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要知识——学生观

教育   2024-09-04 07:30   广东  
“学生观”属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一《综合素质》“职业素养”模块知识。该知识在选择题及材料分析题中进行考查。
一、“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充分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的生命主体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很好地体现和遵从了学生的本质属性,将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人,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并切实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置在发展的主体位置。
二、现代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1.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4.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1. 学生是完整的人;
2.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 学生是责权主体。
例题解析
1. 以下关于“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学生是发展的人
B. 学生是独特的人
C. 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
D. 学生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2. 吴老师通过和学生聊天来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再结合他们遇到的问题进行分层教学。吴老师的做法表明,他关注(   )
A. 学生发展的可变性
B. 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C. 学生发展的阶段性
D. 学生发展的不均衡性
3. 下列选项属于正确的学生观的是(   )
①学生是发展着的人
②人是未完成的存在物
③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
④学生的发展应当具有个性化
⑤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帮助者而不是决定者
⑥教师要不断自我完善才能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③④⑤
D. ①⑤⑥
4. 材料: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欣赏几幅字画,其中有一幅是郑板桥的“丝竹图”。可是,课堂上许多学生说不懂国画。谈不出体会。课堂出现了冷场。教师看到这一情况。立即调整了教学思路。不再要求学生谈体会。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从他们最熟悉的竹子入手来引导他们打开思路。教师给出了一个学习任务“由竹子所想到的……”并要求学生由竹子展开多角度、多方面的想象。很快学生就进入了情境。发言变得十分踊跃。
学生说:“竹子的外形没有牡丹花那么华贵,它朴实无华。”“竹子中空外直,好像人的品格——谦虚、正直。”“由竹子的挺拔想到人的高风亮节。”“竹子一年四季都郁郁葱葱,说明它不畏严寒,不畏酷暑。”“竹子对人无所求——不需灌溉、不需施肥;给予人的却很多——竹笋、竹竿、竹叶各有其用处。”还有的学生引用“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尖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说有人华而不实。
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各抒己见。说完了竹子再来看画。学生对这幅画就有了理解与看法,发言更加热烈。在发言中,学生们谈竹子、谈画,既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使学生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课后,教师对这次教学行为进行了反思。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该教师的教学行为。
5. 材料:
晓华学习成绩差,很多老师认为他学业上无可救药。有一天,张老师发现他的作文本里夹着一页纸,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零分我的好朋友你在慢慢地向我靠近你如此多情难到你也把我当成一个无用的人不我不是一个无用的人我是人我也有一颗自尊心再见吧零分”。
张老师把晓华叫到办公室,帮助他改正了错别字并加上标点,重新组织成下面的样子:
零分,我的好朋友,
你在慢慢地向我靠近。
零分,你如此多情,
难道你也把我当成一个无用的人?
不,我不是一个无用的人,
我是人,我也有一颗自尊心。
再见吧!零分!
张老师露出赞许的神情,说:“看,这是一首很好的诗啊!”听到这句话,晓华原本紧绷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张老师又说:“诗言志,从这首诗可以看出你是不甘心与零分为伍的人,你也有你的梦想。”这是诗?我也能写诗?晓华非常激动,他没想到老师会给他这样的评价。张老师热情的鼓励驱散了他心中的阴影,坚定了他奋发向上的信心。从此以后,晓华努力学习,取得了很大进步,两年后,他顺利考取了大学。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

参考答案
1. D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学生观的内涵,新课改的学生观内涵分别是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所以选择D。
2. B
解析:吴老师经常通过和学生聊天来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再结合他们的学习特点,进行分层教学。吴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教学,体现了其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性。
3.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主要包括:(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①③④符合描述,故选A项。
4. 该教师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具体分析如下:
(1)该教师践行了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材料中的教师用学生熟悉的竹子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发散思维,展开多方面的想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2)该教师践行了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材料中的教师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对竹子的不同观点,给予了学生关注与尊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该教师践行了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材料中的教师相信学生是有潜能的,引导学生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潜力,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应认真践行现代学生观,尊重学生、悦纳学生,与学生共同成长、进步。
5. 张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要求。
(1)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发展具有不稳定性和可塑性。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前途的。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学生,是需要老师的引导、教育和帮助的。材料中,张老师没有忽视学习差的晓华,而是赞许鼓励晓华,把晓华看作发展的人对其进行帮助和引导。
(2)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个性差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材料中,张老师针对晓华学习差的情况,通过赞许她的好诗来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做到了因材施教。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势利导,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材料中,张老师对学习差的晓华,没有进行批评,而是通过夸赞她的好诗来鼓励她,尊重了晓华的主体地位,调动晓华的能动性。
总之,张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

圆教师梦
发布广东教师资格考试相关信息,助力广大考生圆教师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