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ral Revitalization & Architecture Renovation
-
行而不辍,践履致远,海外教育学院实践队始终回应国家与时代的呼声,随坪一里坚定贯彻福建省住建厅的闽台乡建乡创样样板村创建成效要素清单,做好“以台引台”,充分利用港澳台侨生人缘优势,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国家认同感、社会责任感,以青春力量助力闽台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7月15日下午,实践队成员来到了龙斗村党群服务中心,水北镇人大主席庄金森代表镇党委政府对海外教育学院(索莱达学院)社会实践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衷心感谢闽台乡建乡创团队对实践活动的支持。他结合龙斗村的建设特点和发展历史,指出乡建乡创对乡村振兴的协同促进作用,深刻认识闽台融合与闽乡振兴的密切联系。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没有惊天动地的举动,却有默默无闻的奉献。随坪一里团队让我们看到了闽台青年乡村振兴道路上展现出的巨大凝聚力和生命力。实践队员们表示要将这一份两岸人民守望相助、戮力同心的合作精神传承下去,继续了解、发展闽台融合乡建乡创,为推动两岸乡村振兴、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龙斗,龙斗,要做龙头哦!”,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龙斗村时留下的这句话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龙斗村的发展之路。7月16日上午,“随坪一里”乡建乡创团队的成员,福建师范大学2015级的台湾学长邱彬平带领实践队员参观龙斗村,感受闽台乡建乡创下的龙斗村发展成果。
漫步于龙斗沙雕艺术园,一个个广为人知的动画形象在艺术家们的巧手下,以沙雕的形式精彩呈现。和沙雕艺术并行的还有乡建的竹子建筑、游乐设施和美食摊位,实践队员们看到了一条集艺术观赏+娱乐体验+美食享受的乡村振兴路子,同时也感受到了龙斗村兼收并蓄、多元融合的艺术氛围和文化魅力。
沿着闽台乡建乡创团队改造的龙斗村滨河游步道前行,在茂密的森林下,香菇、木耳、杨梅树、中药材等作物茁壮成长,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实践队员们欣喜地看着龙斗村发展林下经济的成果,闽台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向在队员们的脑海里逐渐浮现成型。
7月16日下午,实践队员们来到了龙斗村村史馆。在龙斗村驻村第一书记游旭辉的带领下,队员们进一步了解了龙斗村的村史村情及其历史变迁,认识了将军庙、天后宫等背后体现的闽台相互融合的信仰文化,深刻感受到了几十年来龙斗村在发展理念、产业结构、村容村貌等方面的显著发展。而引进闽台乡建乡创团队,在闽台合作共同打造下,龙斗村更加美丽宜居,乡村经济的发展也得以更加迅速。
7月17日上午,实践队员们来到了龙斗村瑶理组。据邱彬平学长介绍,在改造过程中随坪一里闽台乡建乡创团队坚持“活化”原则,遵循原有村落肌理,建成了富有特色的乡村活化范例——瑶理田园驿站。随坪一里的作品“瑶理田园驿站”荣获“乡筑活化奖”正是两岸青年强强联合、携手共赢、实现梦想的生动写照。
正是闽台乡建乡创团队一点点地将废弃乡村旧房子改造成可以聚会、聊天、饮茶、看书的特色休闲小馆,实践队员们看着风景,享受着乡村时光,闽乡振兴的闽台融合印记,在瑶理有迹可循。
“在瑶理田园驿站的两侧是高标准农田的代表”,邱彬平学长继续介绍到。原来100多亩的荒滩地在引进台湾卢月香农业团队种植双季稻和油菜后,闽台同胞团队合力将其打造成美丽田园综合体,而在台湾较为昂贵的“越光米”经大陆大面积种植后价格也得以降低。实践队员们感慨,闽台农业经济的融合确实强有力地推动了闽台乡村的振兴发展,更是造福了血浓于水的两岸人民。
“邵武是个好地方,闽台融合一家亲”,社会实践队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认识闽台融合在推动闽乡振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感悟闽台不断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
……
// 下期预告 | 闲置30多年的房子如何重生 //
免责提示:未标注原创的文章部分内容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图片动画源自网络,无法确认原作者与出处,如有问题,请后台联系,侵删致歉,谢谢!
撰文 Writer:福建师大海院 编辑 Editor:邓邓
随坪一里致力乡村
请点击「赞」和「在看」给我们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