芳,眼泪顺着小河淌,多少次遥隔山水望望,好男儿背起了远走的行囊。


原来女主人小芳,和男一号小石,近在眼前,发生了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三十年前,小芳十三四岁,从石泉县的大山里,走到高家坝为一户人家看娃,做个懂事的小保姆。小石十六七岁,是个快乐的山娃子。小石为小芳,捉青蛙,逮知了,养蚂蚱,从懵懂的少年,快乐的玩耍。


可是,突然有一天,小芳回家了,她的家在大山更深里,在云际更渺处。小石丢了魂,对着溪流喊,对着大山叫,对着林木唱,心爱的小芳,你在哪里?


又有谁能告诉小石,小芳的家在哪里。又有那位长辈,能够理解小石的心意。时光嘎然停止,小石的世界,空旷的比山谷还远。没有人告诉,小芳的家在哪里,只有小石的心里知道,他很想她。


三年过去了,路边的花开花落,山上的草木枯荣,小石的身体和肌肉越来强健,但小石的心永远不变。小芳失去了音讯,在那个年代,黄柏塬是原始森林的边边,石泉县交通不便,连个地址也写不上纸片片,小石长成小伙子,坚定了一个信念,他要去找小芳,小芳是他全部的思念。


小石出发了,那年他二十一岁,口袋里不装一块钱。他顺着山路,一路打听石泉。小石从小练就上山涉水的过硬身体,他有野外生存的全套本领,徒步200公里,寻找日思夜想的小芳。


可以想见,不通汽车,没有电话,地址不详,跋山涉水,决然前往,甚至背着家人,小石的精神是多么顽强,小石的爱像一团火在燃烧。


小芳何曾割舍,只因父亲有病,弟弟年幼,家里捎来口信,只得默默离开。它熟悉高家坝的山谷和流水,三年来她觉得这里像家,可是又有另一番牵挂。小芳和小石,没有轰烈的恋情,只有含蓄的好感。长大以后,这份美好,也就快速生长成毛栗子树、山茱萸、粗毛竹等,拦是拦不住,砍是砍不断。


小石的心在苦苦地感应小芳,小芳的心扑捉到这份思念,他们定然在小镇上天公作美地重逢了。小石大胆地,说出了他的想法,他要娶小芳回去做新娘。


小芳沉默了,她的心在忐忑的跳动,她的眼泪像露水一样滚落。


原来爱情的开端,有时是蜂蜜,有时是苦碱。小芳正是苦水连天,因为她失去了父亲,母亲疾病缠身,小弟还要吃饭。她不能嫁过去,撇开家庭不顾,有诸多负担,美丽的姑娘想起来就心酸,可这些她怎么能像心仪的小伙启齿言欢。


小石没有走,他追到小芳的家里,看明白境况,他变得更加坚毅,觉得应该接过小芳肩头的担子,为这个家庭创造幸福,为他们的爱情付出汗水。


于是小石果敢地对着小芳说:你嫁过来,妈妈和弟弟一起来,咱们一起过日子。


小芳又是激动,又是冷静,她虽然是个女孩,但是父亲不在了,她已经是母亲和弟弟的保护伞,她已经是家庭的顶梁柱。小芳对小石说:你回去,把说的话,把未来的筹划,说给你的父母,征得他们的同意,我在家等你。


小石像一只快乐的羚牛,钻进丛林,几天功夫回到庄子上,很快见到父母,陈述了自己的打算。


山里人不像山外人,那么自私,什么事情都要考虑利益关系。他们觉得,生而为人,善良为本,兼济互帮,是理所应当。小石的父母,当即赞同小石的想法,托大媒,行大礼,将小芳娶来,同时还有小芳的妈妈、弟弟,这个院子过成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原来是这个样子,我的眼眶有点湿润。朋友说,你看刚给你递毛栗的佝偻腰身的老太太,就是小芳的妈妈,年岁也大了。


“小芳的弟弟呢?”我问。


就在这个村,小石为他寻了本村的媳妇,安家落户了。


好感动,这是爱情和亲情的完美契合,这是大山深处蕴含的传家宝藏和人文风景。

大山里热诚,高家坝淳风
小石和小芳天擦黑才回来,一同回来还有哥哥大石,晚饭安排在他二姐家。他们一大家子,把我们当成亲戚,在礼节上十分敬重,这是大山的热诚,我们这个亲友团受宠若惊。


小石的姐夫,清瘦真诚。熬了上好的太白茶,又叫高山雪茶,我们围炉畅饮。火炉温煦,茶室宽畅,茶不醉人人自醉了。


这个院子,是农家乐的接待样式,餐厅、客厅、厨房、卧室、灯景等简朴雅致,时常游客来住宿吃饭。小石的姐姐,饭菜做的丰盛,围坐亲如一家,只是要求大量饮酒,他们觉得酒喝好了,方尽地主之谊。


我们不胜酒力,酒场上木纳言语,倒是显得山里人知识渊博,山外人见识短浅。真是,说不了八箩筐话,喝不了八两酒,这个场面捉襟见肘。


他们说:胸怀打开,要喝酒。男女都要喝,轮番敬饮。


我们想:心底敞亮,不能醉。你们真能喝,不服不行。


第二天小石夫妇要停业待客,我们决意去小箭沟和二郎坝玩,小芳为我们做了丰富的早点。小芳烙的锅盔,发面柔软,皮嫩里香,一口气吃三个,才觉得满足畅快。


席间我们和小芳开玩笑,说山里饭香的道理是:“菜油是自己榨的,豆腐是自己磨的,腊肉是自己晒的,豆角是自己种的,青菜是自己栽的,鸡蛋是自己下的。”小芳笑的很甜,像一朵盛开的山花。她的眼睛,明亮的闪着纯真的目光。她的手指,焦褐的弯曲着勤劳的本色。


问朋友:这里的人,在酒桌上更胜一筹呀!


朋友说:每年末,到开春,俱不做活,东一家,西一家,串着吃喝闲唠嗑,酒量自然上升。他们爱喝酒,重义气,讲交情,是男人的豪迈和女人的绵密。


晚饭从四五点开始,小石的大姐和姐夫专程从华阳古镇赶来,小石的亲家从二郎坝赶来,小石的哥哥下班就来,他们为了迎接兴平的客人,纷纷聚会。


太隆重了!表面上不善言谈的小石,背地里做足了功夫,打去电话,约他们来喝酒。他们能来,表示小石家里一团和气,小石人缘值得肯定。


玉米酒是自酿的,小石提了一个塑料壶,至少盛20斤。小石说他三天不喝就想,大石说他不喝三天就闷,倒是小石大姐夫不甚饮酒,却言来客一定要陪好。


小芳和小石姐全喝酒,只是不劝酒,来了杯子酒便碰,碰了就饮,浅笑深挚,话少量足。


桌上是小芳和小石姐的手艺,她俩一个开着农家乐,闲时在景区卖饭;一个在家伺候老人,忙时在景区卖毛栗。都是手脚勤快、贤惠聪明的人,加持无公害的食材,做出来的饭,大家看着称赞,吃着满意。


小石劝多吃一点,多喝一点。他让多吃一点的时候,说喝酒可以开胃。他让多喝一点的时候,说品好菜可以解酒。


不知那年那月,兴平人带回去小石这里“蛋是自己下的”话。一杯又一杯的酒,小石开心畅怀,要更正纯天然的标签,说“我可以喂鸡,不会下蛋,应该说小石家的蛋,是小石喂的鸡下的。”惹的众人哈哈大笑。


小石的幽默,是那样执着。席间,我们有人端起酒杯,感谢小石的盛情款待。小石立马,挥挥手臂,不愿意听,不愿意接受,顿时脸红说:自家人,不言谢。说谢就见外了,有事说一声,在高家坝,绝对不推辞。


“你们能来,是看得起我。”小石把这句话,一直在重复。他认为,一个山里人,交到山外的朋友,是对人格的莫大尊重。小石太看重品格了,山里人和山外人不一样,大部分山里人为了人品可以拒绝金钱,少部分山外人为了金钱可以降低人品,但是山里人比山外人要好,这是不言而喻的。


小石的哥哥、姐夫敬酒,我们赶紧端杯站起来,反倒被说:“勾子一抬,重新再来。”他们重礼节,需要客人安坐,从此理解乡俗,即可少喝些自酿酒了。


真想多吃一点,可就这么大个肚子,菜肴、馍馍、米饭样样无可挑剔,煎茶、酿酒、香烟种种轮番上阵。小石怕我们吃不饱,我们怕肚皮被撑破。小芳怕我们吃不好,我们怕好菜贯坏胃。喝在兴浓处,发现小石握住小芳的手,小芳不离小石左右。小芳不劝小石少喝伤胃,反而山外人媳妇管老公的陋习,在酒桌上让山里人奇怪。


这顿饭是大团圆,小石的哥哥、姐姐、姐夫、亲家一直在坐,声称小石的朋友,就是他们的朋友。尤其是亲家,他摘送了猕猴桃还不够,非要第二天摆一桌宴请。小石的母亲、岳母一会儿忙着去厨房,一会儿聊几句在餐桌旁,老人家慈祥,从头到尾陪着我们,到酒足饭饱、人困马乏。


连邻居看到来客,也心中喜欢,忙从菜园里,挖来红薯,摘下冬瓜相送。

两天住在小石家,体验“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禅意。睡眠是深沉的,这里没有喧闹,没有吵杂,没有打搅,被褥整洁,房间宽畅,睡眠质量很好。如果老人在此间康养,定可多活十年。


大小箭沟境,水石幻彩情

太白县的名声,在黄柏塬,号称秦岭的香格里拉。黄柏塬的名声,在大小箭沟,号称秦岭的九寨沟。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游览大小箭沟的风景。


黄柏塬在太白山西南角,是南北植物的交汇场,海拔从3700米,落差至700米,跨度大,气候垂直分布,温差大,植被丰富,景观奇特。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成为黄柏塬的特产。

有很多条旅游路线,可以在黄柏塬自由发挥。但对于游客来说,大概率只有大箭沟,可以满足当日往返的旅程,因为黄柏塬离最近的太白县八十公里,另一边洋县更远在一百四十公里。


太白山喻为一尊神,毫不为过。它海拔3771米,是秦岭最高峰,不管从那面登,有周至厚畛子、老县城,有眉县汤峪口、红河谷,有太白鹦鸽镇、黄柏塬,都是无限风景。黄柏塬在太白山南麓,有陕南温湿气流,使植被极为丰盛。大箭沟是水石前缘,今生贪欢,在黄柏塬哗哗行吟。


传说二郎神与申公豹,大战绝龙岭(兴隆岭),射出两箭,射中黑点虎,黑虎化作山脉躺在沟口,羽箭化作大小水涧,号称大箭沟、小箭沟,人们在湑水河边筑二郎坝以纪念。又说孙悟空,推倒太上老君炼丹炉,炉内炭火,化作七彩炼石,冷却在箭沟溪流,形成梦幻水瀑。


大箭沟的水,簇拥着,喧闹着,湍急着,像男人的激情,单纯清澈,奔流汹涌 。大箭沟的石,打扮着,丰腴着,温柔着,像女人的心思,坚贞不渝,蕴含灵动。水抚摸着石,石迎合着水,水石交欢,时而哗哗开怀,时而呜咽惆怅,时而誓言娇笑,时而含情脉脉。总之,水因石而异色,石因水而聪灵。


大箭沟的山峦,是围观的群众,它们看水石的情缘,时而鼓起微风,摇动了草木的手臂,拍手叫好。时而蒸腾闲云,漂浮了蓝天的感动,招手致意。还没有谈恋爱的顽石,要么黑青,要么裸棱,要么突兀,要么调情,或立于崖壁,或曝于涧内,迟早他们要发育,成为姑娘的美丽。还没有公布恋情的水,要么迂回,要么孤单,要么偏激,要么追随,或沉于潭底,或边缘穷僻,总有一天要言情,变身青年的帅气。


水在纵情歌唱,石在欢颜沉吟,大箭沟熏着陕南的风,如此婀娜多情。


山在庇护穹顶,林在孕育生命,大箭沟载着生灵的运,这般奶水滋养。


吊桥是晃动的青春,箭沟两岸,游人互动,此情此景,欢声笑语,山谷回应。


农家是旅居的惬意,连珠共生,招待旅客,吃住休息,观山看水,置身陶醉。


小箭沟探秘,是悬而未解的难题。走到公路尽头,草木茂密,难寻踪迹,水石星罗,原始野趣。这盈盈一水间,竟有细鳞鲑。想在丛林里,也许有大熊猫蠢蠢而行,金丝猴跳跃而奔,朱鹮翼翼而飞,羚牛哞哞乱叫。


植物的叶片,总是含光闪闪,它们不是焦点,刻意的表现。阳光下,闪成铃铛儿。雨珠中,闪成平安福。


原以为野生猕猴桃,只在周至峪里早见,让周至人捧了猕猴桃的繁育、销售桂冠。在小箭沟,同见猕猴桃的身影。如果岭南人多,不泛研究,猕猴桃的牌子,挂在黄柏塬未尝不可。


二郎坝做稻田文化,以文化吸引游客。但是游客们只慕国宝不羡田,不断打听金丝猴,网上拍一只金丝猴,喜欢和村民亲近,经常下山拜访农家。就在那个院子,主人、邻人纷纷指认了金丝猴喜欢爬的栏杆,喜欢蹲的屋脊。可是它这个礼拜没下山,听说和猴二嫂、三妹私奔进湑水河南岸的丛林,过快活日子,忘掉了人间烟火。


二郎坝的生毛栗子,山民背在路边卖。见一位低矮老妪,颤颤巍巍行来,于是凑上前问“毛栗卖么?”


她精神矍铄说:“卖,怎么不卖!”


我们人多,买下老人30斤毛栗,问家里还有么。


老人带我们到她家里去,半山腰民宿靓丽,风光璀璨。老人家不远,一路讲要信耶稣,是基督救了世人。老人85岁,有坚定的信仰,强大的精神支柱,背几十斤重走山路,比中年人还轻松。有了信仰,相当于悉知生命的奥秘,了然于心的活着,才是人生的意义。


皂角湾有棵千年银杏树,还怕不出名,树旁铭撰了郭沫若的《银杏》来背书。银杏的叶子,如精致的小扇,小人国的公主们,会执之翩翩起舞。村委会挂出一张铜牌,为牛尾河生态保护区,别看不起眼,顺着沟口进去,可是有50只大熊猫、1300只金丝猴、3000只羚牛、不少大鲵(据2001年普查,秦岭家园/陈旭、周灵国编著)生活其内。


太洋公路景,山色秋来丰

时至深秋,祖国各地争相宣传红叶节,太洋公路不例外。因为太白山的说明书里,说其高山林密,风霜云雾萦绕,使叶红素爆表,相对于其他地方更艳丽。


虽然路途上,寡见红叶节的条幅,但心目中,确实山峰成熟了,林木多彩了,行驶在素净盘旋的公路上,才觉得来对了,山是英俊的,林是七彩的,云是飘逸的,谷是空灵的。


从路上结队的机车,外地牌照的汽车渐行渐多,幡然醒悟,这是一条自驾游路线,也许私藏在绝美秋景里,攻略在颜值天花板中,休闲在景观大道里,点赞在自驾爱好的朋友圈中,约定在秦岭最美山路行,好评在秦岭烂漫乡村公路栏。


太洋公路,全程210公里,为宝鸡市太白县到汉中市洋县的一条县际道路,它途径黄柏塬镇、华阳古镇均是著名旅游区,全程山路弯弯、峰回路转、林木茂密、景色宜人,穿行其间,不啻视觉盛宴。


第一个停车点,是高山草甸。它是群山,围定一个大盆,由于谷高平浅,常年聚水为泽,吸寒为冰,高大的树木,限制生长,便丛生矮草,四季青苔。这是湿润气候区,草甸伴同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同时争取阳光的普照,呈现顶上绿油油,地上生草毯的奇观。草甸子,在秦岭一般高寒二字,首当其冲。过高则草木不生,过低又草木旺盛,恰好在亚高山形成草甸子,比如紫柏山草甸、跑马梁草甸。


第二个赏景处,是大岭子,海拔2400米,云海奔涌,山岚极旷。雨过天晴时,山腰云涛滚滚,气势壮阔。山顶观日出,云雾缭绕,犹如仙境。晚看夕阳,则彩霞如练,横空飘舞。


第三个赏叶地,在羚牛谷不远。据说这是鳌山登山口,从这里穿越太白山,至少需要五天四晚,是许多登山强驴的挑战。而在身后不远,红叶似染,夕阳金黄,白云飘逸,三者辉映,镜头美幻。


第四个核桃坪,可浅行捡核桃、毛栗,可深入神秘的原始森林。若徒步穿越,去周至老县城,那个清冷的老街,咥一碗叶广芩说的然窝面,但至少需要两天,换来个难得的人生体验。


第五个来黄柏塬镇,它风姿绰约,像个韵味女人。房屋穿上新衣,民宿门前种花,傥骆古道上,难见西风瘦马,只有吃香喝辣悠闲度假。


然后,我们住在高家坝小石的家,吃好的,住静的,享清福。其余路程140公里,留待下次重新来过,定去华阳镇看看朱鹮。


惯看渭河平原的流云,觉得天高地厚,人夹在中间,小的可怜。来到山里,才发现云不是从海边运来,而是自产自销。山脊梁发汗,山皮肤冒气,从早上相互眷恋,到中午云才飘在半空,还和山尖手拉手、肩并肩,至午后方才腾空而起,独立宣言,气势震撼。人可以走上山,可以摸着云,可以趟过水,人在自然中间,穿越而亲近,拥有而无憾。所以,平原上云是云,天是天,下河有危险,登天无梯子,人觉得官是官,民是民,没有流动性,便失去了胆。


山外的人,捡到毛栗子高兴,遇见玉石头兴奋,砍下降龙木高兴,买回熏腊肉自豪,总想从山里带回去些物产。大山是宽厚的,从不吝啬,总是给予有缘人十二分的满意。


游客行踪匆匆,移步换景,美食留情。他们看起来,阔绰大方,实则另有隐情。也许是表面上的强颜欢笑,在逃离城市的过程,做丢盔卸甲的休整。也许真正富足,寻求心灵上的美轮美奂,在休养生息的过活,做自身修为的提升。


看了连绵的山,叫不上名字,每一座峰峦,各有特点。依着好几条河,记着虢川河、红水河、太白河、湑水河、牛尾河。真是大好河山,无尽美景,形成了百看不厌的心情。


虽然太洋公路走了不足一半(至大箭沟),已经领略秋韵十足,红叶惊艳,人文风貌,如书胜典。






风尚兴平V
本地视角、清新风格。从2014年9月创立至今,风尚兴平以传递实用时尚资讯、贴心生活讯息为己任,立志做最懂兴平的新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