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公共厕所
不仅是居民美好生活的标尺
更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写照
新北区不断深入推进“厕所革命”
一座座具有
文化元素、环保理念
智慧管理、贴心服务的公厕
逐渐成为城市靓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新北区累计新建城市公厕34座,今年已新建交付2座公厕,剩余6座施工进度已完成80%。
今天(2024年11月19日)
是第12个“世界厕所日”
一起来“盘一盘”
新北公厕的那些小巧思
常州高铁北站这座24小时对外开放的公厕,不仅满足了广大旅客的需求,更以独特的火车头造型,打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美观之外,更兼实用。“火车头”公厕外围设置了便捷驿站,提供冷热饮用水,搭配上敞亮的落地玻璃、舒适的休闲座椅,为市民提供舒适、美观、便捷的如厕及休憩环境。
该公厕结合口袋公园建设,色彩、背景墙的设计与口袋公园相协调,成为街边特色艺术小品。采用散落式布局,每个厕位独立开放,采用无分性别隔间的形式,可根据人流情况,进行男女厕位灵活调配。
在西夏墅镇东南村,坐落着一座具有乡村小院韵味的建筑。作为新时代农村公厕的代表,设计思路借鉴中国传统院落,小型的坡屋顶建筑有机地围合在一起,虚实结合,营造出庭院的氛围。
汉江路上的这座“国风”公厕,既有现代感又有江南中式古典园林的元素。灰白的外立面与改造后的汉江路的建筑风格相协调,外立面安装了光带和景观灯,为城市的夜晚增加了一抹亮色。
薛家中心公园内北侧的这座公厕外形传统古朴,从细节入手,致力打造“全龄友好”“育儿友好”的公共厕所,为孩童、老人或行动不便人士解决“方便”问题。
考虑到薛家中心公园周边活动居民众多,其中老人和孩童占比很大,全龄友好公厕通过针对性的功能定制,在其中“第三卫生间”中配备了低位坐便器、托婴板及高低洗手台等设施,还在各个方位安装了安全扶手,全方位体现人文关怀的暖心服务。
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这些听起来“高大上”的专业科技术语竟然应用在一座小小的公厕上。新北区政府北侧“物联感知”公厕结合了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使公共厕所具备初级智能,有效解决公共厕所服务过程中异味控制、系统联动、节水节能降耗等问题。
华灯初上,这科技感十足的蔚蓝“水晶盒”内有乾坤,“镜面显示”“刷脸取纸”“无水马桶”等黑科技触手可及。洗手台的镜子上显示着时间、天气,这种体贴的设计用心可见一斑。门口的无障碍坡道,更是把关爱特殊人群体现到细微处。
城市便捷驿站是对传统公共卫生间全方位的改造升级。驿站面积不大,但里面空调、微波炉、药箱、饮水机等一应俱全,为环卫工人、接送孩子的家长和过路的居民提供饮水、热饭、充电、如厕、避雨避雪等服务,小小阵地也能温暖民心。
沿着常澄路走过,一座灰白色公厕建筑背靠树林,面向步道,十分引人注目。
该公厕坐落于一片绿地之中,主体立面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既能确保室内的通透效果,又使得建筑外形时尚大气、气质清新。沿黄河路一侧,采用园林造景的方式,布置了石头和花草小景,与建筑外墙面的石材融为一体,共同营造出原生态的氛围感。
厕所建设还是传统的建筑施工工艺吗?这座公厕以“科技+高效+环保”为理念,整体采用装配式绿色建筑技术,减少了现场作业量以及环境污染。
厕所面积不大,但设施齐全多样。自动冲水、纱窗、“红蓝灯”有人提示、新风系统、空调一应俱全。现代化的外形在夜间极为瞩目,不仅方便周边居民,还能有效服务紧邻的公交站台。
该公厕从空间尺度、采光通风等角度出发,满足隐私和避雨要求的同时,“见缝插针”打造了一处凉亭式休憩地带,与湖兴路绿道完美融合。
升级了“面子”和“里子”后的公厕
既为居民们带来方便
又提升了颜值
来源:新北城管
编辑:张小琰
审核:王秋艳 高铭浩
今日读报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