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妈被女儿打伤进医院:孩子这么“坏”,都是家长自己惯出来的

教育   2024-12-19 20:05   江西  


4月10号,贵阳的孙阿姨与女儿因为家庭琐事发生了激烈冲突,甚至互殴,两人相互抓扯, 即使从楼梯上滚下来,还是又抓又咬,邻居闻讯赶来,才将两人分开。
随后孙阿姨报了警,并被送进了医院。孙阿姨被缝了 20 多针,光嘴巴上就缝了10多针。最严重的是大腿上被女儿用菜刀砍伤的伤口。

提起两个人打架的原因,孙阿姨说,几年前女儿向自己借了 6 万元用于婚房装修,但房子还没装修好,女儿和女婿就离婚了,女儿就搬回了娘家住,如今 7 年过去了,这钱一直没还清。

孙阿姨觉得女儿离婚时拿了大笔钱,却总用没钱骗她。所以他们即使是住在一起,关系也不太好,曾多次因为钱的事情发生争吵,直至今天大打出手。

仅仅为了钱财,就对自己的亲生母亲痛下毒手,甚至用菜刀砍,让人不寒而栗。可是我们在痛斥女儿的恶毒,不孝之时,是不是也应该思考女儿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著名诗人多萝西·劳·诺尔蒂曾写过这样一首诗《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如果孩子生活在分享中,他们将学会慷慨;
如果孩子生活在诚实中,他们将学会正直;
如果孩子被公平对待,他们将学会正义;
如果孩子被关心和体谅,他们将学会尊重;
新闻中的女儿之所以敢和母亲动手,向母亲挥舞起菜刀,背后就透露着失败的家庭教育:
1、过度溺爱将孩子变成吸血鬼
2018年的最后一天,13岁的罗强用父亲那把养家糊口的锤子杀死了父母。
罗强的父亲将儿子视若珍宝,尽可能给儿子创造更好的经济和教育条件。但这种宠爱换来的是罗强的顽劣,他爱玩游戏,出手阔绰,花钱请高年级学生帮忙打架。溺爱中长大的罗强不懂感恩,最终将锤子挥向了父母,酿成悲剧。

在上海的街头,一男子因母亲拒绝帮其还2万元的银行欠款,就当街摔打年老的母亲,对其大打出手,毫不留情。

在溺爱的家庭中,父母和孩子处于一种不平衡的关系中,一方毫无尺度地索取,另一方拼力给予。
溺爱的父母卑躬屈膝,将自己放在最卑微的位置上,对孩子的要求尽全力满足,对孩子的过分要求从不说“不”。
被溺爱中孩子高高在上,他们极度自私,只索取不付出;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所有人都要围着他转,满足自己的欲望。
他们凡事都以自己的利益为先,一旦自己的利益遭到侵犯,一旦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打击伤害对方,甚至不惜破坏规则,违背道德,甚至有可能危及公共安全,走上犯罪的道路。
2、暴力的父母告诉孩子“暴力是被允许的”
电影《新警察故事》里面,冷静残忍的恐怖分子竟然是总警司的儿子。
而他之所以会成为犯罪分子,就因为他成长在一个暴力的家庭。从小,父亲就对他管教严厉,非打即骂,甚至可以算得上是虐待。
在这样的教育下,他一方面崇尚暴力,认同暴力可以解决一切;一方面痛恨自己的父母,出现报复社会的倾向。
班杜拉指出:当成人在儿童面前施暴时,就等于在给儿童传达这样的信息:暴力是被允许的。

在家暴环境长大的孩子,暴力倾向大于正常家庭环境中的孩子。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在家里是属于弱势群体,孩子希望自己能变得更强大,于是通过欺凌弱小掩饰自己。另一方面,就是他接受的教育让他认为暴力可以解决一切。
这样的孩子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通过暴力手段,即使是面对自己的父母,也不会手软!
3、当孩子出现过“打父母”的行为时,从未被阻止过
曾在网上看过一个视频,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子,对自己的妈妈拳打脚踢,即使妈妈躺在地上,他也毫无留情地狠踢母亲。整个过程中,妈妈逆来顺受一言不发,更可怕的是,视频的拍摄者从头到尾都没有阻止过孩子!

其实孩子在婴儿的时期,就会出现“打妈妈”的情况,抓头发,或者用手拍打妈妈的脸,这个时期,孩子多是出于一种好奇,而大多数家长面对孩子“打妈妈”的情况,多是哈哈大笑,一笑了之,不仅不会阻止批评孩子,反而会认为很有趣,甚至于有的家长会逗弄孩子多打几下。

家长的这种“鼓励”行为,让孩子形成了一种错误认知,他们认为“打妈妈”是被允许的,是被鼓励的,是正确的行为。
随着孩子长大,这种行为会愈演愈烈,一旦孩子感到不如意,就会对父母拳打脚踢,甚至棍棒相向。

美国思想家艾默生说:“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从第一个教育者那里所接受到的爱的质量、陪伴和榜样示范。”
孩子的一切行为思想,都 渗透着背后的家庭教育,所以作为第一责任人的父母,务必要在孩子的教育上非常重视,引导孩子走正确的路。
1、用尊重和独立替代溺爱
弗洛伊德说:“成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和父母的分离。”
父母的爱必须是有原则,有底线,有制度的。
首先父母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爱,必须要对于孩子的过分要求说不,懂得拒绝孩子,让孩子明白,不是所有的要求都会得到满足,不是所有人都会惯着自己。
尊重孩子是独立个体的事实,尊重孩子的成长,鼓励孩子学会安排自己的生活,鼓励孩子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鼓励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探索。不要一切包办,而是放手大胆让孩子去做。
2、拒绝护短,及时修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所说:“一个孩子,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制止,在没有制度约束、惩罚机制的情况下,很容易做出野蛮的举动,生物性中的恶便倾泻而出,并产生巨大的破坏力。”
心理学家指出,年幼时的无意识破坏,经过长辈溺爱的纵容,会造成熊孩子自我意识的扭曲。
孩子小的时候,对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并不太清楚。所以父母一旦发现孩子出现错误行为,应及时制止,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孩童时期,孩子的三观还没有成型,很多事情的界限拿捏不准,出现错误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发现孩子的问题后,不要盲目“护短”,而是给孩子正确的指引,让孩子知道错误,引导孩子及时修正错误。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三观,孩子才会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3、不懂感恩的孩子,再优秀也没有用
在拥挤的地铁上,男孩用自己的手臂支撑着疲倦的母亲。此时的孩子就是妈妈依靠的一座大山。
尼采说:“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
感恩是一个人品行中最根本的的基石。当一个人心怀感恩的时候,他才能更客观地看世界,他才懂得孝顺父母尊重他人,懂得遵守社会秩序回报社会,他才能心怀宽广,看到更高更远的地方。
要让孩子懂得感恩,父母就一定要做出好的榜样,尊重老人,尊重他人,回报社会,父母的言传身教能让孩子最直接的认识到感恩的意义。
面对孩子的时候,要适当地示弱,让孩子意识到,当父母无助的时候,自己要做生活的脊梁。
不过度满足孩子的要求,让孩子知道父母的原则,明白有些底线是不能触碰的。
只有心存感恩的孩子,才能体会父母的不易,才会对父母报以关系和爱。

家庭教育最大的失败,是将孩子养成了吃肉拆骨的白眼狼。作为父母,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反思自己,不断调整自己,一定要把握好教育的尺度,遵守原则和底线,我们爱孩子,但绝不是用爱推动将孩子变成我们的仇人!

妈咪育儿宝典
妈妈育儿宝典,您的贴身私人育儿秘书!致力于分享【亲子】【母婴】【怀孕】【育儿】【宝宝】【健康】【早教】【亲子游戏】【准爸爸】【准妈妈】,欢迎亲们收听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