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铸魂】铸魂 立德 育人——锦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育人护航成长纪实

文摘   2025-01-07 17:10   辽宁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  


近五年来,锦州市各级教育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论述,坚持思政引领,强化政治担当,深化改革创新。率先在辽宁省走出了一条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载体、以锦州红色文化资源教育为主要内容、以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相融相通、双向奔赴的思政育人的创新之路,谱写了一首新时代全市大中小学合力“铸魂 立德 育人”的乐章。
——“锦州,让红色教育真正‘红’起来”。《中国教育报》整版报道他们的亮点做法。

——“锦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市域探索”成功入选中国教育报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60佳典型案例。

——“传承红色基因 创新育人模式 积极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经验做法,在全省、全国教育系统有关会议上交流。 


一、搭建平台育人:坚持党的领导 持久开展区域联盟工作试点

经过深思熟虑,确定思政育人必须发挥锦州地区教育资源丰富,人才众多等优势,建立区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联盟共同体,通过连续多年的试点,推进学校思政教育行稳致远,落地落实。

坚持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全方位强化党对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工作的领导。组织专题调研,召开调协会议,成立市委教育工委牵头的“锦州区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党管思政的主体责任和党政主要领导的第一职责。

积极发挥市县区教师进修学院(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工作小组”的组织功能,加强对不同学段思政课的统筹指导,为试点任务的顺利推进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市教师进修学院分别被教育部和辽宁省教育厅批准为全国、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成员单位。

持续、有序推进试点工作。每年专题研究部署一体化工作;3次召开推进会,总结推广试点经验;3次召开成果展示暨备课会,探索适应形势需要的新路径。2024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走进辽工、渤大、锦医等驻锦高校为大学生讲授思政课,构建了我市在党的领导下,齐抓共管学校思政课的工作格局。迄今,全市教育行政部门及大中小学主要领导进课堂、上讲台、线上线下结合为学生上思政课已成常态。


二、构建体系育人:整合各方资源打好协同共育“组合拳”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能单打独斗,必须强化协同联动理念,推动协同创新。基于高度的思想认识,他们下大力气打好资源整合攻坚战。

整合并发挥辽西9所高校、6所市县区教师进修学院(校)、多所市县区委党校、百余所联盟学校等各方资源优势,建立了43所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基地校,搭建了联盟共建平台。探索形成了组织管理一体化、课程体系一体化、教学方法一体化、教研培训一体化、成果展示一体化的思政教育一体化工作体系。

注重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机构和思政教师的沟通协作。采取单位结对、教研室结对、 教师结对、学生结对等多种形式开展结对活动,通过机构协同平台,打破围墙,加强合作,促进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支持鼓励以锦州铁路高中牵头的锦州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铁北区域馆校联盟”试点。两年来各联盟校围绕八项重点任务,坚持“党建领航为主导,活动融合为手段,高校资源为依托,红色品牌为特色”,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全面推进学校“大思政”建设。经验做法在全市教育系统推广,进而推进了锦州市内南部、中部区域联盟的签约。各县区近百个集团化办学协作区相继建立。为此,全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联动协作实现新的突破。

发挥全市关工委力量,组织300多个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五老”报告团,助力各学校开展红色思政、法治宣传、心理健康、政策解读等入校进班作专题报告开展宣讲辅导活动。年近八旬老教授马国清著述思政讲稿5本20多万字,深入大中小学宣讲百余场,被市关工委授予“关心下一代功勋奖”。


三、着眼全程育人:构筑起三全育人“大思政”格

“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三全育人”的重要论述,按照《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统筹课程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和制度育人,深入挖掘育人元素,深度融合育人资源,努力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实现全方位育人。

坚持以“大思政课”建设为统领,对学科课程体系进行梳理与重塑,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他学科课堂教学,全面推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向奔赴。注重学科课程教学内容的拓展与提升,指导教师科学挖掘各类课程自身蕴含的思政元素,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创设生动多样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每年举办各学段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及大型教研展示活动,注重考察教师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学科教学的能力,强化教师队伍课程思政“主力军”作用。

建立全员协同育人“三纳入”机制。即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行政人员等全部纳入育人主体;育人要求纳入各岗位首要职责;育人成效纳入绩效考核。有效推动了部门间、学科间、家校间的有机联动。各学校将育人贯穿学生“入校—在校—离校”全周期,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结合学生年级及特点,优化思政课程设置,建设思政精品课、示范课,推动学生综合素质螺旋上升。


四、突出特色育人:善用社会大课堂 强基固本深耕红色铸魂教育

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要求,是打造特色思政的重要途径,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强基固本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

全市教育系统以“善用社会大课堂”的高度站位,充分挖掘锦州“党建策源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四地”红色文化资源广泛开展红色思政教育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绘制了囊括全市所有红色场馆、革命遗址“思政教育课程图谱”;挖掘以辽沈战役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育人价值,形成融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特色课程于一体的红色思政教育网。

加强红色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形成了有讲义、有课标、进课表、占课时的“英雄城市 红色锦州”系列校本课程。举办党史学习教育、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以锦州保二教育集团《大爱•红色辽沈》校本教材为引领,在锦州智慧教育云平台建立起锦州区域大中小学红色思政课教学案例资源库。保二课程成功入选教育部首批“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

常态化、多主题开展红色研学活动。2023年以来,按照市委要求,参照井冈山模式,创建具有锦州特色、蕴含五育并举丰富内涵的锦州市红色研学基地,2024年秋冬季全面启动红色研学活动。

将红色教育纳入“中小学全面发展101行动计划”,大力培养具有坚定信仰、远大理想和伟大民族精神,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形成300多个“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的红色教育活动项目。锦州市实验学校打造了“听党指挥”“敢打必胜”“人民支前”三个单元的锦州战役主题展馆;士英小学打造了闻名全国的国防教育基地。

馆校携手唱响红色育人之歌。与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辽沈战役纪念馆以及黑山阻击战纪念馆、塔山阻击战纪念馆、义县朱瑞将军牺牲地、凌海雷锋纪念馆等15个国家及省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长效合作关系,协同完成好各项实践教学任务。其中与辽沈战役纪念馆共同推出“红色第一课——重温总书记关注的辽沈故事”、打造“有温度”“行走的”思政“金课”等形成品牌。东野旧址联合辽宁工业大学开展的“红色传承 培根铸魂”系列大思政课入选全国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项目名单,解放锦州烈士陵园的“致敬·英雄”主题研学活动获得2023年全省“十佳案例”称号。

 持续开展“红色铸魂”载体教育活动。连续5年持续开展“观看一部红色影视作品、阅读一本红色书籍、参加一次祭扫活动、开展一次红色主题研学活动、组织一堂红色故事宣讲、举行一场红色经典诵读活动、举办一次红歌演唱会、召开一个红色主题班会”“八个一”的“红色铸魂 思政育人”教育活动,使红色基因通过光影穿越、书墨浸润、英烈祭扫、研学实践、宣讲导引、经典传颂、红歌唱响、主题班会等,在广大师生中接续传承,落地生花。


五、建强队伍育人:按照“六要”标准打造高素质思政队伍

建设“大师资”,是推进学校思政教育一体化的关键。办好思政课,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面对思政队伍人员老化、结构不尽合理、能力素质欠缺等问题,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六要”标准,想方设法建设师资队伍。

制订出台《锦州市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意见》,其中对加强学校思政队伍建设提出具体目标要求,努力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思政教师队伍。

组织开展“厚植育人情怀 争做四有教师”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思政教师弘扬高尚情怀,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以锦州教师的高尚情怀成就锦州教育新高度。

把补充调配思政课教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逐步补足缺口,配足配全。制定区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准入制度;合理规划确保区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科学配备。有的高校和县区通过“校外人才引一批、校内教师转一批、应届毕业生招一批”的办法,优先配齐思政课教师队伍。目前全市城乡思政课教师配比基本达到比例要求,整体结构明显优化。

加强党建引领,建立机制,增加名额,优先发展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入党,培养和选拔优秀党员教师担任思政课教师,全市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党员比例有较大提升。有的学校把思政课教师作为学校干部队伍重要来源,在党政管理干部的选配上,优先考虑具有思政课教师或班主任工作经历的同志。

提高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举办思政优质课评选、教学比赛、教研论坛等活动,2023年评选表彰了首届31名优秀思政课教师和208篇优秀思政课论文。多所高校发挥思政课建设强校和高水平思政课专家示范带动作用,建立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的交流研修机制,深入开展相邻学段思政课教师教学交流研讨。加大培训轮训力度,每年国、省培思政教师500多人次。依托市县区党校高校建立了思政课教师培训基地,力争三年内全市思政课教师走进党校高校培训实现全覆盖。

加大思政课教师激励力度。思政课教师纳入锦州市各类高层次人才项目,在各类人才项目中加大倾斜支持力度。各高校因地制宜设立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相应核增学校绩效工资总量。每年开展一次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大型主题宣传活动,选树优秀思政课教师先进典型。实施“关爱工程”,春节、七一、教师节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已成常态。

 文图 \ 金鑫 毕荷 王辉

锦州教育
发布教育政策,宣传教育品牌,做好教育服务,助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