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地处太湖之滨
钟灵毓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这里也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与核心区之一
那些“岁月严选”的古村、老街、小巷
也成为吴中独有的风景
跟着我们,“按图索骥”
一起去看看它们在古韵今风中
都讲述了哪些引人入胜的故事
01
相传西施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吴王为其在灵岩山建造“馆娃宫”
因山下运送的木材堵塞河道
“积木塞渎”,“木渎”之名因此而来
木渎 | 灵岩山
据《续吴都文粹》卷十一云:
香水溪在吴故宫中,俗云西施浴处
一云吴王宫人洗妆于此、故又呼为脂粉塘
因此要寻西施遗迹,不得不提
这承载千古情、穿木渎而过的幽幽香溪水
木渎 | 香溪河 西施桥
岁月如流水,往来成古今
后人还将溪上的风雨亭桥称为西施桥
层积的历史与寻常的生活
除经一座座石桥连接
还被一条傍依香溪的山塘街见证
说起山塘,人们大概会想到
苏州阊门外的七里山塘
而木渎山塘街更为古老
形成于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
木渎 | 虹饮山房
这里河路并行,绿荫绵延,街巷幽深
古迹点点,全长约千米
老街与枕在它一头
幽奇古朴的灵岩山壑遥相对望
也与另一头连着的繁闹街市时空对话
《姑苏繁华图》 | 清 徐扬
还有严家花园、虹饮山房等名人故居
散布街上,木渎也因此堪称中国
鲜见的“园林古镇”
怪不得,清代画家徐扬的
《姑苏繁华图》起笔之地,就是木渎
若说起位于西山岛南端的明月湾
相信不少人都被它的绝美日落刷过屏
58米长的古码头斜伸入湖
是观夕阳的绝佳位置
可曾想2500年前
西施其实也曾“到此一游”
“美人认证”过的明月湾古村
可看的自然不止日落
明洪武《苏州府志》载:
“在太湖石公山西,世传吴王曾玩月于此”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携西施在此赏月
西施还在村后山坡以池为镜
留下“画眉池”古迹
临湖以望,山抱水湾
波光摇漾若明月然,此明月湾所由称也
从《明月湾修治街埠记》可见村名由来
明月湾古村 | 李宝虎 摄
约建于春秋的古村,唐时逐步兴旺
诗人白居易、刘长卿等都有赞美诗作传世
村口这株1200余年树龄的参天古樟
相传便是由刘长卿所植
村内由4560余块金山花岗条石铺就的
石板街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
现存房屋大多也为清乾隆年间所建
明月湾古香樟 | 华晓忠 摄
如今深谙农旅融合发展之道的明月湾古村
再现了江南水乡农耕文明的传世画卷
而几块立于清朝时期的石碑还告诉世人
古村先民,早在几百年前就创造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例
碑载整修街道、河埠等经过的
《明月湾修治街埠碑记》
记载保护树木、禁止私伐的
《明月湾湖滨众家地树木归公公议》碑
记载永禁开山采石,保护村居环境的
《明月湾永禁采石》碑
……
石碑立据,太湖为证
何尝不是一种文明绵延的浪漫
而人们生活的古村,老街,小巷子
还承载着更多故事和记忆
02
东村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因“商山四皓”之一的东园公唐秉隐居得名
古称东园村,简称东村
西山岛 | 东村古村
这里不仅有栖贤巷门、永安桥等古迹
见证古村的历史与传说
若在小巷弄堂闲逛,所遇的
桥梁寺庙、民居古井也都是有故事的古建
其中规模最大的敬修堂
还是《橘子红了》《凤穿牡丹》等
经典影视剧的取景地
据《太湖备考》记载“栗出东西两山”
若到栗子成熟时,还能看见
村民们坐在门前剥栗子的质朴画卷
东村是个安静的村子
它将江南古村的富庶和民风民俗的淳朴
不动声色融为了一体
同因“商山四皓”得名的还有甪里古村
亦称甪湾里,甪里先生周术曾隐居于此
西山岛 | 禹王庙
旧时,村子布局有
“郑泾港两头通,文昌阁坐当中”的民谚
村北的禹王庙、郑泾港上的
永宁、南星古桥等都保存至今
还有盛放的凌霄花紧挨着黛色的瓦片
映入今人眼帘
甪里古风依然风华正茂
著名的洞庭西山八景之一“甪里梨云”如今仍在
在这里,人们对古代隐士
高洁品行的颂扬得以具象化,以村落的形式
成为了一个鲜活的文化符号
西山岛 | 甪里梨云
想要来场寻宋之旅?
来吴中的古村可是选对了
西山岛 | 后埠古村
后埠古村位于西山岛的东北部
村落形成于南宋,古称梅梁里
东面即五湖之一的梅梁湖
作为西山最早最大的南渡移民村之一
这里文史丰富,布局错落有致
西山岛 | 后埠井亭
村内的双口井开凿于南宋
元代大德年间添建井亭
历经800多年,古井依然水质清冽
承载了一代代村民洗衣、淘米的时代记忆
村中还存有座俗称“乌门”的蒋氏里门
因蒋氏始祖蒋堂曾为北宋御史居于“乌台”
其里门在蒋氏府门前,故而得名
悠远的历史印记,淡然的村庄氛围
这“反差感”怎能不令初次来访的
人们心动不已
03
明清两朝陆巷村曾有13位进士、34名举人
出过状元、探花、内阁大学士、宰相
这里所说的宰相,便有被唐寅高度赞扬
“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
的明代贤相王鏊(1449—1524)
《王公拜相图》| 明 唐寅
没想到吧,王鏊竟还是唐伯虎的“偶像”
故宫博物院馆藏的《王公拜相图》
正是明代正德元年(1506年)王鏊被
起为吏部左侍郎时,作为门生的唐寅所绘
陆巷古村主街紫石街上至今仍有
“解元”“会元”“探花”三座明代牌楼
行走其中,似乎每一步
都踏在了绵延不绝的文脉上
东山 | “一街六巷三河港”的陆巷古村
位于山坞之中的陆巷古村背靠莫厘峰
与太湖西山遥遥相望
小巷内遂高堂、粹和堂等30余处明清建筑
占了街区总面积的36.6%
人文与自然在陆巷相得益彰
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
也使枇杷、茶叶、杨梅等物产十分丰茂
都到陆巷了,定不要忘了去“宰相”家串门
王鏊故居惠和堂规模宏大
前后五进,有上百间厅堂房间
心之所向,步履所往
假山碧水,鱼翔浅底
花红柳绿,风光无限
继续穿梭巷弄,路过白玉方糕的店铺
甜甜糯糯的香味
又把人拉回了古村茶饭岁月的悠悠日常
04
秋冬的风一吹,翩跹的银杏成了
一封封请柬,邀请大家
走入深街长巷,融入诗情画意
苏州挂牌树龄最长的古树,是株树龄
2000余年的银杏,倒推种下年份远在西汉
走进东山北望岭下村
便能在村口看到这棵“江苏银杏王”
百年前雷击造成的残缺与伤痕赫然在目
却不影响它从根部萌生新枝
文献不曾记载的往事
却被古树年轮和沧桑枝干一一铭记
图源 | 吴文化博物馆
在吴中的田间湖畔,500年以上
树龄的银杏不是少数
但吴巷村的这颗银杏,仍让人震撼
仰视细看,满眼杏黄,流光溢彩
《苏州市古树名木志》中有关
“48米的树高”的描述,意味着它是
苏州最高的一株古树
这些古银杏有的盛名在外,有的寂寂无闻
但只要那风吹叶落的淅淅索索声响起
它们就会将满腹寻常见闻,向年年岁岁
来深情对望的人们一一道来
05
从甪端广场进入甪直古镇
蜿蜒的青石板老街便是西汇街
旧时甪直三处闹市区数“西张汇”最为繁荣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名列
“甫里八景”之一,称之“西汇晓市”
今日的西汇街繁华依旧
永宁桥、永安桥、香花桥、金鼎桥
等桥贯通了上下塘街
从香花桥上走过,到香花弄深处就是保圣寺
据《甪直镇志》记载,保圣寺始建于
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
迄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
而保圣寺的西南便是叶圣陶纪念馆
甪直是教育大师叶圣陶的“第二故乡”
他的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
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粜米》(《多收了三五斗》节选)
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
小说中万盛米行的原型便是甪直万成恒米行
叶圣陶主持草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及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时
提出将“语文”作为学科名称
由此替代“国文”“国语”的说法
若去西汇街始创于1943年的西汇饭店
也别忘了品尝“甫里鸭”的非遗风味
这道名菜来自于嗜好养鸭、食鸭的
甫里先生,陆龟蒙
如今也成了甪直人民的待客之道
很多人儿时守在电视机前“追剧”的
86版《西游记》就曾在此取景
剧中唐僧师徒四人从这里踏入“女儿国”
被观众认为是最具浪漫色彩的一集
除了有这座被影视剧取景最多的桥
甪直历来还有“七十二座半”的说法
因而被称为“桥都”
上图为三元桥与万安桥构成“三步两桥”景观
下图为环玉桥与中美桥相抱成连体桥
雨过天青云破处
古人欲将“天青色”入瓷,以留存这般美好
而在烟雨天安坐中市街廊棚写生的人们
则欲描绘出这天青色甪直的
“初见惊欢,久处怦然”
位于中市街40号的秋香海棠糕
是古镇的网红小吃店
酥脆的海棠糕不仅是当地人的少时回忆
还吸引了许多游客慕名而来
深街巷弄收藏着数不尽的岁月风华
人们总能在这里寻得
属于自己的童年记忆,舌尖味道
06
蠡墅原名“李墅”,相传其名
与春秋战国时越国大夫范蠡居住于此
或自此乘扁舟泛五湖有关
长桥街道 | “水陆并行 河街相邻”的蠡墅老街
蠡墅初为村落,清中期,蠡墅始建镇
地处东太湖北岸水陆要冲
蠡墅自古以造船业著称
而其刺绣业、酿酒业亦历史悠久
相传蠡墅绣女曾为西施绣制采莲图
明、清时蠡墅酿酒业已兴起
其白玉兰酒坊酿制的黄酒闻名江南
目光拉回今日
在苏蠡路与北蠡墅街交叉口南
一棵50多岁树龄的巨大苦楝树
在烟火蒸腾的街巷中尤为引人注目
每逢花期来临,朦胧紫烟中
一代又一代人似水流年的往事就此晕开
作为历来的官宦兴宅、商贾云集之地
明、清时王、陆、徐、冯四大巨商
在蠡墅镇兴建的宅第庭院之大、楼阁之精
在乡村集镇中少有
站在老街向深寻望,明清民国古宅沿河而立
随附着其上的人文历史一同倒影河中
这里青色的墙、瓦、石板路
带着温度,带着人们成长的记忆
微风徐徐,光阴甚好
在长桥街道河湖交汇间,还有座古桥
名为“五龙”,坐落于姑苏城南部
横卧西塘河,为苏州城的东南屏障
建于宋孝宗淳熙(1174—1189)年间的
五龙桥已有800多年历史
因大龙港、鲇鱼口、面杖港、古塘、澹台湖
等五条水道汇合在此,又称五泓桥
五龙桥生于斯,长于斯,守于斯
如一位伫立在南的老者,守护着
这方土地历经百年,也见证了这里的沧桑巨变
近日,“吴中五龙桥公园起降点
—上海浦东星野飞行基地”航线
在第二届全国低空经济(苏州)产业创新博览会上发布
吴中区紧跟苏州超前布局低空经济基础设施脚步
加速集聚低空经济产业、引领低空文旅场景创新
如今,“地空一站式”文旅体验
从五龙桥畔“打飞的”就可实现
走上桥身,驻足而望
一段段或平凡或精彩的时代发展剪影
不断变换、迎面扑来
秋意愈浓,凛冬渐近
不论是古村、老街还是门前小巷
都不再如夏日般热烈蒸腾
但天地万物开始转入暖色调
街坊乡邻的生活也随之慢了下来
/
西风渐起,吹来丰收喜悦
是否也把你酿造了整年的思绪
吹向了家所在的那条老街,那条小巷
素材来源:吴中发布综合整理
编辑:傅阳怡
主编:孔茜
审核:赵一初、陶佳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