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钛媒体、美国政府官网
编者按:靴子落地。北京时间1月13日晚,美国政府官网发布题为“事实说明:确保人工智能时代的美国安全和经济实力”的简报,公布《拜登-哈里斯政府一项关于人工智能扩散的临时最终规则》,规定美国企业向大多数国家出售芯片的算力上限。这是拜登离任前一周、特朗普即将就任之际,美国政府出台史上最严厉的 AI 芯片管制,这也将是拜登政府就任四年来对中国 AI、芯片等高科技领域管制的最后一份文件。
北京时间1月13日晚,美国政府官网(白宫官网)发布题为“事实说明:确保人工智能时代的美国安全和经济实力”的简报,公布《拜登-哈里斯政府一项关于人工智能扩散的临时最终规则》,规定美国企业向大多数国家出售芯片的算力上限。
具体来说,这份新规将出口目的地分为三类:盟友和合作伙伴;对手;以及最大的一类,其他,主要限制第二类国家(包括中国等)访问位于东南亚和中东等地归属于美国企业的 AI 芯片。美国政府要求对中国、伊朗等对手实施了严格的 AI 芯片销售限制,同时美国对18个关键盟友与合作伙伴的芯片销售无任何限制。
其中,对向18个关键盟友和伙伴出售芯片没有限制,但对中国等一些国家则有明确的限制。
芯片订单的计算能力限制:对于非盟友国家,如中国,芯片订单的计算能力会受到限制,以防止其获取大量先进GPU。
限制向非受信任行为者转移先进闭权重模型的模型权重,这可能会影响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对出售到国外的先进半导体进行限制,确保它们不被中国等国家用于训练先进的人工智能系统。
根据新规,总部位于18个美国主要盟友和合作伙伴的公司将能够将其全球 AI 计算能力的 7%,可能涉及数十万个芯片放置在第三国,涉及国家包括日本、韩国、荷兰、德国、英国等;对其他国家,符合相同安全要求且总部位于非关注国家的实体可以申请“国家验证最终用户”身份,使其能够在未来两年内购买相当于高达32万个先进GPU的计算能力;除此之外,大多数国家则将面临总算力限制,每个国家在2025年至2027年期间最多可获得约5万个AI GPU;美国还将免除集体算力较低的芯片销售许可,例如向大学和研究机构的销售等。
据报道,此次新规文件多达120页以上,十分详细。
拜登政府在文中表示,该新规简化了大、小AI芯片订单的许可门槛,增强了美国在 AI 领域的领导地位,并向盟国和伙伴国家明确了如何从 AI 中获益。它以以前的芯片控制为基础,阻止走私、堵塞其他漏洞并提高 AI 安全标准。
拜登强调,AI 正迅速成为安全和经济实力的核心。美国必须采取果断行动,引领这一转变,确保美国技术支撑全球 AI 的使用,并确保对手无法轻易滥用先进的 AI。在坏人手中,强大的 AI 系统有可能加剧重大的国家安全风险,今天,令人担忧的国家积极以这种方式使用AI(包括美国制造的 AI),并试图破坏美国 AI 的领导地位。而为了增强美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实力,美国政府必须不将这项关键技术管制,并确保世界 AI 在美国轨道上运行。
美国商务部部长雷蒙多周日表示,这些限制仅针对国家安全问题,游戏消费级芯片(如英伟达RTX系列)等不在此规定当中。
这是拜登离任前一周、特朗普即将就任之际,美国政府出台史上最严厉的 AI 芯片管制,这也将是拜登政府就任四年来对中国 AI、芯片等高科技领域管制的最后一份文件。
去年12月,拜登政府宣布了全面的新出口限制措施,并将140家实体(几乎全部来自中国)列入贸易实体清单当中。同月,美国政府对中国制造的成熟芯片展开贸易调查,可能导致惩罚性关税。
截至2024年10月31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维护的出口管制限制性名单实体共3870个,其中,中国有1012个,占总数的26.1%。仅2024年内,美国BIS将超过150个中国实体列入实体清单当中。
此次新规更加细致,据报道,新规将引入对最先进 AI 模型的“模型权重”的新控制。模型权重是指 AI 软件用来进行预测或控制决策的数值参数,随着模型的“学习”,该权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这些规则要求对此类权重的出口、再出口和国内转移进行授权,这将对全球120个国家建立大型 AI 计算设施造成新的障碍。
事实上,有关拟议规则的早期信息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批评,他们表示,这些规则是在没有协商的情况下起草的,凸显了美国 AI 科技巨头与拜登政府之间的紧张关系。
甲骨文执行副总裁 Ken Glueck 在1 月 5 日发文表示,该规则更多的是实现极端的监管过度,而不是保护美国利益。这项新规可能成为美国科技行业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政策之一,“直接将美国公司的全球芯片市场缩小了80%”。
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 1 月 6 日表示, “对这项潜在法规前所未有的范围和复杂性深感担忧,该法规的制定并未参考行业意见,可能会严重削弱美国在半导体技术和先进 AI 系统方面的领导地位和竞争力。
1月13日,英伟达政府事务副总裁Ned Finkle发表声明,批评拜登政府拟出台的“AI扩散”管控新规。Finkle指出,拜登政府正试图通过其史无前例且误导性的“AI扩散”规则,限制对主流计算应用的权限,这威胁到全球创新和经济增长。
Finkle强调,尽管这项规则在120天内尚无法执行,但它已经在损害美国利益。他提到,在任期的最后几天,拜登政府试图通过一份长达200多页的混乱监管文件来削弱美国的领导地位,该文件是秘密起草的,且未经适当的立法审查。这一广泛的越权行为将使官僚机构控制美国领先的半导体、计算机、系统甚至软件在全球范围内的设计和营销。通过试图操纵市场结果和扼杀竞争,切断创新的命脉,拜登政府的新规将使美国失去来之不易的技术优势。
英伟达认为,AI扩散新规虽然披着“反华”措施的外衣,但这些规则对增强美国安全毫无助益。新规将控制全球技术,包括已经在主流游戏PC和消费硬件中广泛普及的技术。拜登新规不仅无法缓解任何威胁,反而会削弱美国的全球竞争力,损害使美国保持领先地位的创新。
此外,Finkle还提到,几十年来,美国政府一直避免对主流计算机和软件的设计、营销和销售发号施令,这些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例如,在特朗普的第一任内,美国就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竞争环境,推动主流AI成为每一个新应用的组成部分,推动了经济增长和技术的发展。如今,世界各地的大企业、初创公司和大学都在利用主流AI来推进医疗保健、农业、制造业、教育和无数其他领域,以推动经济增长。
Finkle呼吁,希望下一届政府能够充分利用120天的评论期,听取专家、行业参与者和伙伴国家的意见,避免这一新规对美国的创新和全球竞争力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华盛顿专门研究中美经济和技术竞争的分析师Ray Wang表示,该框架可能会削弱英伟达、 AMD等美国 AI 芯片公司的市场潜力。同时,这也将推动中国加快开发自主 AI 芯片的力度。
高盛分析师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表示:“特朗普第二届政府对移民、贸易和财政政策的改变可能会很有意义,但不会像一些更激进的提议那样。我们预计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和汽车征收关税,但不会征收普遍关税,因为这会带来经济和政治风险,我们认为白宫会尽量避免这种风险。”
针对美国对中国加强半导体等出口限制做法,2025年开年,中国商务部启动新的对等管制措施,再次体现出其采取反制措施的态度。
2025年1月2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将通用动力公司(General Dynamics)、英特磊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等28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禁止向其出口军民两用物项。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表示,此举是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中方决定将危害中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的28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禁止两用物项对其出口,任何出口经营者不得违反上述规定。此外,商务部还将10家公司列入了所谓的“不可靠实体名单”。
中国政府将继续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定维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促进合规贸易发展。这一举措不仅是为了应对美国的不当行为,也是为了维护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
美国长期以来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措施,对中国企业进行无端打压。2025年1月3日,美商务部宣布将多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中方对此坚决反对。中国商务部的反制措施是为了回应美国的不当行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核心利益。
通过将28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中国明确表达了对美国不当行为的坚决反对,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中国此举也是为了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确保两用物项的出口不会被用于不当用途。中国政府将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定维护各类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合规贸易发展。这一举措有助于维护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防止美国的单边主义行为对全球经济造成更大的冲击。
对于美国相关管制措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曾多次表示,中方已就美国再次更新出口管制规则、制裁中国企业、恶意打压中国科技进步提出严正交涉。林剑表示,中方一贯坚决反对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措施,对中国企业滥施非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这种做法严重破坏国际经贸秩序,扰乱全球产供链稳定,损害所有国家利益。林剑敦促美方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公平竞争原则,并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自身安全和发展利益。 林剑强调,中方坚决反对任何非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中俄之间的正常经贸往来不应受到干扰和破坏,更不应成为抹黑、遏制中国的工具。 林剑指出,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滥施单边制裁贻害无穷,严重损害他国主权安全,造成人道惨剧,破坏产供链稳定。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成为世界一个主要的风险源头。 林剑表示,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维护中国企业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林剑敦促美方立即停止滥施非法单边制裁,多为停火止战、恢复和平发挥建设性作用。这些声明表明,中国坚决反对美国的不当管制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呼吁美方尊重国际规则和市场原则。
附1:
以下是该链接内容的中文翻译(Kimi):
附2:
END
声明
本文仅作分享交流之用,版权归原作者,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联系方式:claudia.cao@everla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