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县美丽乡村—斜坡沟

民生   2025-01-14 17:16   山西  

"岚县人家"蓝色字快速关注

乡 村 日 记

李子中




斜坡沟位于岚县西北,大蛇头川南道沟中部,与村西的南占村原是大蛇头乡赤湾子行政村所辖的自然村。2021年岚县撤乡并村,大蛇头乡撤销建制,原所辖区域整体划归界河口镇,草子寨、上寺墕撤销行政村编制并入赤湾子行政村,至此,南道沟8个自然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辖,斜坡沟村为其一。

大蛇头南道沟由北向南纵深,长约20里,地势南高北低,地形较为开阔。沟谷向南9里后在上寺墕附近呈“人”字形分岔,东南向延伸至与上明乡分界的小沙壑,西南向拓展到县域最高点于家崄山脚。源于水沟子的上寺墕河为蔚汾河南源,清流经斜坡沟西向北流出,与北源王堡河在温家沟汇合后经界河口镇流入兴县。斜坡沟东倚和尚案山脚,与南占村隔河相望,村南不足1里为柳林沟,向北4里是赤湾子。川谷间的乡村道路向北7里后与337国道相连,西北向距大蛇头16里、界河口镇33里,东南向距县城61里。

斜坡沟建村历史不长,仅逾百年。清末民国初,北村兰姓一户逃荒至此拓林开荒首居,后北村兰姓几户陆续迁入,渐成小村。旧村位于现址以东的小山沟间,村子因地形得名。此后又有合会张姓入赘而居,毛窝杨姓及陕西白姓在抗战期间逃荒避战迁入。全村人口最多时期在册105人,以兰姓人口居多。同其他村一样,改革开放后多数年轻人携子女外出打工就学,老年人留守村里。2016年,斜坡沟被确定为岚县脱贫攻坚90个整村移民的自然村之一。2016-2018年间,共有13户47人移民入住县城易居苑小区。部分村民因自身经济条件或移民房面积等问题未搬迁,现仍有6户30多人留守村内,移民户则常回村耕作土地。

早期院舍依沟北斜坡而建,高低不一,木石垒房,低矮窄小。改革开放后,村民陆续搬到沟口平坦处建院盖房。现址房屋建成时条件尚可,多数门窗历经更换。村民生活用水最初依靠沟内两个山泉,上世纪90年代初,政府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从沟后引水入蓄水池并接入自来水。早期交通不便,村道经黄花沟、小沙壑翻山至上明方向与县域平川地带连通,仅靠脚力。2011年,连通南道沟各村的村道实施水泥硬化,2014年起改造铺油,每天一趟的乡村班车往返于县城至水沟子村,方便了村民出行。因斜坡沟属整村移民村,后续基础设施政府再无投入,村内街道未硬化,也无路灯等公共设施,倒是村东山头近年安装了不少风电设备。村北不远处曾有县农业部门修建的薯窖,现已坍塌。村里有一棵近300年的古榆树,近年相关部门挂牌保护,却误标为旱柳。斜坡沟村内无庙,也无赶会习俗,仅有老爷庙坪这一地名。





由西向东的航拍。斜坡沟东倚山墚,村西川谷地势平坦,耕地连片。旧村在现址以东的山沟间。

村西隔着田地不远的地方就是南占村。2015年到访,村里有人从事木料削片加工,村前地里晾晒了很多半成品。

由南向北的航拍。村子处在旧村沟口,院舍呈南北向长条分布。连接南道沟各村的乡村道路由村西经过。



旧村所处沟谷较浅,南北两墚低矮平缓。沟口地形较为开阔,零星地散布着几处院落。
全村原有耕地350多亩,退耕后剩200多亩,村西平地经垫滩整地有所增加,以种植玉米、土豆、莜麦、谷子、红芸豆等秋粮农作物为主。山区草坡广布,牛羊养殖具有传统优势,农业社时期村内养殖牛、羊、驴、马数量可观,如今随人口数量减少,现有牛40多头、羊70多只,个别村民近年在旧村养猪。

沟口将村里的院落分为南北两部,北部人家较多,南部较少。

多数房舍已换代成砖木或砖混结构,但也有部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的土木结构瓦房。不少院落没有院墙,仅用柴草木料围起一个低矮的简易栅栏。

守在旧村口的老榆树,如今成了新旧村子的分界。个头不高,其貌不扬,却似一位沧桑老者,见证了村子从无到有、人口增减变化的各个过程。

在这满山的翠绿里,牛儿啃着青草,老人们坐街闲聊,这斜坡沟竟也让人觉着了别样的美好。

(2015年7月、2024年6月拍摄)

来源:岚县文艺之家

岚县人家
原\x26#39;岚县圈\x26#39;, 这是擦岚县最及时、最有趣、最失笑人的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