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与4月9日,在春意迷蒙的燕晗高地,香港浸会大学MFA二十周年回顾展的最后两场观影活动如期进行。不少持续捧场的电影爱好者和年轻影人熟稔地穿过弯折楼梯直抵放映厅,进入光怪陆离的电影世界。安静的视听空间内,银幕光影勾勒出他们的面部轮廓和专注神情。非常荣幸,本周活动先后迎来了: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MFA课程主任、资深摄影师、导演温文杰先生,深圳市创意文化中心办公室负责人冯庆校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艺术中心师生一行,深圳大学表演系指导老师于歌子博士,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电影学院教师、设计师、导演王付刚,策展人赵家春等嘉宾。
本周的观影活动同样展映了风格与题材各异、梦幻与现实交织的优秀毕业作品。4月8日共放映8部作品,分别为《船》、《老顽童》、《高芙镇》、《宅女梦工厂》、《刚格尼尔》、《你在天上活着,我在地上死了》、《绕日飞行》以及《不孝之犬》。4月9日共放映10部作品,分别为《胜岚的秘密花园》、《回》、《不香的港,是非的洲》、《耳鸣》、《日上浮山》、《屋檐》、《烟花与月亮》、《无烟房》、《彼时曾相伴》以及《海边》。4月8日影片第一场放映结束后,香港无厘头电影开创者、金牌喜剧导演李力持,倾情为观众带来了《从货仓管理员到电影导演》主题讲座,讲述了他为追逐影视梦放弃稳定的货仓管理工作,39年前入职ATV亚洲电视,后来在无线电视TVB与周星驰、吴孟达结缘合作多部经典喜剧片的导演成长之路。
如同李力持坚持认为“喜剧电影会出头”一般,在他所执导的多部喜剧片中,主角都是来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最终实现“翻身出头”。李力持指出,喜剧的魅力在于颠覆传统,需要运用电脑特技和夸张动作突显戏剧性,从而达到娱乐效果。他指出拍好喜剧电影的要诀在于不忘初心和保持童心,并用三个词语概括其导演生涯:理想、努力、坚持。讲座分享期间,李力持邀请四位观众模拟练习周星驰的招牌动作——倒吸一口凉气。经过反复模拟和练习,台上观众的表演渐入佳境,李力持借此阐释“零表情”对于喜剧表演的重要性,席间不时传来欢笑声。
4月9日影片第一场放映结束后,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创院总监卓伯棠教授和本次回顾展策展人之一李垚辛、MFA校友刘美岐带来一场以“电影教育与产业”主题对谈。卓伯棠回忆早年在台湾政治大学和美国南加州大学的求学经历,出于对电影的热爱,入行拍摄电影,又成为TVB编导,拍摄任务繁重到病重住院。恰逢香港浸会大学招聘电影教师,顺利面试后他进入教育界,又在时任香港浸会大学校长吴清辉的鼓励与支持下,摸索合乎香港电影产业和高校电影教育的道路。
效仿南加州大学MFA专业,卓伯棠教授于2001-2003年推动了香港浸会大学设立三年制「电影电视与数码媒体艺术(制作)硕士课程」;之后推动香港浸会大学电影电视系升格为电影学院;又效仿英国学制,推动设立「电影电视与新媒体制片管理硕士」课程。
早年留学台湾地区、美国,卓伯棠教授形成了开放、包容、探索的价值观,追忆早年环游世界各地,看到的海外华人先辈的艰苦生活与二等公民状态,颇有感慨。
进入学界后,在彼时香港对内地充满偏见与刻板印象之时,卓伯棠教授成为香港首位进入内地教学的香港高校教师,足迹遍布东北、西北、西南、华南、东南多校,包括兰州大学、重庆大学、深圳大学等,开一代先河。
讲座结束后,有年轻观众向卓伯棠教授提问,卓伯棠教授鼓励年轻人要敢于尝试,强调要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独立自主的精神。
休息片刻后,观众迎来了最后一场放映。入夜,伴随着本次影展最后一部作品《海边》的结束,2023年深圳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MFA二十周年回顾展就此顺利落幕。在此,感谢所有参与本活动的导演、工作人员、老师、嘉宾、观众,以及给过帮助和支持的人。感谢深圳南头有熊酒店为嘉宾提供住宿,老爷鲜酿为活动提供全程啤酒供应,燕晗高地提供场地支持,Aputure提供灯光支持与讲座,smart |深圳智华为嘉宾出行提供车辆支持,感谢所有媒体伙伴的宣传转发。
特别鸣谢:温文杰先生,应亮先生,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Technical Office, 陈臣学长,阿嘴,柴若月,王坤,卢冠宇,唐晓清,郑乔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