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一切过程矛盾的运动,同一是相对的,斗争是绝对的,这是任何过程如此。
但因矛盾性质每个过程不同,内部构造每个过程不同,这种绝对性、统一性的表现方法因而各异,这是要明白的。
——《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著李达、雷仲坚译〈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中译本第三版)一书的批注》(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一九三七年四月),《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第92—93页
一切过程都有始有终,一切过程都转化为它们的对立物。
一切过程的常住性是相对的,但是一种过程转化为他种过程的这种变动性则是绝对的。
——《矛盾论》(一九三七年八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332页
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而对立的互相排除的斗争则是绝对的。
——《矛盾论》(一九三七年八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333页
前面我们曾经说过,两个相反的东西中间有同一性,所以二者能够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这是说的条件性,即是说在一定条件之下,矛盾的东西能够统一起来,又能够互相转化;无此一定条件,就不能成为矛盾,不能共居,也不能转化。
由于一定的条件才构成了矛盾的同一性,所以说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这里我们又说,矛盾的斗争贯串于过程的始终,并使一过程向着他过程转化,矛盾的斗争无所不在,所以说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矛盾论》(一九三七年八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333页
我们中国人常说:“相反相成。”就是说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
这句话是辩证法的,是违反形而上学的。
“相反”就是说两个矛盾方面的互相排斥,或互相斗争。“相成”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之下两个矛盾方面互相联结起来,获得了同一性。
而斗争性即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在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性,在特殊性中存在着普遍性,在个性中存在着共性。
拿列宁的话来说,叫做“在相对的东西里面有着绝对的东西”。
——《矛盾论》(一九三七年八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333页
依一时说,统一是绝对的,斗争是相对的;依永久说,统一是相对的,斗争是绝对的。
绝对谓占统治地位。
统一即事物的暂时安定。事物的安定在暂时是绝对的,在永久是相对的,这才是列宁“相对中有绝对”之意,不是什么“统一之绝对可能”。
我们在一定时期内承认国家的绝对性(国家至上),而在整个历史上又否认国家的绝对性(国家是暂时的)。
——《读艾思奇编〈哲学选辑〉一书的批注》(一九三九年五月以后),《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第374页
看电影,银幕上那些人净是那么活动,但是拿电影拷贝一看,每一小片都是不动的。
《庄子》的《天下篇》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世界上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净是不动没有,净是动也没有。
动是绝对的,静是暂时的,有条件的。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五日)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过按事物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性质也就不同。
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说来,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过渡的,因而是相对的,对立的斗争则是绝对的。
这个规律,列宁讲得很清楚。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