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绢在《相思不曾闲》里写道:“生命中的缘分,向来是由许多的不经意拼凑而成,也让模糊的印象逐渐镌镂上心头,鲜明得不能忽视。”
爱情是这个世界上最不讲道理的一件事,爱上一个人,大概就是想和他做尽所有幼稚的事、温暖的事,并乐此不疲。
爱情也是这个世界上最无可奈何的一件事,彼此间有情,但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爱而不得”,只能彼此遥望。
有情,却无缘夫妻的两个人,究竟要如何自处,如何相处?
看的是,两个人是否有控制自己感情的能力,是否可以让言行举止控制在“无害”的范围内。
这个无害,当然是指不要伤害他人,不要破坏家庭,不要影响现有生活向好的方向发展。
其实,胜过夫妻的有情人,会以这三种相处方式,“陪”在对方身边。
保持距离,以对方容易接受的方式相处
李商隐曾在诗作《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写道:“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此句表达的是爱而不得的相思之情,这种感情放在心中,成了千千结,成了心头血。其实,有些“爱而不得”,怕得不是相见而是不见。
世上有些事是“不破不立”,曾经的有情人,如果现在能以普通朋友的方式相处,也不失为一种“破除”之法。
只要两个人能控制好自己的感情,不越雷池,以对方容易接受的方式去相处,保持一种平等尊重的关系,也可以成为保持着距离的知己朋友。
当然,这就要求双方都有强大的自控能力,约束能力,道德底线。
以双方都舒适的方式相处,其中的“相处”依靠的是双方共同的感受。
有的人觉得,让那个名字躺在朋友圈中,偶尔得知对方的消息就好;有的人觉得,就如朋友一样联系着,也没什么所谓……关键在于,心摆正中,不越雷池。
放下面具,展现最为真实的自己
心理学上,有一个“冰山理论”。大意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犹如海面上的冰山一样,露出来的仅仅供外人见的一小部分,而沉没在海底的那部分,才是破碎的真实。
恋人之间,想要维持一份感情,彼此间要保持一定的神秘感。有时,还会需要树立一个在彼此心目中美好的形象。
但分手后的恋人,无法在一起的有情人,反而可以打破滤镜,打破这份美好,肆无忌惮的在对方面前展示真实的自己。
他/她不必担心被评判或误解,可以展示所有的缺点和不安、无需伪装的自由,反而让他们的关系更加稳固。
毕竟跳出了恋人这个圈子,没了相互之间独一无二的占有欲。彼此间的信任和安全感,都相应地变得无比强大。
当一个人对你“无所求”,便能够在你的面前放下面具,全方位的去展示自己,包括那些不好的方方面面时,彼此间就可变得无话不谈,无事不说了。这份轻松自在,是夫妻、恋人之间难以做到的。
相互激励,朝着各自的目标不断前进
你是否愿意做那个,与他/她接触不多,但却是最懂得对方,愿意在背后给予他默默支持,能够在对方失意的时候给予鼓励的人?
此生不能做爱人,那么就让我们携手,做彼此的战友和知己吧。抛却小情小爱,去拓展人生的宽度和广度。
如伯牙与子期,彼此懂得对方,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追求精神层面上的契合。
这种状态就好比在生活的某个阶段,互为导师和学生,可以开启事业上的鼓励,可以进行情感上的疏导。
但前提是,所有的引导不能夹杂自私的情感。是出自真心的,对对方负责,为对方好。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真的很难,太多的话不足以与外人道,谁人知道哪个是那“暗箭难防”。而对于家里的老小妻儿,有些事也不忍让他们忧心。
所以,有一个能让自己放下戒备,又不滋生婚外情感的人,可以去诉说,也是一种救赎。
我们的生命是一场丰富多彩的旅行,除了情爱与浪漫,还有更多深刻的人生体验。一场自渡,一场成长,都可以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知己难寻,真正能够交心知底的朋友并不多,特别是异性之间,所以更要珍惜。但前提是:
有原则、有距离、尊重对方现阶段的感情,如此才能长久。
民国哲学家金岳霖,曾为了林徽因终身未娶。16岁考上清华大学,率先开办清华大学哲学系的他,才华横溢,多少女子仰慕。
他却独独痴恋林徽因,愿意一直以朋友的身份陪在林徽因的身旁,一生守护。而当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二婚的时候,金岳霖跑到林徽因的墓前独坐一夜。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有些人,远没有夫妻亲密,却又胜过夫妻的长情与呵护。只不过,这份长久的、夹杂着亲情的感情要藏在心中。
曾相互有情的异性朋友,彼此之间,相处的最好状态就是“淡淡的”。彼此信任,心底纯净,才可相处不累。
如此,建立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的知己,已然是超越了表面的交流,触及了心灵的深处。
不越矩,却可以相互慰藉,在对方陷入困境和迷茫时伸手相助,给对方一个正向的指引。如此知己,更胜夫妻。
-END-
世界那么大,感谢你,可以看到我!
【文|唯唯安:笔有温度、为情发声,一个热爱文字的不典型写作者,邀请你共同感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