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社科 | 共同缔造聚新景,物阜民丰绘新篇

学术   2024-09-20 14:30   北京  


乡村振兴主题调研纪实

同缔造聚新景

物阜民丰绘新篇






引言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发挥实践育人实效,引导广大社科学子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上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组织开展了第六届“知行社科“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在这个假期,我校各实践团队心怀理想,投身实践,走到广阔天地间,把无数个思政课堂开在广阔土地上,用实践链接奋进新时代,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 。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他们的实践故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调研团三分队近日深入湖北省巴东县,围绕乡村全面振兴主题,从当前农村集体意识、基层治理、青年参与乡村振兴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发展现状多个层面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考察与深入访谈,调研团见证了巴东县如何在文农旅深度融合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贯彻“共同缔造”理念构建乡村发展命运共同体。从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到乡风文明的显著提升,巴东县的乡村振兴实践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启示。随着调研的深入,一幅幅生动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铺开,展现着巴东县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中的积极探索与显著成效。

产业兴旺筑基石

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在巴东县的乡村振兴进程中,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成为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中元子村通过发展林下经济、特色种植等产业项目,推进产业培育与经济发展,形成了板栗、食用菌等特色产业,为村民提供了多元化的增收途径。大面山村则立足当地自然禀赋和区位优势,以发展特色产业为载体,打造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以应城辣椒、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为龙头,不断壮大特色产业规模。甘家坪村则依托茶叶、水稻、油茶等种植业,特别是茶叶产业的突出发展,实现了从种植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年产值超过300万元,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牛洞坪村结合自然风光和红色文化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通过建成“一环五区”的旅游核心线路和一批网红打卡点,牛洞坪村的农家乐和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土店子村则充分发挥本村资源禀赋和地理优势,以“脆梨—黑猪—民宿—农家乐”产业链为核心,打造“三园村庄”,不仅提升了村庄的整体形象,还带动了村民的增收致富。

在巴东县的产业振兴实践中,创新创业成为了激发农村经济活力的关键因素。通过政策扶持、技能培训和市场引导等措施,越来越多的青年和农民投身到创新创业的大潮中来。他们依托当地资源和市场需求,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不仅实现了个人价值的提升,也为乡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各村庄通过创新创业激发了经济活力,带动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特色产业的发展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且通过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激发了村民的创业热情和创新精神,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和高质量发展。随着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创新创业的深入推进,巴东县各乡村的经济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将步入一个新台阶。

文农旅深度融合

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

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巴东县各乡村始终坚持文化引领、农旅互动的发展理念。通过文农旅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实现乡村经济的繁荣发展,更在乡村精神家园的构建中取得显著成效。在具体实践中,巴东县各乡村深入挖掘并整合自身的文化资源、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实现了三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与协同发展。一方面,各乡村以文化为灵魂,通过挖掘本土的历史故事、民俗风情和人文底蕴,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体验。这些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行体验,也增强了乡村的文化自信和凝聚力。另一方面,农业是巴东县各乡村的基础产业,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各乡村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为乡村旅游提供了丰富的体验和观赏内容。例如,牛洞坪村通过建立村史馆、红色文化展馆等设施,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朱砂土村以地方特色农业为依托,整合峡谷风光、现代农业和古驿文化等优势资源,打造高山度假示范村。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乡村休闲胜地的打造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加舒适、愉悦的休闲体验。

在文农旅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巴东县各乡村注重整合资源、协同推进。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方式,形成了政府、企业和村民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各乡村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乡村旅游市场的拓展和产品的创新。这种协同并进的发展模式为巴东县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和各项政策的落地实施,各乡村将继续坚持文化引领、农旅互动的发展理念,深入挖掘和整合文化资源、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推动文农旅深度融合向更高水平迈进。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巴东县的乡村将会变得更加美丽、宜居、宜业、宜游,成为人人向往的诗意田园。

移风易俗树新风

展现文明乡村新面貌

在巴东县的乡村振兴进程中,移风易俗工作成为推动乡村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特别是殡葬改革方面,各村积极响应,通过党建引领和群众参与,有效破除了传统丧葬陋习,树立了绿色殡葬的新风尚。朱砂土村在殡葬改革中,以党建为引领,坚持“共同缔造”理念,通过建立“宣传专班+党员代表+乡贤能人”的模式,深入宣传绿色殡葬政策,成功引导村民将散坟进行就地深埋、无坟头处理,恢复了耕地使用,大大改善了乡村的整体风貌。不仅方便了群众生活,还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进一步带动了村子的经济发展。土店子村在殡葬改革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群众作为公墓选址、建设和坟墓搬迁的主体。通过集体讨论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搬迁路线图,对豪华墓、大碑大墓进行拆除,引导村民将坟墓迁入公墓或采取环保方式处理。这一过程充分尊重了村民意愿,既保留了农村传统习俗的精髓,又实现了文明生态殡葬的目标。当村子里的村级公墓占地面积显著减少,结束了“逝者与活人争地”的局面,也自然为乡村振兴让出了宝贵的发展空间。

除了殡葬改革外,巴东县各乡村还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和宣传手段,不断提升村民的文明素养和道德水平,在整治其他不良风俗方面下足功夫。例如,一些村庄通过积分激励制度鼓励村民简化或取消不必要的庆祝活动,如升学宴、搬家酒等,以此减少铺张浪费,倡导文明节俭的生活方式。这些措施有效促使村民思想观念发生转变,进一步树立了良好的乡风民风。一些村庄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通过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等活动,营造了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随着乡风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巴东县各乡村的社会风气焕然一新。村民们的精神面貌更加积极向上,邻里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村民自治能力显著增强。这些变化不仅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构建和谐美丽的乡村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共同缔造谋未来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巴东县积极响应湖北省“关于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的通知”,将“共同缔造”理念深植于乡村振兴的每一个环节。各村通过召开“屋场院子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民意,汇聚民智,确保村民在村庄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这种全民参与、共同决策的模式,不仅增强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也构建了乡村发展的命运共同体,使乡村振兴成为全民共同的追求和目标。

在共同缔造的过程中,巴东县各村庄注重创新思路,科学规划,力求在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例如,朱砂土村依托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土店子村则通过农旅融合,打造特色产业链,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各村庄还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模式,如智慧农业、电子商务等,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在科学规划的引领下,巴东县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各村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了发展目标和路径。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措施,巴东县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展望未来,巴东县将继续秉持“共同缔造”理念,深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一方面,将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村民共同参与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来;另一方面,不断创新思路和方法,吸引更多的青年人返乡就业创业,探索符合巴东实际的乡村振兴路径和模式。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共同缔造”理念的引领下,巴东县的乡村振兴事业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未来的巴东乡村将是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家园。

知行社科,

我们的实践故事依然在继续中……




>>往期回顾<<

知行社科 | 遗址守望传文脉,古韵新颜共繁荣
喜报 | 两名社科学子  获评全国优秀



文案|宋玫儒

图片|杨欣然

排版|杨欣然

责编|王欢儿

校审|郑小满


青春社科大
传播青春校园文化,推广优秀社科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团委,积极发声音、亮旗帜、听呼声、助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