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请收起你的穷大方

创业   2025-01-24 22:01   广东  

编辑|乔木
来源|读书369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作家亦舒曾在书里写到:

“面子是一个人最难放下的,也是最没用的东西。

当你越是在意它,它就会越发沉重,越发让你寸步难行。”

每当逢年过节时,对这句话的体会就更加深刻,也会更直观地见识到“把面子当一切”的真实体现。

过年,代表着团聚,也意味着走亲访友的开始,以及聚会次数的增多。

有多少人,一旦置身于人群中,一旦面临繁杂的人情,就会习惯性为了装扮面子,而一次又一次掏空自己的里子。

又有多少人,明明平日里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却非要为了旁人的一句夸赞或奉承,处处硬着头皮装大方,步步放弃原则装大度。

等到年过完了,人群散去,才发觉自己一无所有,那些浮于表面的光鲜亮丽早已化作尘埃。

到了一定年龄,你终将明白:人活一辈子,最悲哀的就是“穷大方”。

真正活得通透的人,早已悟透这3个道理,不仅安心过好这个“年”,还能安稳走完每一年。

 01 

毫无意义的酒局,当断则断

王小波说过一句话,令我感触很深:

“人在年轻的时候,觉得到处都是人,别人的事就是你的事。

到了中年以后,才发觉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经一无所有了。”

或许是因为经历的丰富,或许是因为见多了人来人往,或许是心智逐渐变得成熟。

曾经以为人生中每一段关系都不可割舍,如今已学着慢慢看淡;

曾经把每一场饭局社交看得至关重要,如今也渐渐懂得:很多饭桌上的交情,就仅仅局限于推杯换盏间。

只要离开了饭桌,那些前一周还称兄道弟的朋友,也许彼此擦肩而过时都素不相识。

曾经以为多参加酒局、多喝几次酒就能积攒人脉,还能显得自己大方合群,这些年才明白:

与其耗费时间去维系那些无关紧要的人情,去参与各种毫无意义的酒局,不如把那些宝贵的时光留给最爱自己的人。

去年春节时,和父母闲聊,听他们说起老家邻居的两个儿子,言语间唏嘘不已。

早年间,邻居的老伴因病离世,家里就剩下老太太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老房子。

老太太有两个儿子,一个远在大城市做生意,平时大多时候都是电话联系,很长时间才会带着孩子回家待两天。

一个虽然留在了县城,却常年在外忙忙碌碌,只有偶尔过节时才能见到人影,但也是回家待不了多久就匆匆出门了。

好多时候,老人做了一桌饭菜,等来的要么是大儿子“有应酬不回家过节了”的电话,要么是小儿子“放下礼品就转身出门聚餐”的仓促身影。

有一次,老人抹着眼泪提起,大儿子因为在饭局上轻信了别人,被骗了不少钱,最后还是她把攒了多年的积蓄拿出来兜底才帮其度过了难关。

去年过年期间,她的小儿子又因为接连喝了两场酒,直接当场倒在了酒桌上,去医院才知道已经胃出血。

而那些他天天挂在嘴边的“好哥们”,只有个别把他送进医院,通知完他家人就离开医院了。

也许是怕担责,之后他躺在病床上的几天里,无一人前来探望,也没有人打来电话问候。

只有母亲在他身边无微不至地照料着他,也仅有母亲心疼他的身体状况。

聊起邻居老人的心酸,父母不禁感慨:“天天请客吃饭,日日泡在酒里,有什么用?最后真正关心你的,只有家人。”

的确如此。把酒言欢时,人人都会称兄道弟;一朝落魄时,唯有家人不离不弃。

中年以后,没有什么东西比健康更珍贵,没有什么关系比家人更牢靠。

那些毫无意义的酒局,那些需要隔三差五请客维护的交情,该断的就早日切断吧。

真正的朋友,不会因为你拒绝了一场酒局而翻脸;真诚的关系,不会因为你少喝了几杯酒就散场。

网上有则流传甚广的《退出酒场通知书》,分享给所有需要的人:

“本人纵横酒场多年,随着年龄增长、身体不允许,让我酒量骤减,成了名副其实的‘三杯倒’。且酒后脾气差,十分难伺候,为了不得罪朋友,从今天起以茶会友。”
过年,减少无谓的聚会,适当拒绝不必要的酒局,把难得的假期时间留给最亲近的人,多陪陪父母孩子,让家里多一点欢声笑语,

请记住:照顾好身体,经营好家庭,比什么都重要。

 02 

透支自身的物欲,该舍即舍

不知你是否听过著名的心理学效应:鸟笼效应。

大概是指,有个人因为偶然看到一个漂亮的鸟笼,便把这个空鸟笼买回了家。

在此之前,他并没有养鸟的爱好,但一段时间后,他就会为了这只鸟笼特意买只鸟,只为了不让鸟笼就这样空着。

从此之后,他每天还要花时间、精力和金钱去照顾鸟。

事实上,他并不喜欢养鸟,也为此感到十分疲惫,但最后却成为了鸟笼的“俘虏”。

每逢过年时,时常见到一些人,为了能挣足脸面,提前购买很多物品做准备。

给家里囤了一堆根本吃不完的肉菜、昂贵水果,还有各种超出个人消费能力的烟酒等,希望能在亲戚朋友面前赢得“好评”。

给自己买了多件平时用不上的奢侈品、大牌包、名贵首饰等,只为能在过年期间的聚会上赢得“体面”。

有的人甚至会为了那几天的风光和旁人羡慕的目光,以及自己的攀比心理,不惜刷爆卡或者四处借钱撑颜面。

用自己根本无法承受的消费层次,穿名牌、开豪车、用进口、戴珠宝、吃珍馐、玩高端、享奢华,打肿脸充胖子。

可到头来,等热闹散去,真正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又剩下什么?

林语堂先生曾总结过:

“中国人的脸,不但可以洗,还可以丢,可以赏,可以争,可以留,但有时候好像争脸是人生第一要义。”
争来争去,争前争后,最后能收获真正对生活有用的东西又有几个?

生活是过给自己体验的,不是过给别人观看的。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不再活在旁人眼里,也不会执着于攀比生活条件。

无论过年还是日常生活,都应该立足于现实,脚踏实地,牢牢握紧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人在未经世事时,往往会觉得幸福指数来自于“四有”:有车、有房、有钱、有高的地位。

半生已过,见证了无常,在得失之间,迟早会明白,幸福其实依托于“四无”:无忧、无虑、无病、无灾。

从现在起,放下那些无尽的欲望,尤其是容易透支自己精神和钱财的物欲,调整好心态,舍掉该舍的,才能得到长久的踏实。

在细水长流的日子里,做一个知足知趣的人,内心安定,就是最大的富足。

 03 

消耗善意的破事,趁早远离

莫言在《晚熟的人》里讲到这样一个观点:

“人品越好,朋友越少;心越善良,苦难越多;

现实告诉我们,做个好人难,做个老实人更难。”

无论对待任何人,付出的善意若是失去了原则,就容易给自己引来解决不完的烂事,让生活深陷泥潭。

这句话虽然听起来残酷,但却是道破了人生在世,不得不承认的人情真相。

热播剧《小巷人家》里,庄家的许多日常就映证了这个道理。

庄超英是街坊邻里眼中的文化人,是学生心中的好老师,也是整个庄家大家庭里付出最多的大哥。

他对外人永远保持着和气,别人的请求不管能不能帮,好不好解决,他通常都会应承下来。

高考在即,附近的几个孩子要备考,希望能让作为教师的庄超英帮他们补习功课。

可几个孩子丝毫没有分寸,经常一大清早或者大晚上的来庄家学习,让整个院子里的人都没法正常休息。

旁人都难以忍受,可庄超英却一言不发,不知如何拒绝别人。

家里好不容易买到了肉,妻子黄玲想给孩子们好好补补身体,可庄超英却为了老大哥的担当,把一大家人都叫来吃饭。

正是因为他没有底线地付出和忍让,让弟弟一家占尽了便宜,也让自家孩子吃了不少亏。

还让庄家两个老人觉得,他们所做的一切都理所应当,所以从不把他和黄玲的感受与付出当回事。

老人甚至会因为维护自己的利益,直接上手打庄超英的女儿。

最开始,庄超英总是把“作为大哥的责任”挂在嘴边,不仅自己忍,还让妻子黄玲也学着委曲求全。

一大家人过节聚餐时,黄玲辛辛苦苦做了一大桌饭菜,却被婆婆以“没位置”为由拒绝让她和女儿上桌吃饭。

这样的退让和善意,并没有让其他人有半分体谅,反而让他们更加变本加厉的索取。

直到最后,庄超英才彻底醒悟:全是这些破事搅得自己家无法安宁,别人根本不会把自己的善意当回事。

而黄玲也不再容忍,远离了那些烂人烂事,一改往日的老实脾气,该翻脸时就翻脸。

后来的除夕夜,她不再任劳任怨,而是躺在一边休息,不理会公婆的阴阳怪气,到了饭点直接上桌吃饭。

人为什么容易深陷一些烂事中无法脱身?

白岩松有段话这样解释:

“因为你太好说话。

什么事情,一找你就答应;什么东西,一要你就给。

你成功塑造了一个毫无原则的自我,既然你没有了原则,人家对你自然就没有了底线。”

春节期间,人难免会在聚会上遇到一些亲朋好友的请求,但不是每个人都值得自己费尽心思去帮助。

擦亮眼睛,收起大方,该拒绝时别不好意思,该翻脸时更不要心软,不必为了烂人烂事,浪费自己的善意和真心,耗尽自己的能量。

永远不要忘了:真心要留给对的人,善意要用在有意义的事上。

作家刘震云的访谈中,有一段对于“断舍离”的解读。

断,是断自己的烦恼,也就是说人要处理好跟自己的关系;

舍,是扔掉不必要的东西,应当学会打理好人跟物的关系;

离,是离开那些消耗你的人,就是要理清楚跟他人的关系。

过年做好断舍离,往后的日子才能蒸蒸日上。

生活做好断舍离,以后的每天都会幸福自在。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赞】【分享】是对文章最大的赞赏
点击👇名片关注公众号

财阅天下
独特视角,深度观察,汇聚众多创业案例,做你最好的创业引路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