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常州高新区的中瑞(常州)国际产业创新园一期和光伏产业园成功跻身全市首批近零碳园区试点,我区成为全市唯一获批2个近零碳园区试点的辖区。
位于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一期占地面积66.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园区2018年8月获得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授牌,2021年获批江苏省国际合作园区。
建设期间,园区将开展建立健全低碳管理制度体系、积极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全面构建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加快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和全力推动建筑交通绿色低碳“五大降碳行动”,努力将园区打造成为产业绿色转型模范区、能源高效利用示范区、绿色技术创新引领区和碳达峰数智融合新高地。到2026年,实现屋顶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超13兆瓦,年发电量超1300万千瓦时,建成滨开区全域信息集成平台,完成园区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盘查清单,积极开展企业产品碳足迹核算工作。
建设期间,光伏产业园将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大幅降低园碳排放强度;通过盘龙社区光储充一体化等一批新型智能微电网项目,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建设数字化“双碳”综合管理平台,实时分析园区内企业碳排强度,不断建设完善绿色制造及碳管里体系;进一步集聚光伏产业链优质企业的创新资源,建设新一代光伏技术与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加速推进叠层电池、储能系统、新能源材料等产业化进程。
近零碳园区是指在一定产业集聚区域范围内,通过能源、产业、建筑、交通、废弃物处理、生态等多领域技术工艺的集成应用和管理机制创新实践,基本达到近零碳园区标准的产业园区。
今年7月,《常州市近零碳园区和近零碳工厂试点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正式发布,旨在三年内打造近零碳标杆,重点推进绿色产业园区、外贸出口集中园区、“绿岛”园区及科创产业园区等类型的近零碳建设。计划至2026年,建成10个以上近零碳园区、15个以上近零碳工厂及30个以上新型智能微电网项目,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助力常州成为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
来源:常州高新区综合常州发布、常州高新经济发展等
编辑:张小琰
审核:王秋艳 高铭浩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