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产业园区助力昭通经济迈向新高度

政务   2025-01-30 20:21   云南  

学习新思想



习近平论自觉做对党忠诚老实的模范践行者
要自觉做对党忠诚老实的模范践行者,旗帜鲜明讲政治,着力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习近平在2024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据新华社北京2024年3月1日电

原标题:【“产”的文章】大珠小珠落玉盘

没有产业,就没有经济,更无从谈起人气和发展后劲。近年来,昭通市认真落实省委一体推进“三大经济”部署,坚持以资源换产业、园区聚产业、实体强产业的策略。2024年,昭通在“产”文章上取得显著成效,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粮食总产量达 212.6万吨,创历史新高,“昭通飞天苹果”“昭通小肉串”等“昭字号”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白鹤滩水电站实现16台机组并网满发,全市年发电量达920亿千瓦时,合盛硅业、旗滨光伏、新安化工、品鑫能源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全省第一块光伏玻璃在昭下线,暑期在昭避暑游客每天保持在20万人以上,巧家成为游客避寒旅居目的地。

“冬月至腊月剪枝最好,否则多余的枝丫将营养吸收了,来年结出来的花椒品质就不会好。”小寒过后,鲁甸县龙头山镇村民唐天洪家的花椒树修枝管理结束。
通过技术提升,唐天洪家的花椒长势一年比一年好,亩产量从原来的100多公斤增加到现在200多公斤,并将家里的15亩地全部种上了花椒。
对于唐天洪来说,花椒树不仅是“致富树”,还是“救命树”。2014年8月,花椒大面积成熟的时节,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打破了山村的宁静。他和妻子正忙着采摘、收购花椒,侥幸逃过一劫。
2015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鲁甸地震灾区视察时指出,“小小花椒树,致富大产业”。

10年来,昭通各族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奋力推动花椒、苹果、天麻、竹子等高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全市农业综合产值达1500亿元,六大高原特色产业综合产值达977亿元。其中,全市花椒综合产值150亿元,花椒产业带动农户15万户60万人增收(脱贫群众3.6万户14.4万人)。
昭通苹果、竹子、马铃薯种薯、天麻、花椒种植规模均列全省第一,冷凉蔬菜种植和特色畜禽养殖优势明显。
“在苹果基地上班,比以前种烤烟好多了。”昭阳区布嘎回族乡花鹿坪村37岁的村民陈开秀,把家里的14亩土地流转给企业种苹果,每亩年收入1100元,她和丈夫还在果园务工,她负责滴灌、施肥等工作,全家年收入六七万元。

在龙头企业的引领与科技赋能的双重驱动下,昭通苹果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我们不仅建设苹果基地、培育苹果品种,还打造了苹果产业园区。”昭通超越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温连庆说,生产线实现机械上料、自动清洗、智能检测、分类输送、自动封箱,现代化的产业园区不仅提升了苹果的生产加工效率,还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带动了600人至800人就业,其中大部分是附近村庄的群众。
10年来,昭通市坚定不移把苹果等高原特色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2024年,苹果综合产值达150亿元,苹果产业覆盖果农13.8万户52.7万人,其中脱贫群众1.86万户6.78万人。
在产业链条上,占据高端环节的往往是拥有核心技术、具备领先优势的企业。2025年1月3日,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始终坚持把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以高端化、品牌化、市场化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生物多样性和高山林地、干热河谷等资源优势,加快高附加值产业布局和种植养殖结构调整步伐,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因地制宜做好“科技赋农”和“土特产”增值大文章,全面做强苹果、竹子和马铃薯产业,做大天麻和特色养殖业,做优花椒产业,做特一批小众产品,推动昭通从传统农业大市迈向新型农业强市。
两个月前,鲁甸县龙头山镇光明村传来喜讯:正在建设中的光伏项目首批成功并网发电。该项目已助力当地群众户均年收入增长13000余元。曾经,光明村在地震中遭受重创,如今,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道路上,该村大兴产业、谋振兴,“光明”大产业正为其带来全新生机。
据了解,该光伏项目于2024年5月开工建设,流转土地6000余亩,目前项目建设已完成过半。项目建设期间,为800余人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部分群众更是收获了“土地流转+务工”的双重收入。在后续运营阶段,项目将以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为重点,预计需常态化管护人员20人。项目全部投产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约3.3亿千瓦时,年产值9300万元,可为当地创造税收收入1000万元。
光明村光伏产业的发展,是昭通市聚焦“产”这篇文章,深入推进“能源强市”建设的缩影。
产业园区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底气所在和核心引擎。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镇雄县以勒五金高新产业园的巨成门业公司生产车间,只见一排排智能化生产设备忙碌而有序地运转着,工人们在岗位上熟练地操作着。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和传送带的移动,一扇扇门“排队下线”。
巨成门业公司拥有5G智能化生产设备。对于镇雄县以勒镇庙梗村大山村民小组的王敏来说,她的工作重点在于熟练操作机械设备。进厂第一个月,王敏获得劳动报酬6000元。远在浙江务工的丈夫听说了她在家乡企业的就业情况,打算春节期间回乡了解家乡企业的具体招工情况,来年不再外出务工,一家人在家门口就业。
近年来,昭通市立足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大抓园区经济,高起点、高品质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发展园区。当前,镇雄县已建成以勒五金高新产业园、呢噜坪纺织服装产业园和大火地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2024年,镇雄产业园区入驻企业103户,吸纳就业1.01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45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23.0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1亿元,税收2.3亿元。

2024年,昭通产业的园区集聚效应不断凸显,云南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列入全省 7 个“千亿级园区”重点培育;云南水富经济技术开发区列入全省 10 个“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园”重点打造,6个省级开发区入园企业达 387 户、工业产值突破 650 亿元;实体经济发展不断提质,市场主体总量突破40 万户,“四上”企业达 857 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 GDP比重突破 50%、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 58%,支撑起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产业的高度决定城市的高度。2024年,昭通经济点燃了“三把火”,发动了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进一步扎实做好“产”的文章,交出了一张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新答卷。



开栏的话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云南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云南确定了新坐标、明确了新定位、赋予了新使命,擘画了云南发展的美好蓝图。十年来,云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上新台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结出新硕果、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展现新面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开创新局面。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省、市媒体推出“牢记嘱托再奋进 凝心聚力谱新篇”专栏,全面展示十年来云南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最新成果,系统呈现“三个定位”建设的生动实践,讲好各族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动人故事,激励和鼓舞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

来源:昭通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唐龙泉飞) 微昭通




微镇雄
“汇聚正能量,镇雄更向上”——镇雄县人民政府新闻办权威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