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征文|母亲的旗袍

文化   2024-09-18 17:36   北京  


第十一届“书香三八”读书活动征文获奖作品展播|第93期


— 卷 首 语 —

  点亮读书灯,铺就书香路。以“阅读新时代·铸就新辉煌”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书香三八”读书活动圆满结束。本届活动,全国有2万多家单位、1000多万女性参加,组委会收到征文作品5万多篇、家书作品3万多篇。经初评、复评、终评,1240篇征文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30篇、二等奖80篇、三等奖180篇、优秀奖950篇;770篇家书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20篇、二等奖50篇、三等奖100篇、优秀奖600篇。

  一篇篇美文,犹如春日下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一封封家书,犹如冬日里的暖阳,播撒着温馨的柔光。

  赏美文之秀,感家书之暖。让我们静下心来,品读这篇篇佳作,聆听作者的心声,感受作者的深情……


母亲的旗袍

奖项:三等奖
作者:白向丽
单位:宁波市兴宁中学

  微信里,母亲又给我展示了她新近制作的电子相册:绿草如茵,花团锦簇,着一席暗红旗袍的母亲身处其中,眉眼弯弯,娴静美好。

这是母亲在武汉的第十个年头了。从广阔的农村,到繁华的都市,母亲没有任何不适。在乡下,她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在都市,她也能很快地融入其中。一个军区大院,家属形形色色——有的是退休干部,有的是种地农民;有的穿金戴银,有的素衣白衫;有人附庸风雅,有人朴实木讷……母亲没什么文化,大家有什么小矛盾、烦心事,却总爱找她商量解决,都觉得她和气、明事理,有决断。不知不觉母亲就成了那个小圈子里的灵魂人物。“都是来帮孩子带娃的,谁也不必瞧不起谁。大家相互尊重、真诚对待就行了。”
在城里生活的母亲生活更加丰富。平时带孩子、买菜做饭,等孩子上了幼儿园,便和几个老姐妹一起逛市场,买回布料自己做衣服;早晚的广场舞是必修课,偶尔也会打打牌。很快她便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学会了拍照、制作相册、发朋友圈……

照片里的母亲笑容灿烂,40载的风霜褶皱了她的眼角,粗糙了她的双手,却从未改变她那双干净的眼睛。那是历经岁月磨砺后依然明澈的眼睛。

我仿佛看到了四十多年前老照片里那个扎俩羊角辫的母亲。照片里,母亲眉眼明亮,笑容可掬,宽松肥大的军绿工装丝毫掩盖不住她的飒爽与活力。在那张小小的黑白相片里,在那条土路和破旧的房舍前,母亲的眼里仿佛藏有星星,在那段苦难而艰辛的岁月里闪亮。

生在建国之初的母亲,先是经历了挖草根、啃树皮的三年自然灾害;没上几天学,又遭遇了动乱的时代,小小的人儿便亲历了人心险恶、世态凉薄。外公因为做了几年乡长、又是远近闻名的医生而被批斗,作为地主小女儿的母亲便只能远嫁他乡。因为勤劳能干,小日子也算过得温馨和睦。然而,一场意外的大火,将这个本就贫瘠的小家彻底拽入深渊。那个冬夜,作为村干部的父亲只来得及抢出他负责的村里的文件和资产,而母亲只能搂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无助地看着大火吞噬一切。这种场景在多年后还经常出现在我的梦里,熊熊的火焰撕扯着黑夜,火光照亮了半边天。
后来我们就搬到了大队闲置的两间办公小屋。狭小的土屋拥挤得只容一个人转身。好心的村人送来一些衣物——说是衣物,其实也是破破烂烂的。母亲便在一天的劳作之后,在孩子们睡觉的床边,就着昏暗的煤油灯开始缝缝补补。有些实在补不了的,便剪下相对完好的布片给孩子做衣服。等到衣服实在小得穿不下了,她便又拆掉做成鞋面、鞋垫。第二天天不亮,她又起床打猪草、洗衣服、下地,等到吃过早饭,便和男人一起下地挣工分。
无论多忙多累,母亲都会把我们收拾得干干净净。

等到新屋终于造了起来,最后一片瓦片落顶,母亲扯扯身上的衣角,笑得欢喜。

然而好景不长。正当两人欢欣鼓舞,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父亲突然便血加重,不久就被查出了癌症。母亲把我们寄养在姨妈家,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给父亲寻医问药的漫漫征程。讽刺的是,当父亲还躺在病床上生死未卜,母亲拖着疲惫不堪的躯体从医院回到家中时,却见厅堂里坐满了人,爷爷奶奶、大伯一家及几个村干部正在商量分自家家产!儿子生死不顾,却打起了将儿媳妇扫地出门的主意。虎毒尚且不食子,人心之恶,让善良的母亲忍无可忍。她单枪匹马据理力争,瞪着血红的双眼捍卫自己的权益。几个村干部被说得无地自容,灰溜溜地走了。那个时候的母亲,身上是长了铠甲的,像她那一身军绿色的工装,粗糙、陈旧,却厚实、硬挺。

异地他乡,丈夫病重,幼子弱小,在遭受亲人欺凌、村人排挤的岁月里,母亲经历了多少苦楚,年幼的我们并无体会。只是姨妈常会出神地望着我们,叹一口气。
命运加在母亲身上的任何一层苦难,都沉重得令人窒息。然而,我从未见过母亲在人前流过一滴泪。
“这个世上,眼泪解决不了问题。只有自己拼命,老天才会眷顾你。”这话母亲说得云淡风轻,仿佛曾经所有的委屈、辛酸与苦涩都被过滤。过往像一朵浪花被大海淹没,惟有自已知道平静之下涌动着怎样的惊心动魄。
母亲用她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所有苦难,也用她的勤劳、智慧与乐观给我们打造了一个富足的童年。
母亲做得一手好菜,普通的萝卜青菜,一经她手,都会变得美味可口。在那个买块豆腐蘸酱油就算开荤的年月里,她总能变着花样给我们解馋:手擀面、面疙瘩、煎饼、糯米饭、烤地瓜、冻米糖……关键是,邻居家做的,都不如母亲做的好吃!甚至父亲喝的米酒,也是母亲酿得好,虽然她滴酒不沾。

上学时,多数孩子都没书包,母亲就用旧衣服改造了个布艺书包,欢喜地递给我,蹲下身微笑着说:“明天开始我们就是小学生啦!”母亲清澈的眼眸里倒映着我小小的身影,让我觉得上学是一件多么神圣又幸福的事呀!书包上面还绣了小花小草,惹来周围一片艳羡的目光。

母亲手巧,脑子也活。她的头脑里藏着许多民间传说,也有奇闻异事。我至今记得夏夜乘凉时母亲一边摇着蒲扇,一边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故事的情景;记得田螺姑娘的美丽、贤惠;记得渔民姑娘面对皇权刁钻时的机警与聪慧;记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大快人心……那些来自底层百姓的善良与智慧,悄然奠定了我生命底子里的认同与涵养。那些夜晚,星星总是特别明亮。
我有时觉得,母亲就像荒漠的一株野草,遇水就疯长;有时又觉得,母亲像一棵坚实的树,任你狂风暴雨,不能捍动分毫;而现在又觉得,母亲像一本翻不完的书,芬芳四溢,洒满阳光。
看着照片里身着旗袍的母亲,我才发现,母亲是如此爱美。那身优雅端庄的旗袍沉淀了半个世纪的风云动荡,也使得那深埋于苦难岁月里的花朵得以在新时代绚丽绽放。
我寄给母亲几本服装杂志,母亲爱不释手。不久便有新的款式穿在身上。视频时,母亲得意地说:“好几个老太太问我哪买的,这么好看!”闲暇时,母亲还给几个姨妈也做了几套新衣服,被做直播的表姐看到,嚷嚷着说:“这套送我,我直播时穿。”母亲笑着,满脸慈爱。
年岁渐长,我却越发眷恋与母亲闲话。似乎那双洞察一切却又波澜不惊的眼睛,总能安抚我的焦躁,而那身旗袍,也总能柔软我的内心,滋养心底的美好。
随遇而安、积极面对,在苦难的土壤里耕种出香甜的果实,在黑白的世界里折腾出彩色的浪花。我想,这大概是母亲“这本大书”留给我的最大精神财富吧。




作者:白向丽

编辑:赵志军
审核:刘德荣
发布:“书香三八” 读书活动组委会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书香坊服务平台


书香三八
倡导全国女性阅读文化推广、互动平台,旨在激发女性多读书、读好书,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做一名快乐、健康、幸福的智慧女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