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思,我有所动;民有所愿,我有所为。东莞每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让城市更温暖,让幸福更有底色。翻开2024年东莞十件民生实事,从教育医疗、交通出行,到就业养老、住房保障等,既有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又有群众切身可感的关键小事。过去一年,东莞市委、市政府努力办好民生实事,践行为民承诺,交出了一份厚重而温暖的“民生答卷”。即日起,市政府办公室联合东莞日报社和东莞广播电视台推出“东莞2024十件民生实事特别报道”,从看得见的变化和摸得着的温暖中,回望这座城市的“温度”与“热度”,感受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澎湃脉动。
“东莞2024十件民生实事特别报道”
第二期来啦!
今天要讲的是
第②件民生实事:
“养老服务”
👵👴
一个床位
一顿热饭
一方空间
一张敬老卡
东莞用实事回应民众期待
为老年人的幸福“加码”
快和小妹一起来看看
家住沙田镇䲞沙花园社区的陈伯,如今家里有了马桶助力扶手、助浴椅等适老设备,房间电线路开关布局等也得到重新调整。此前,陈伯还备受居家环境不便、不安全问题的困扰。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当了解到陈伯的困难后,民政部门把他纳入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服务对象,老人的“急难愁盼”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
“感谢政府帮我改善居住环境,改造后更稳了,也更安心了。”说起居家环境的变化,陈伯笑着竖起大拇指。
2024年,东莞市民政局在养老服务领域持续发力,一系列扎实举措落地有声,切实为老年人的幸福晚年生活筑牢根基,宛如冬日暖阳,温暖着每一位老人的心。
在补齐养老床位短板上,民政局动作频频。修订出台的《东莞市养老机构资助办法》成为“助推器”,养老机构床位建设运营补贴等政策得以落实,真金白银的投入激发了市场活力。同时,强化监管与引导,一手抓行业规范,维护市场秩序,保障老人权益;一手引社会力量,众多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纷纷响应,加入养老服务大军。
这一年,全市新增养老床位541张,一间间温馨的居所拔地而起,给老人提供了更多安身之所。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跃升至 80.25%,专业护理人员24小时待命,为老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在东城敬老院,记者遇到正在做康复训练的李奶奶,她笑着说:“这儿的护理人员比亲人还亲,每天帮我锻炼,我这身体越来越硬朗了。”
不仅如此,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也在稳步推进。市民政局精心研究,全年共投入经费约518.5万元,这一份份资金承载着关爱,化作719户家庭里的防滑地砖、无障碍扶手、智能安全监测设备等。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改变,却给老人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家住莞城的李爷爷激动地说:“以前上个厕所都提心吊胆,怕摔倒,改造后安心多了,政府真的是为我们着想。”
在虎门新湾社区长者饭堂里,李奶奶与大家伙围坐共享佳肴,分享着生活琐事、往昔回忆,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幸福。
在采访时,李奶奶拉着记者的手表扬道:“市政府这件事办得太贴心了!这里的饭菜很符合我们老年人的口味,没有那么油腻,吃饭之余还可以跟其他老人聊聊天,可比一个人在家孤单吃饭强太多啦。”
一餐一食总关情。老年人助餐服务,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也是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
老年助餐服务作为居家养老的重中之重,市民政局全力以赴,持续发力。为夯实助餐根基,加快完善长者助餐体系建设的步伐一刻不停歇,持续深化“长者饭堂”布局,重磅印发《东莞市民政局关于开展2024年养老服务“大配餐”工作的通知》,为各镇街助餐工作精准导航。各镇街迅速响应,紧密对接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的多样需求,开启“暖心送餐路”,确保热气腾腾、营养均衡的餐食按时送抵老人家中。
在稳固莞城、中堂、桥头等试点镇街75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配餐服务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从菜品搭配的精心雕琢,融入更多适合老年人的软糯、易消化食材,到配送流程的优化升级,利用智能系统实时监控送餐进度,再到用餐环境的温馨营造,增添绿植、改善桌椅舒适度,全方位提升服务质量。
如今,穿梭于东莞的街头巷尾,56个长者饭堂(助餐点)人头攒动,已然是社区中最具烟火气与人情味的所在。日均用餐人数超5000人次,这里不仅有美食的馥郁香气,更有邻里老友相聚一堂的欢声笑语、温情四溢。
走进沙田镇䲞沙花园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这个坐落在社区中心位置的公共空间功能丰富、干净整洁。一阵朗朗的识字声传来,28名老人正拿着纸笔端坐着,学习认识汉字,感受“课堂”里的快乐,圆了他们读书识字的梦想。
73岁的周阿姨没想到,来到家门口的沙田镇䲞沙花园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后,吃饭有“饭搭子”,唱戏有“戏搭子”,画画有“画搭子”,就连想了解年轻人的网络世界,也在这里碰到同样不服老的“冲浪搭子”。
在这里,“搭子生活”给老年朋友打开了另外一扇窗。“孩子省心,我们自己也快乐!日子变得丰富多彩,再也没了刚退休时的沉寂单调。”周阿姨说。周阿姨沉浸在幸福晚年生活的背后,正是东莞高质量发展与民生福祉的同频共振。
周婆婆、梁婆婆和何婆婆三位老人是识字班最早的学员,已经连续参加识字班10年。她们三人当年年龄最小73岁,最大78岁,“每周最期待的活动就是识字班,不但可以学字学诗,还能跟其他同学交流互动,生活丰富多彩。”周婆婆笑着说。
除了居家养老,现在东莞还有了老年“日托班”,它介于养老院和居家养老中间地带,在这里,老人可以和同龄人一起聊天、学习、锻炼、用餐,还可以享受专业的照护和丰富的活动。
在社区养老这片天地,市民政局倾心浇灌,温情四溢。2024年,市民政局精心组织各镇街深入开展老年人探访关爱活动,养老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踊跃参与,一场场“模拟家庭,社会关爱送我家”活动如火如荼。他们怀揣爱心走进老人家中,化身为贴心亲人,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耐心倾听心声、驱散忧愁的心理疏导,事无巨细的生活照料,还有专业实用的健康保健服务。
2025年元旦,王奶奶拿着一张蓝色的小卡片在市民服务中心车站等候上车。
王奶奶今年67岁,来东莞生活已经有30多年,看着东莞这些年的变化,她感慨万千。“我们老人家又不怎么会用智能手机,以前出门还总得惦记带零钱,自从申领了这张敬老优待卡,方便多了,我可以自己坐车来老年大学预约上课。”
为让老年人出行更加便捷舒畅,市民政局取消原长者优待卡的户籍限制,大刀阔斧拓宽长者优惠乘车范围。
当下,不分户籍,男60岁、女55岁以上的老年人,均可在东莞巴士及其所属公司的所有常规公交线路畅享免费乘坐公交的优惠。这一暖心之举如春风拂面,温暖着每一位老人的心窝。
今年,全市累计办理3.99万张敬老优待卡,一张张轻薄卡片承载着城市对老年人沉甸甸的尊重与关爱。公交站点,时常可见老年人们手持优待卡,步伐从容登上公交车,开启一场场轻松愉悦的出行,去公园晨练、商场购物或是访友相聚。
过去一年
东莞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深情践行
让我们看到了一份
有温度的养老答卷
展望未来
每一位老人都能
在东莞这片土地上安享幸福晚年
是我们持之以恒奋斗的目标
来源 | 东莞广播电视台
编辑 | 田竹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