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悬崖村》

政务   2024-11-15 17:09   辽宁  

锦电悦读 书香润心田

好书推荐活动







书籍简介

《悬崖村》反映了凉山彝区脱贫攻坚的艰巨性、复杂性,记录了贫困乡村基层干部、党员、村民脱贫奔小康的心声以及齐心协力建钢梯、养山羊、种油橄榄、开发旅游业、发展教育事业的真实历程。1500多根钢管在近三万坚实肩膀的力量下连接出一条脱贫致富路,村民们靠着勤劳的双手,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银行网点开通、网络基站建起、“悬崖村”小学创办,慢慢实现现代化的“悬崖村”给孩子们的成长插上了翅膀,新一代的“悬崖村”人不仅能走出大凉山,更能走向成都、上海、北京,憧憬美好的未来。


作者简介


      阿克鸠射,彝族,四川昭觉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华社签约摄影师,特约记者,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员。1995年开始彝汉双语文学创作,著有长篇小说《雾中情缘》、散文集《翻阅生活的注脚》《温暖的火塘》、长诗《雪之语》等。其中长篇小说《雾中情缘》获第五届四川省少数民族文学奖,散文集《温暖的火塘》、长诗《雪之语》被中国作家协会列为少数民族重点扶持作品。

精彩书摘

      4G网络开通不久,施少勇又紧张地投入了“悬崖村”的宽带建设中。建宽带不同于建网络,首要问题就是运输困难。他们结合“悬崖村”的地势特点,决定用6米长的钢管来替代水泥电杆,先将钢管锯成两段,再由施工队员抬着一截截运送到村里进行焊接。20人的队伍足足用了四天时间,才将82根重达3280公斤的钢管送上“悬崖村”,人均负重164公斤,相当于每人背负两个成人的重量上山。怎么办?光缆不能截断,只能先将光缆打开,尽量等分成20份,再组织施工队员每间隔四五米背上。325公斤重的光缆,人均负重近17公斤,花了六个多小时才背上山。从山脚下,远远就能看到近百米长的运输队伍像条长龙缓缓朝山上游动。

读书感言

“悬崖村”本名阿土勒尔村,是四川大凉山腹地的一个小山村,村民主要靠上下落差800米的悬崖峭壁、踩过12段218级藤梯,大部分藤梯的倾斜度都超过60度,而藤梯铺不到的地方,只能拽着杂草和树木通过。村子里有15个6岁-15岁的孩子在山脚下的小学读书,因为路途不便,孩子们每隔半个月才回一趟家,在家长们的轮流护送下,孩子们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走崖壁,爬藤梯,历经2个小时才能回到家中。2016年,在政府资金支持下,通往山上的一条宽1.5米、总长度达2.8公里、2556级的钢梯建成,从望而生畏的藤梯到坚固安全的钢梯,将日常出行时间缩短到1小时,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看到书中孩子们艰难求学的故事,儿时的记忆涌上心头。我的小学是在老家的校卫村小学度过的,每到冬天,教室里都会打一个炉子,生炉子用的柴火是大家一起在田野里捡的,负责值日的同学每天早早赶到学校,将炉子点着生好,让教室暖起来。凌冽的北风吹打在教室的窗纸上,小伙伴们坐在火炉旁搓搓手烤烤脸,等到感觉暖和了就又回到座位继续学习。上初中时,因为家距离学校比较远,我每天四点钟起床收拾洗漱,装好中午的盒饭,骑着自行车赶到10多公里以外的学校上学,傍晚放学后再骑自行车回家,风雨无阻。幼时的求学经历虽然艰苦,但极大锻炼了我的意志和吃苦精神,只有肯吃苦,才能练就真本领,学到真本事。每当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回想一下小时候的求学经历,都觉得眼前这点苦都不算什么,人生只要奋斗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解决不了的困难。

纵观《悬崖村》全文,作者阿克鸠射用细腻而又饱含深情的文笔,描绘了大凉山区村民的日常生活,一段段险峻的山势,一个个坚定的身影都折射出当地村民拼搏向前、乐观向上的精神。只要向着目标努力前进,总能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近年来,铁路飞速发展,祖国多条高铁、城际铁路建成通车,中欧班列促进社会经济繁荣发展、高寒智能动车组投入使用等等,中国高铁已经领跑世界,百姓出行更加舒适便利、生活幸福感不断提升。眼前这些美好成就,是一代又一代铁路人不懈奋斗、努力争取来的。如今,铁路发展的接力棒交到我们手中,我们要更加努力,不断学习练就过硬本领,坚守“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立足自身岗位履职尽责。我们要学习悬崖村村民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提升直面困难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与使命担当,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在岗位上放光发热,为铁路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检修基地车间信号工  白云峰



素材:检修基地车间

审核:张元玲   金萍

编辑:申海玥


锦州电务段融媒体工作室出品

唯精 唯细 唯实 唯创





锦州电务段
锦州电务段负责通信信号设备养护维修任务,承接通信信号工程及通信信号设备租赁、代维护任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