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气脉”泽万家——西部大开发“超级工程”的中卫贡献系列报道之“西气东输”

文摘   2024-11-14 08:02   宁夏  

初冬的中卫大地,火热的建设场景处处可见。

11月12日,在国家管网集团西北公司银川输油气分公司中卫压气站,西气东输三线中段和四线改扩建工程加足马力跟时间赛跑,50多名工人和各类机械伴随着汗水和轰鸣声抢进度、赶工期,抢在大地封冻前给项目建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公司是施工单位,负责人唐伟来自天津。由于工作需要,唐伟来中卫已有两年时间,听惯了中卫口音,喜欢上了中卫特产。

唐伟介绍,项目于2022年8月开工建设,目前线路工程已基本完成,站场完成85%以上,计划于今年年底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可将前期的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中贵线、中靖线等几条管道的主干线互联互通,有效整合天然气资源向下游输送。

西气东输项目建设现场

这两年,每天与唐伟打交道最多的是姚红亮。姚红亮是银川输油气分公司中卫作业区负责人。深知责任重大,姚红亮每天从早忙到晚,为全国最大的天然气枢纽站场的安全、顺畅运行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姚红亮介绍,中卫作业区管辖着中卫压气站(简称中卫站)、中卫二站、三座清管站、19座阀室、500公里管道(其中在役管道418公里,在建管道82公里)。中卫压气站建成于2004年,集清管、分离、过滤、计量、调压、增输为一体,是西气东输、南气北上、北气南下的天然气管道系统的关键节点。

中卫地处我国陆地几何中心,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地缘优势,其在西部大开发“超级工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西气东输建设中,中卫成为战略通道,一线、二线、三线、四线4条干线和中贵、中靖等6条联络线交会于此,成为我国最大的天然气枢纽场站,也是亚洲最大的天然气枢纽,稳定向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区输气。

站在腾格里沙漠边缘向南眺望,有一片绿洲与黄河相连,这里是西气东输(中卫)黄河跨越段,全长500多米,年输气量为170亿立方米。和其它埋在地下的管道不同,这条管道要从黄河上跨越,也被称为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的“咽喉要塞”。为了防止人为破坏和发生灾害事故,驻守在这里的武警官兵每天不定时对管道进行巡线。

唐伟告诉记者,西气东输工程采用的输送方式是管道运输,途中穿越戈壁、荒漠、高原等地形地貌和多种气候环境,施工难度世界少有。通过间隔建设压气站,为天然气过滤和增压,增压后的天然气通过输气管道直接送达用户。因此,西气东输是我国距离最长、管径最大、压力最高、施工条件最复杂、运输能力最强的输气管道工程。

2000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启动西气东输工程的重大决策,作为拉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一线于2002年7月开工,2004年10月建成投产。二线于2007年启动,2011年投入运营。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气东输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速。2012年,西气东输三线东段、西段陆续开工,实现工程技术自主化和技术装备国产化,建成后与一线、二线相连接,实现由管道输气向管网输气的跨越式发展。

中卫压气站一角

当前,西气东输工程由一线、二线、三线、四线组成。作为能源大动脉,西气东输工程有力地支撑了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

从西气东输一线开工建设到二线、三线、四线相继建成,多年来,中卫市抢抓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专门成立了项目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积极争取、协调、推动项目在中卫落地、扎根、成长。项目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全面推进西气东输三线(中卫至枣阳)工程、四线(吐鲁番至中卫)工程(中卫段)项目建设工作,市政府多次召开西气东输三线和四线项目现场推进会,相关成员单位全力支持,站在国家能源安全大战略的高度主动担当,凝心聚力形成工作合力,无条件让工程干起来。”

姚红亮说,正是在中卫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气东输建设工程在中卫进展得很顺利。通过多年的建设,中卫站目前已是中国天然气行业输气量最大、工艺最复杂、最具系统性的枢纽场站,在国家油气能源战略通道中承担着关键的“咽喉”职能。中卫压气站投产20年来,累计输送天然气超过7000亿立方米,历史单日最大输气量超2.2亿立方米,实现连续安全平稳运行7200余天,在“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能源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施工人员对管道口进行打磨

数据显示,到2023年底,全国在役天然气管道里程约5.7万公里,覆盖30个省(区、市)。这意味着西气东输从单条管道上升为输气系统,从“线”到“网”的转变构成了“气化中国”的能源大动脉。而从中卫压气站输送出的天然气东至上海,北到北京、天津,南至广东、香港,覆盖全国160多个城市、3000多个大中型企业,惠及下游管道沿线近5亿人口。

姚红亮说,中卫压气站现有5台大型离心压缩机组,总装机功率为120MW,设计年输气能力为870亿立方米,设计输量可替代标煤1.1亿吨,相当于减少530万吨有害物质、3.8亿吨二氧化碳酸性气体排放,实现了管道“零伤害”、环境“零污染”。

中卫压气站既是天然气管道系统输气能力的计数器,也是国内天然气主干管网四通八达、互联互通的见证点,承载和记录着国内天然气管网发展的历史变化。经过20年的不断改扩建,目前已实现了“四进五出”的输气功能,可将国内气源、中亚气源和中缅气源进行调配,中卫俨然成为整个亚洲地区的天然气开关。

……

从打通“大动脉”到畅通“毛细血管”,加强能源管网公平开放仍是能源领域未来的重点。随着西气东输工程互联互通能力进一步提升,作为东西部“双赢”能源纽带中的关键枢纽,中卫必将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全媒体记者 保永琴 马进军 秦亚岚 吴磊 见习记者 李晶 文/图 

▌编辑:邱丽琼

▌审核:雷振军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创刊于2005年4月28日,以“高端、公信、亲民”为办报宗旨,以“强化新闻意识,凸现读者观念,彰显时代特征”为办报理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