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村落的民居建筑中
有一面会“自我介绍”的墙
只需看一眼
就可以知道这家户主人姓什么
这面墙就是“照壁”
在大理白族人家的照壁上
常常精心书写着
“清白传家”“百忍家风”
“紫气东来”“琴鹤家声”等四字题词
初看时以为只是一种美好的祝愿
仔细研究后才发现
原来这些题字大有文章
它代表着户主的
姓氏、家族故事和家风家训
各个姓氏题写在自家照壁上的字
分别是什么?代表了什么家风?
有什么鲜为人知的
典故和说法呢?
“杨”——清白传家
史载,杨震前往东莱当太守时,被他极力举荐给朝廷的王密,想感谢杨震的提拔之恩,乘夜幕四下无人之际,准备将黄金呈给杨震。杨震不肯接受,王密说:“收了吧,夜里无人知道的!”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无人知?”王密羞愧难当,只好作罢离去。
“赵”——琴鹤家声
“琴鹤家声”是大理赵姓人家题写于照壁之上并世代传承的家风,一琴一鹤的典故说的正是北宋名臣赵抃的为官故事。赵抃,宋,景祐元年进士,任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赴任成都府知府时,他把古琴放在布袋里,白鹤放在竹篓里,“一琴一鹤”分两边驮在一匹马上,这就是他的全部行装。到任后,他廉洁勤政,大刀阔斧地整顿吏治,“为官俭约、为政简易、长厚清修”的他深受当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北宋赵抃的为官之道不仅是大理赵氏的家风家训,亦是当今所有为官者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
“王”——三槐世第
“三槐流芳”“三槐世第”“三槐生辉”“槐堂啟泰”是大理王姓人家常题于照壁之上的家风家训,这源于北宋王祜、王旦、王素祖孙三代为官的故事。王素效仿祖父王祜在王氏宗祠院内植槐树三株,并将宗祠命名为“三槐堂”,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三槐王氏的家风至此而生。
在上个世纪初,大理祥云县王家庄村有着这样两个同族兄弟,王德三、王复生,从小深受族中长辈的言传身教,不仅饱读诗书,而且关心社会变革,后来双双考入北京大学,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革命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从古到今,大理王姓以“三槐流芳”“三槐传家”“三槐生辉”为家风教育后人,不仅要翰墨诗书登文坛,更要为国为民担大任。
“张”——百忍家风
“百忍家风”是张姓人家教育后代的家风,源于唐代养生家张公艺的传说故事。相传,张氏当时为寿张望族,至张公艺主持家政时,已经九世没有分家析产,举家数百人同灶共食,长幼有序,和睦融洽。唐高宗东巡泰山时,曾亲自造访其家,问其治家之道,张公艺默而不答,只是接连写了百余个“忍”字呈上,意思是和睦家庭之道,在于相互体谅及忍让。所以后人将《张氏家谱》也称为“百忍家谱”,有些地方称张姓祠堂为“百忍堂”。
“百忍家风”注重伦理道德的效用,弘扬“忍为高、和为贵”的传统和精神,以达成“家和万事兴”的美好愿望。
“李”——紫气东来
“紫气东来”,其典故出自老子。老子又名李耳、李聃,被道家奉为始祖,相传,老子骑青牛由东至西出函谷关时,身旁有紫气环绕,因此李姓后人便把“紫气东来”题于照壁,寓意吉祥。
“李”——青莲世第
“青莲世第”源于诗仙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所以白族李姓,常把“青莲世第”“青莲遗风”“诗酒家风”题写在自家的照壁上,鼓励子孙后代像李白一样,饱读诗书,立志成才。
“邺架家声”的典故来源于唐代李泌,李泌家藏书万余卷。李姓以此作为家风,意在勉励后代子孙培养收藏书籍、爱读书、勤钻研的优良习惯。
“段”——太尉风徽
大理段氏在南诏时期曾受封太尉,因此白族段氏后人常在照壁上题“太尉风徽” “太尉平章”等字,以纪念先祖之功,激励后人。
“董”——南诏宰辅
董家照壁上题书“南诏宰辅”,标榜的就是大理白族董姓始祖董成曾经为南诏国清平官(相当于宰相)的事迹,因董氏一门人才辈出,清平官董成、大军将董铎龙、国师董伽罗等,董姓便以“南诏宰辅”光耀门第、以示后人。
“于”——廉吏家声 清廉世泽
“余”——邳振家声 清靖家声
“何”——水部家声
“尹”——耕读传家(世弟) 理学传家
“许”——太岳寂声(家声)
“黄”——孝友可风 孝廉遗风
一方素白雅致的墙壁
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
从表明姓氏到彰显家世
从展示道德情操、人生态度
到教化后代、继承家风家训
大理人家的照壁
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
重家庭、讲家教、守家风的优良传统
历经传承与淬炼
题写在照壁上的家风祖训已融入乡愁
成为大理人的立身之本
熔铸成大理人独特的民族性格
终审:李建奇
点亮在看,推荐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