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在安徽省委书记梁言顺和省长王清宪陪同下,先后来到安庆、合肥等地,深入历史文化街区、科技创新园区等考察调研。17日下午,习近平首先来到安庆桐城市考察。地处城中的六尺巷,因清代大学士张英与邻居吴家互相退让三尺地基而成,是中国邻里和谐礼让的典范。习近平来到这里,了解六尺巷历史及其传承,察看“桐城派”相关文物资料,听取当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情况介绍。他强调,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协同发力,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当地居民和游客见到总书记,纷纷围拢上来。习近平亲切地对大家说,人民内部矛盾要用调解的办法解决。六尺巷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要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随后,习近平来到合肥滨湖科学城,察看安徽省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展示,听取当地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情况介绍,同现场科研人员和企业负责人亲切交流。他在智能网联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高新科技产品前一一驻足,仔细察看,不时表达赞赏之意。习近平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高新技术是讨不来、要不来的,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研工作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骨干,要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放开手脚创新创造,为建设科技强国奉献才智、写下精彩篇章。18日上午,习近平听取安徽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对安徽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强调,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深入挖掘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及旅游价值。加强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保护传承利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推动移风易俗。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打造更多文化精品。
主题:《寻一段礼让佳话·唱一曲婉转黄梅》
地点:桐城市+安庆市
特色:
八百里长江横贯安徽,安庆是皖江流经的第一个城市。“满城处处唱黄梅”正是这里婉转悠扬的象征。安庆桐城,是桐城派的故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礼让文化“六尺巷”故事的发源地。桐城派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大的散文流派,是成就桐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的“历史文化”之星。
本次我们将走进黄梅戏之乡安庆,在黄梅戏博物馆、严凤英故居中,从【戏源】【戏脉】【戏彩】【戏品】【戏建】全面进行黄梅戏文化研学,这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更是历史与地理的溯源。走进文都桐城的六尺巷,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从六尺巷感受中国“和文化”的源远流长。漫步桐城文庙和桐城派文物陈列馆,寻迹桐城派的起源,了解重要代表作家生活的时代背景、文学交流、学术贡献,参观文物精粹、历史遗存、著作版本及学术研究等多方面的资料,深入领略桐城派文化的魅力。
六尺巷全长约100米,宽约2米,巷南为宰相府,巷北为吴氏宅。清朝康熙年间,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在桐城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发生宅基地纠纷。张家人驰书京城,向其求助。张英收信后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收信后豁然开朗,主动退让三尺,吴家人深受感动,也退让三尺。由此成就了“六尺巷”,也成就了一段佳话。
如今,桐城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弘扬六尺巷“和为贵”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基层治理理念,形成了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桐城,是文学的富矿。“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桐城派在此兴起并发展壮大,其简洁明快、条理清晰的文风影响深远,众多桐城派文人以笔为剑,纵横文坛,留下了浩如烟海的经典篇章。他们的思想与才华如同璀璨星辰,镶嵌在文学的苍穹之上,照耀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文人。桐城,是历史的画卷。古老的街道、斑驳的城墙、精致的明清建筑,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走在桐城的小巷,仿佛能听见历史的足音,看见岁月的光影在每一块砖石、每一片屋瓦上流转,那些沉淀在时光深处的文化韵味扑面而来。桐城,更是文化传承的鲜活样本。从孩童的启蒙教育到民间的文化活动,处处都彰显着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与热爱。在这里,文化不是高高在上的古董,而是深入生活、融入血脉的精神基因,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走进桐城,就是走进一个文化的梦境,一个被文字与历史雕琢的诗意世界。
主题:《筑梦名校,泛舟科海》
地点:合肥
特色:
合肥科普资源丰富,科研机构、科创名企、科学名校林立。行知学堂依托多年组织合肥科创科普游经验,以蔚来汽车、科大讯飞、中国科大、本源量子、合肥科技馆、安徽创新馆等资源为课程中心,设计了如邂逅高校科研——中国科大深度访学,探索新能源汽车——蔚来汽车,参访“中国人工智能国家队”——科大讯飞,走进现实中的“MOSS”家族——本源量子,体验中国首款量子计算机VR体验系统,探秘大国重器,了解最硬核的前沿科技知识。多重课程助力学生全方位探索“科研+科技+科创+科学”的魅力。
合肥滨湖科学城位于合肥市主城区南部和西部,面积491 平方公里,2018年10月9日正式揭牌成立,现已形成科学岛、大科学装置区、成果转化区、科学服务区、科学家小镇、中科大天都校区六大功能板块。
合肥滨湖科学城坚持“尖端引领、集中布局”原则,积极打造科研要素更集聚、技术创新更活跃、生活服务更完善、生态环境更优美的世界一流科学城。
在合肥主城西北方向有一片水面辽阔的“董铺湖”,湖中三面环水的“科学岛”正是合肥科创基因的源点之一。这里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所在地。在这座不足3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已建成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等一批大科学装置,有着等离子体所、智能所等研究单元及30多个重点实验室。2023年4月12日21时,科学岛上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
正在开展物理实验的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EAST。
目前,合肥已有、在建和预研大科学装置13个。科学城是大科学装置的重要集中区之一。一批批重大科技成果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科创合肥不断取得新成果、实现新突破:先进光源“大眼睛”、雷电防护“金钟罩”、紧凑聚变“夜明珠”等加快建设,九章三号、墨子巡天入选年度重大科技成就,量子纠缠、人造太阳、星火大模型、钙钛矿电池、质子刀上市等重大成果令国人骄傲、让世界瞩目。截至目前,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梳理大科学装置衍生技术成果176项,转化落地成果44项,催生中科离子、中科太赫兹、中科光栅等企业22家。
近年来,合肥因地制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抢滩布局未来产业,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开拓发展新空间。“芯屏汽合”“急终生智”等新兴产业地标平地崛起的同时,量子信息、空天技术、聚变能源、下一代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以及家电业等传统产业,齐头并进,有立有破,正在构建合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壮丽发展图景。致广大而尽精微。合肥按照“6+5+X”产业集群体系精心布局科创产业发展,“6+5+X”产业集群体系指的是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生物医药、智能家电(居)、高端装备及新材料6大主导产业集群,量子信息、空天技术、聚变能源、下一代人工智能、合成生物5大先导产业集群,持续跟踪若干前沿技术方向、创建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声明:本文部分图文内容源自网络,部分内容有删减,图片和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与本公众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