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数智时代与民俗
主办单位:温州大学
承办单位: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文成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温州民俗博物馆
温州市民俗学会
温州大学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温州市杨府文化研究会
学术支持单位:
《民俗研究》杂志编辑部
《民族艺术》杂志编辑
《民间文化论坛》杂志编辑部
会议日期:2025年7月7日至9日。
学者报到:2025年7月7日
会议研讨:2025年7月8日全天
参观考察:2025年7月9日上午
学者离会:2025年7月9日下午
举办地点: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大学城温州大学
会议形式:线下举行
费用:会务和会议中餐晚餐由本届论坛承担,会务组将协助联系酒店住宿。参会人员往来交通费、住宿费用、早餐自理。
讨论组织方式:个人直接提交论文,由会务组协助分类分组讨论。
征稿须知:
本次论坛会议主题为本次论坛会议主题为“数智时代与民俗”,包括但不限于:
1.数智时代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发展
2.数智时代与民俗文化变迁
3.数智时代与民间文学新视野
4.数智时代与社会治理
5.乡村、都市与民俗博物馆
6.刘伯温文化研究
7.图像民俗研究
8.海洋民俗研究
9.城市民俗研究
10.广告民俗研究
11.朝向当下的历史民俗学
12.其它与主题研究相关的话题
请围绕会议主题撰写论文。本论坛不接受纸版论文,投稿邮箱:wendaminsu2025@163.com;截止时间为2025年6月5日。
征稿要求:
论文请附摘要(200~300字)、关键词(3~5个)、作者简介(50字以内,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籍贯、学位、职称、工作单位及职务、主要研究方向等)。论文字数一般在8000字以上,要求注释详细,具体到页码,采用当页脚注形式列出。
参会回执(附件):
要求在2025年5月31号之前提交论文题目和论文摘要;6月5日前提交参会回执和论文全文,以便统计参会人数。参会回执发至邮箱:wendaminsu2025@163.com,主题“论坛回执+姓名”。
具体的会议信息与议程安排,将在6月上旬发布会议第2号通知。
会务联系人:
程安霞 15257713381
王 辉 15258790976
图文来源:”中国民俗学网“2025-1-26
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启事
为了更好地传承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开放、平等、公益之精神,促进青年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继续发挥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的激励作用,本论坛将于2025年3月启动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评选活动,评奖结果将于2025年6月中旬公布,颁奖仪式将于2025年7月8日-9日在浙江温州举行。
评选具体办法如下:
一、参加资格:凡国内各大院校、研究机构的在籍学生,包括本年度的应届毕业生,均可参加。
二、征文截止时间:2025年5月31日
三、征文专用邮箱:wendaminsu2025@163.com
四、征文注意事项
(一)本届论坛评奖将分民俗学组和民间文学组。应征稿件必须是尚未公开发表的以中文写作的民俗学、民间文学论文,学术随笔、田野调查手记等不在评选之列。
(二)请在投稿邮件的主题栏使用统一格式:“[青年论坛奖征文]作者姓名+论文题目+学科组别”。
(三)请在征文首页的左上角标明:作者姓名、简介和联系方式(电话、邮箱)。
(四)恪守学术道德。请在征文末页附个人签字的“原创性声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署名人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签名:
2025年月日
五、征文规定
(一)应征稿件必须是尚未正式刊登、尚未发表过的论文。若已经发表,一经发现,立刻取消其参评资格,已获奖者撤销奖项,追回奖金;并将其行为公诸论坛。
(二)请恪守学术道德。所有论文将进行查重,凡抄袭他人论文、盗用他人调查材料者,一经发现,立刻取消其参评资格,已获奖者撤销奖项,追回奖金,并将其行为公诸论坛。
(三)征文不设主题,只要与民间文化、民间文学研究相关的论文,均可参加(见上述“说明”)。字数以二万字为上限;若超过,取消参评资格。每位作者限投一篇,多者不予参评。
(四)参评稿件必须是规范的学术论文。学术随笔、田野调查手记等不在评选之列。
(五)征文请用中文写作,投稿请以电子邮件方式寄至指定信箱,寄往其他邮箱的稿件均不予受理。
(六)来稿书写格式规定如下:
1.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及结构式和公式)。
2.使用作者真实姓名。评选时统一匿名处理。
3.摘要(以中文写作,力求简洁、准确,不超过300字)。
4.关键词(选取能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术语3—5个,两个术语之间以分号隔开)。
5.注释(采取随页注方式,注释的序号,以阿拉伯数字表示;或用阿拉伯数字加圆圈,如①②③······,置于引用文字或要说明文字的右上方)。
6.正文。
7.参考文献(凡在注释中已出现的书目不再列入)。
8.作者简介。书写格式为: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籍贯,就读学校,研读方向,所在城市,邮政编码。如:XXX(1980—),女,苗族,贵州镇远人,云南大学中文系2003级硕士生,民间文学方向(云南昆明650031)。
9.联系方式(包括联系手机电话、电子邮箱)。
六、奖励办法
(一)经过资格审查的参赛论文,按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的组别分别评出“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总获奖人数10名;民俗学组与民间文学组各自获奖名额,视报名参赛论文数而定)。
(二)每篇获奖论文奖励人民币2000元。
(三)获奖论文将推荐至相关学术刊物发表。
(四)根据征文情况,设一定数量的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征文特别评审奖。获奖者除没有奖金外,其他待遇与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获得者相同。
七、评选办法
(一)设立专门的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委员一般应具备副高以上职称;为保证评奖结果的公平性,评审委员会人员名单将与评选结果同时公布。
(二)征文截止日后,每位评委对参评论文进行打分,并交由秘书处汇总计分,并提请召集人审核。最后由论坛召集人召集全体委员评出获奖论文。
(三)获奖名单将在2025年6月中旬于中国民俗学网的“民间文化青年论坛”专栏公布。
(四)获奖者自然获得参加第二十二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5年会的资格。
八、其他说明
1.民间文化青年论坛与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相隔两届,二者在征文上不冲突,前者须围绕论坛主题撰写,后者则可根据实际情况围绕民俗学和民间文学撰写,但鼓励围绕论坛主题撰写。
2.本活动未尽之事宜,将于中国民俗学网的“民间文化青年论坛”专栏另行公告。
图文来源:”中国民俗学网“2025-1-26
版权声明
信息由爱知学者搜集整理,来源见上方公众号名片/主办方委托发布
联系我们
Email:mraizhi@163.com,免费发布相关资讯
会议征文启事
跨学科 | 历史学 | 马克思 | 党史党建 | 哲学 | 政治学 | 管理学 |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 会计学 | 经济学 | 法学 | 文学 | 语言学 | 外国文学 | 新闻学传播学 | 出版学 | 社会学 | 人类学民族学 | 民俗学 | 心理学 | 教育学 | 体育学 | 艺术学 | 戏剧与影视学
其他信息
学界资讯 | 期刊动态 | 期刊目录 | 投稿防骗指南 | 他山之石 | 招聘招募 | 书讯 | 讲座 | 学者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