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大力营造爱国奉献、团结奋进的浓厚社会氛围,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推出“强国复兴有我”系列主题报道。选取教育、医疗、科研、文化、民族团结等具有代表性的行业部门以及其他行业的75个人物,聚焦他们与祖国共成长、奋进新时代,在各自岗位默默奋斗、干事创业的感人故事,全面反映文山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文山实践的新进程新成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献礼。
今天推出《强国复兴有我·科技之光丨辛文锋:让如画家园留住故乡的人》辛文锋,北京师范大学2006级资源学院博士。现为文山学院三七医药学院院长、文山三七研究院院长、三七大健康产业学院执行院长、三七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主任,云南省高层次引进人才、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昆明市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文山州学术与技术带头人。辛文锋出生在江西农村。从小他就困惑,为什么家乡山水如画,百姓却常常背井离乡?如何让他们不离本土就能立业兴家?直到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才明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仅是一个治国理念,也是一个科学问题。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为辛文锋打开了“资源学、学资源”的大门,他开始跟随我国中医药泰斗王永炎院士攻读博士学位,所研究的对象就是中药资源学。“云南是资源大省,却不是经济强省,是研究资源经济的典型省份。我的专业是中药学,云南是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微生物王国,在云南我的施展空间更大一些。”哪里需要便去哪里,哪里适合做学问便扎根在哪里。2006年,辛文锋依托科学普洱计划,参与北师大中国普洱茶研究院建设,见证普洱茶从“农业普洱”跨入“科学普洱”“人文普洱”时代,普洱茶从几十元炒到几十万,产业总值飙升了几十亿,他慢慢找到了“资源优势转化经济优势”的感觉与喜悦。随后又参与云南楚雄彝药、版纳傣药、思茅普洱茶产业规划。2009年,他主笔《文山州三七产业发展与竞争战略分析》《云南省三七产业链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文件,深入接触到“文山三七”这一中药材大品种,并研究至今,辛文锋学习工作沉浸在云南的山岭之间,与山川草木在一起。
“三七是中国最具产业规模、临床优势、区域特色的中药大品种,没有之一。”辛文锋坚定地说。文山是三七的原产地、主产地,国内95%的三七产自文山。但2014年三七价格由2013年的1000元/公斤跌至100元/公斤,跌幅近90%,丰产不丰收,高产不优质,三七产业面临巨大的产业危机。为勇扛产业责任,三七科技公司以高层次人才引进辛文锋专门从事战略策划、科技创新等工作。辛文锋说:“此前,三七主要用作工业原料。2011年以前三七的种植面积不超过10万亩,供需基本平衡。2014年增加到79万亩,而中药工业增长率仅11%,原料消耗增长有限,工业投料不足以消化三七原料,市场供求失衡导致三七价格暴跌。解决问题的思路就是寻求供求平衡。”在辛文锋的建议下,公司采取了查供应、稳储量、拓需求、拉消费等一系列举措。2014年与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首次全省范围三七资源普查,为行业摸清家底;2015年投入10亿元,联合龙头企业启动万吨级三七首轮战略收储,调节稳定市场行情。为了扩大需求,2015年在云南省药监局等单位指导下,邀请国家药典委专家指导进行三七粉功能主治专项研究与论证,帮助修订云南省三七地方饮片标准,将三七功能由“消肿定痛”拓展到“益气活血”,将应用扩大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血管病变、免疫低下”等慢病防治,快速打开了三七市场,迎来三七产业的“历史转变”。在辛文锋团队的不懈努力下,2016年新增三七药材消耗量超过1万吨,2017年新增1.7万吨,三七饮片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2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47亿元,至今这项工作累积带来200亿的产业收益,也带来了“辛博士”的行业口碑。
“唯有科技创新才能让行业走向全新的阶段。”辛文锋清晰地认识到这条“黄金法则”,并将其奉为圭臬。“中医药产业发展,需要我们推动传统理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有中医药特色地引进新技术、开发新设备、产生新产品。”在他的主导推动下,高分辨卫星技术、生态种植技术、电子信息化技术、现代生物发酵与分离分析技术相继被开发并运用到了三七产业中。参与推进2017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三七地方食品原料工作,2019年三七总皂苷通过美国FDA的GRAS认证、三七原料进入美国植物药目录。研发的三七系列大健康产品在2020年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作为科技部重点项目成果推荐。这些成绩的背后,是辛文锋这些年用探索和坚持沉淀的智慧。(2020年参加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作推荐)辛文锋身上有许多头衔,但他最喜爱的角色还是老师。无论走得多远,他都带着北师大的烙印和教师的底色在工作。
(辛文锋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2020年9月文山学院成立三七医药学院,辛文锋博士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担任首届三七医药学院院长。学院发展“坚持产业导向、面向产业需求、服务产业发展”,形成“三产贯通、五链融合”的教学特色,通过调整学科专业设置与建设、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目标与标准制定、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实现“产业链-专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服务链”五链融合发展。无论走到哪,走多远,辛文锋都是农民的儿子,也依旧守护着年少时的梦想:“如何留住家乡的人,让他们不再背井离乡?”辛文锋说:“我们不来改变自己的家乡,谁会来改变?我们不依靠科技,我们如何来改变!让乡愁不仅成为情怀与梦想,更体现为责任与担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乡吾乡以及人之乡”,辛文锋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回来,建设家乡、帮扶他乡,让家乡货出去、人进来,让家乡走向世界、让世人走进家乡,在山清水秀的老家,带动产业成型,向更加美好的生活迈进。(辛文锋博士作为省级科技特派员,参与文山学院“万名人才兴万村”服务团队)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在人才理念上,辛文锋有自己独特见解,“缺少投资机遇、缺少产业集群、缺少龙头企业、缺少拳头产品、缺少核心技术,基础是缺少创新创业人才。”他对云南省人才政策深表感激,他说“因为是获评人才,我们有成就感,通过我们的努力向社会证明知识的价值!因为是青年人才,我们有紧迫感,这只是一个起点,要终身学习。因为是云南人才,我们有责任感,要为云南发展作贡献。因为人才计划,我们有归属感,我们是团队,有各自的学术背景与特长优势,一个人可以走的更轻快,但一群人将走的更深远。”(2023年6月参加云南省人民政府“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畅享文山”新闻发布会)
在新冠疫情大考面前,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辛文锋坚信这是时代给予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机遇,必须牢牢抓住。他说:“三七是中药材代表品种,抓住绿色产业三张牌机遇,将中医养生思维融入在百姓生活场景,提供原产地、原生态、原口味的绿色产品,并延伸到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结合城镇建设与文旅休闲,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在不远的将来,云南省环境友好的绿色经济后发优势必将凸显。”
来源 / 文山发布
编辑 / 高梅欣
责编 / 张国伟
编审 / 王 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