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修养是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关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关乎党员干部的政治生命与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强调,党性修养好、党性坚强,遵守党纪就会更加自觉。领导干部要把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作为终身课题,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常怀敬畏之心,筑牢党性之基,才能始终坚守初心、担当使命,彰显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党员干部要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的敬畏之心,不断修炼共产党人的“心学”。
敬畏党、敬畏人民、敬畏法纪,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核心要义。敬畏党,体现为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牢记党的使命,尊崇党的组织与章程,将“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成为对党忠诚的坚定践行者。敬畏人民,要求党员干部站稳人民立场,深刻认识到时代赋予的答卷由人民阅卷。秉持造福人民的政绩观,虚心向人民学习请教,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工作的方方面面,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的期待与信任。敬畏法律,就是要将法治思维融入工作与生活,带头营造良好法治氛围,依法办事、依法决策,确保行为在法治框架内进行;敬畏纪律,需正确处理各类关系,严守政治关、权力关等关卡,从小事小节入手,将纪律规矩转化为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习惯在监督约束下工作生活,防止纪律防线出现“破窗效应”。
敬畏权力,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关键一环。权力本应是为人民谋福祉的工具,然而一旦被滥用,便会沦为滋生腐败的温床。部分党员干部之所以违纪违法,根源就在于对权力缺乏敬畏。党员干部应当树立正确权力观,明确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公权力姓公,也必须为公。在权力运行过程中,要时刻坚守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的原则,警惕权力异化。以人民群众满意度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尺,明晰公与私的界限,确保权力在法治轨道上稳健运行,在责任担当中充分释放效能,同时主动接受各方监督,为权力运行加上多重保险,使其真正服务于人民的事业。
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时代内涵。敬畏历史,要求党员干部树立大历史观,以开阔视野洞察历史发展规律,把握时代脉搏,在历史进程中找准定位,不为眼前利益所惑,坚守正道,算好政治、经济、名誉、家庭、亲情、自由、健康等人生“七笔账”,做到“外无贪而内清净,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作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选择。敬畏文化,既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筑牢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又要通过文化滋养心灵,提升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觉,以文化之力塑造高尚品格与精神世界。敬畏生态,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深刻践行。党员干部应带头树立生态意识,贯彻“两山论”,推动“双碳”工作,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中寻求平衡,同时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引领社会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新风尚。
来源:《学习时报》
嗨,朋友
扫码关注“南城组工”公众号
获取最新的组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