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推动高质量跨越追赶系列报道之一
■ ■ ■
○
○
岁月悠悠,如书卷缓缓展开。
2024年的字里行间,镌刻着我们不懈拼搏的点点滴滴,每一页都散发着奋斗的气息。
这一年,我市聚焦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向着“闯新路、进中游”目标奋勇前行。
这一年,我市锚定“全力突破困局、加快跨越追赶”的战略任务和工作要求,抓项目、拼经济,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
这一年,我市围绕打造“宜商通辽、诚信通辽、数字通辽、暖心通辽”战略目标,推行综合改革,吸引了更多企业和项目落地通辽。
……
星光不问赶路人。
PART
01
每一滴汗水,都浇灌着新的期冀
——2024我们全力推动经济发展快进优进
源头活水,澎湃动能
2024年通辽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085.1亿元,同比增长3.9%;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289.0亿元,同比增长3.5%……
如何推动经济发展快进优进?
通辽用行动给出答案: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项目建设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今年以来,我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招商为要”理念,紧紧围绕全市九大产业链,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等产业发达地区,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创新年”行动,力争以招商引资的“大突破”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快”从何来?何以创“优”?
以招商引资为笔,铺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每一滴汗水都是对快进优进的期冀。
截至11月末,全市新签约千万元以上项目561个,签约额2100.75亿元,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的93.5%。新开工项目378个,投资额405.52亿元,签约项目开工率67.4%。到位资金380.83亿元。仅自2023年12月7日开始的为期100天的招商引资“冬季会战”行动中,签约千万元以上项目就达到98个、总签约额824.84亿元。1至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7%。
数据轻语,却重如千钧
以项目建设为笔
绘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斑斓画卷,每一滴汗水都是对快进优进的承诺。
1月,龙马控股集团年产30万吨精密铸件项目生产线在蒙东(通辽)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成功点火;4月,中国玻璃控股有限公司2×1200t/d太阳能装备用光伏电池封装材料及配套项目开工建设;6月,通辽绿电制造产业转移项目小金汽车一期工程开工;9月,通辽市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110万千瓦项目开工……越来越多的大企业纷至沓来,在通辽投资兴业。
2024年,我市全面开展重点项目建设“入企敲门”等行动,制定出台《通辽市政策落地工程实施方案》。截至12月底,市级纳入统筹推进的302项任务中,取得重大进展125项、显著进展76项、阶段性进展101项;计划今年投资236.35亿元、已落实140.08亿元……
岁月流转间, 绘经济长卷, 发展步履不停歇。
PART
02
每一次改变,都意味着新的突破
——2024,我们加快构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
一批批优质项目成功引进和落地,不仅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也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和产业链优势。
通辽是农牧业大市,如何依托丰富的农牧业资源,在引项目扩投资方面做文章,迈向现代农牧业强市?玉米这一“粮”和肉牛这一“畜”,在通辽份量举足轻重,是我市加快打造现代农牧业强市的关键。
2024年,我市粮食产量再创新高,总产194.1亿斤,比上年增加5.1亿斤,增幅2.7%;粮食单产1018.8斤/亩,比上年增加20.4斤/亩,增幅2.1%,实现了粮食生产的“二十一连丰”。万亩、十万亩、百万亩单产均破全国粮食主产区纪录。
为何通辽的玉米能够创造记录,实现高产?
答案就在浅埋滴灌、密植高产、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技术手段的大面积应用,“吨粮田”已在通辽遍地开花。自2011年以来,我市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200多万亩,其中“浅埋滴灌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661万亩,年节约农业灌溉用水6亿立方米以上。
肉牛产业是通辽一张闪亮的名片
作为中国草原肉牛之都,全国每30头牛就有1头来自通辽,肉牛年交易量达到150万头,交易数量居全国首位。目前,我市拥有7个大型肉牛交易市场,年交易规模达150万头以上,交易额150亿元以上;拥有8家规模化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年屠宰能力达到125万头,年生产牛肉27万吨;肉牛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400亿元,106万农牧民从肉牛产业链条中获益增收。
作为通辽市的支柱产业之一,能不能把牛养好,把牛产业做强,关乎几十万农牧民的生计。8月24日,在通辽召开的第十七届(2024)牛业发展大会上,我市提出了“破局之策”:做好种群繁育、做大屠宰加工、做强品牌效应,加快推进从“卖肉牛”向“卖牛肉”“卖牛肉食品”转变,继续向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迈进。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发展新能源产业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2024年,我市锚定再造一个“通辽工业”目标,深化“工业倍增”行动,推进绿能与产业协同开发,推动工业经济扩量、提质、增效。
2024年7月19日,国家第二批大型风光基地通辽238万千瓦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这不仅使我市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3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7.8%,还是东北及内蒙古地区2024年并网装机规模最大的单体项目。“十四五”期末,霍林郭勒市新能源装机将达到2000万千瓦、占比超过60%以上,新建电解铝项目绿电占比达到60%以上,真正构建起铝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新体系。
乘风电之势,我市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迅猛发展
随着蒙东(通辽)风电装备制造基地龙马年产20万吨法兰项目和年产200万吨铸锻件项目的开工建设,通辽风电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建设全面打通,为我市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按下了“快进键”。
作为通辽工业重镇,霍林郭勒市原铝就地转化率达到86%,累计拥有铝箔、板带、铝银浆、各类铝挤压型材及铝压铸件等120余个种类。绿色铝基新材料产业也已成为“再造一个通辽工业”的主力支撑。
2024年是通辽市实施“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的第一年。7月,悦来河旅游休闲街区建成运营,进一步打响了“悦来通辽”文旅区域品牌。开街以来,街区日均人流量3万人以上,销售额超1200万元。
通辽第二届西辽河文化节展示西辽河文化,打造文化旅游融合。现场参与活动累计人数近70万人次,综合收入超4亿元,间接拉动文旅消费近12亿元;9月,“悦来通辽·畅享中秋”为主题的中秋节系列活动,让全市文旅市场火爆“出圈”。活动期间接待国内游客59.10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亿元;12月,通辽市首届“草原火锅文化节”热辣开幕,吸引了来自各地的火锅企业和火锅产业链相关企业120多家,“通辽肉牛”再次出圈……
PART
03
每一缕阳光,都开启着新的梦想
——2024,我们着力提升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引项目扩投资的基石,我市深刻认识到基础设施建设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在提升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上,一路前行!
01
一路前行,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
2024年,我们实施了老城区建成以来最大的排水防涝项目——霍林河大街排水改造项目,项目总投资3.63亿元,全长7.68公里,目前已经完成总工程量95%以上。改造完成后中心城区形成“鱼骨状”排水体系,排水能力可提升至十数倍以上,实现日降雨量100毫米左右大到暴雨时,路面基本无积水,日降雨量200毫米左右特大暴雨时,2小时内城区雨水基本排清,大幅提升主城区整体排水防涝能力。
02
一路前行,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
2024年是引绰济辽工程二期工程建设的关键之年。作为引绰济辽工程的配套支线工程,引绰济辽二期工程总投资57.94亿元,输水管线总长395.265公里,共设计9条支线,其中通辽段共有5条支线,目前已经完成243公里,完成总量94%。项目建成后,将每年向通辽市调水2.87亿立方米,有效保障沿途14个工业园区和生活水厂用水。
03
一路前行,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
2024年,总投资1700万元的隆圣峰天然气甘旗卡站CNG充装增容扩建工程项目建设有序进行,工程在原有综合站基础上进行扩建,项目拟新征用地4000平方米,扩建后甘旗卡综合站母站最终供气规模总量可达每天32万立方米,可实现税收500万元。
04
一路前行,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
一路前行,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2024年,我市高速公路建设也传来好消息,全长约147公里、总投资69亿元的鲁北至霍林郭勒段高速公路项目前期正式中标,项目设计速度为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达26米。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升当地交通承载能力,成为通辽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又一璀璨明珠,为全市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全市基础设施加快布局,为实现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引擎”和“硬支撑”!
2024年1—11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进,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6.3%;上半年,基础设施领域发展强劲,从三大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拉动明显,基础设施投资118.4亿元,同比增长100.8%,增速全区排名第1,占全部投资比重为51%,拉动全部投资34.1个百分点。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回首2024年,我们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了沉甸甸的收获;展望2025年,让我们勇毅前行,在新征程上,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扬帆起航!
来源 │通达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