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介绍“红樱6”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文章(详见:虽然不是“西北风”的仿制品,但红缨-6还是值得说一说)中,彩云已经讲过,“红缨-6”虽然有个酷似法国“西北风”的氟化镁八棱锥头,但全弹的设计和“西北风”差异甚大,并不是“西北风”的仿制品。但在我国的导弹家族中,还真有一个型号与“西北风”相似度颇高,规格体量都很相似,这就是“天燕-90”直升机用空对空导弹。“天燕-90”是它的外贸产品名,,其国产型号应当是“霹雳-90”空对空导弹。
“天燕-90”直升机用空对空导弹
直升机专用格斗弹
“天燕-90”(这里就暂且用它更为人所知的外贸产品名)最初是1990年代我国武直-9武装直升机的配套产品,目的是给武装直升机配备一种适合直升机低空、超低空空战的小型空空格斗弹,假想目标除了敌运输、武装直升机,也包括类似F5E这样的轻型喷气式战斗机(针对谁不言而喻)。在国外,给武装直升机配备空空格斗弹用于自卫空战并不罕见,但要么直接使用喷气式战斗机的格斗弹,要么以便携式防空导弹为基础研发机载型号,而我国则专门为武装直升机研制了专用格斗弹,这在全世界是独一份。
“天燕-90”导弹弹长1862mm,弹径90mm,重约24kg,尺寸和质量与法国“西北风”导弹非常相似;动力采用单室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最大速度2Ma,最大射程6000m;导引头为多元锑化铟制冷导引头,前端为氟化镁玻璃罩(氟化镁材料又是从“西北风”上学来的,但它没有采用八棱锥,而是传统的钝圆头),光学系统采用高次非球面反射镜代替传统的球面镜,成像质量大大提高,位标器从光学系统的透光面积、透过率,以及探测器芯片的面积、形状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大大提高了导引头灵敏度,对低红外辐射信号目标也有较大的探测距离;导弹采用鸭式气动布局,前方为四片舵面,后方为X型尾翼,采用较为复杂,但控制效率较高的三通道(俯仰、滚转、偏转)飞控,而不是便携式防空导弹常见的单通道、滚转弹体飞控。
珠海航展上展出的“天燕-90”导弹模型,照片显示了头部导引头特征和四片舵面。
关于“天燕-90”导弹的战斗部,诸多军迷会津津乐道“专为破坏直升机旋翼而设计”,似乎是什么黑科技,其实这也并不神秘,“专为破坏直升机旋翼而设计”指的是它的离散杆战斗部。该战斗部总质量3kg,外壳由一条条并列的杆状预制破片围拢而成,起爆后杆状破片沿近似垂直于弹轴的平面飞散,形成一道圆形杀伤环。比起破片战斗部,它的单个破片质量更大,比起连续杆战斗部,它的破片飞散速度又更高,对敌机机体有强大的切割破坏作用,尤其对敌直升机旋翼的破坏效果显著。
该弹采用碰炸/激光近炸双用途引信,无论导弹直接撞击目标还是在近炸引信工作距离阈值内以任意交汇角擦过目标均能可靠起爆,如未击中目标,则在弹道末端可靠自爆自毁。引信有机电式保险机构,由惯性保险、电子保险、隔爆机构、传爆序列等部件组成,惯性保险和电子保险各自独立,由不同的环境作用力解除,安全冗余度很高。
“天燕-90”导弹服役后,最初装备武直-9武装直升机,虽然该机是在直-9通用运输直升机基础上凑合改进而来的,并不是专用武装直升机,但在1990年代和本世纪初,这是我陆航的主力武装直升机。
武直-9以四联装挂架挂载“天燕-90”导弹
随着武直-10和武直-19专用武装直升机服役,该弹也挂载到武直-10和武直-19上。在各型直升机上,“天燕-90”均采用导轨式挂架,以双连装或四联装方式挂载在短翼下,可零高度、零速度发射。
武直-10上的“天燕-90”导弹
轻型近程防空导弹
“天燕-90”一开始是作为直升机空空格斗弹研制的,但与肩抗式防空导弹相比该弹射程较远、战斗部威力较大,导轨发射架可零高度、零速度发射,而且弹翼翼展小,有利于收纳到封闭式存储/发射箱里,所以先天具有改装为轻型近程防空导弹的潜力。在这里,“天燕-90”又和“西北风”找到了共同点,一款导弹配属多种平台,所不同的是“西北风”先有地空/舰空型,再有直升机载空空型,而“天燕-90”是先有直升机载空空型,再有地空型。
相对于直升机挂载,“天燕-90”导弹如作为轻型近程防空导弹使用需适应恶劣的战场环境,改为箱式发射也就顺理成章。
进入本世纪后,我国在各防务展上推出过多种野战或要地防空武器系统,由于“天燕-90”适装性能好,于是几乎像万金油一样,什么防空系统上都去插几发:
基于“天燕-90”导弹研发的近程野战防空导弹系统第一个比较有名的型号叫“倚天”,后来又改名“天龙-6”,本世纪初研发成功。它以陆军WZ511型6x6装甲车为底盘,加装一个可360°回转的发射台,两侧各装一具四联装箱式发射器,导弹部分就是“天燕-90”,这样一车就有八枚待发弹。回转发射台中央有电视/红外跟踪仪和激光测距仪,顶部还有一具小型搜索雷达,低配是频扫C波段,高配是一具小型相控阵雷达。
基于WZ511底盘和“天燕-90”导弹的“倚天”野战防空系统
其实这“倚天”/“天龙-6”最早是1999年我陆军规划团级野战防空系统的产物,类似中国版的“箭-10”,但因为标准较低,陆军看不上,再加上后来“师改旅”改革,取消了团一级编制,所以未能进入我军服役,于是转为外贸产品。
出口毛里塔尼亚的4x4底盘轻型“倚天”系统
2004年公开的“猎手-1”防空导弹发射车,此时底盘是沈飞猎鹰轻型越野车,预定安装光电设备的发射架中央还是一块白板,什么都没装。
在2006珠海航展时,“猎手-1”再次展出,此时底盘换成了陆军通用的东风猛士越野车,发射架增高,中部原先是白板的位置加装了光电设备。“猎手-1”单车不配搜索雷达,只在连/排指挥车上有搜索雷达,作战时装雷达的指挥车搜索目标,为下属的导弹发射车分配指示目标,论独立作战能力不如“倚天”/“天龙-6”系统,后者单车都配备了小型相控阵搜索雷达,所以后来这个“猎手-1”似乎就没什么声音了。
“神弓-2”弹炮结合防空系统
“神弓-2”系统是以固定、半固定阵地为主要使用环境的要地防空系统,导弹部分的环境适应要求较野战防空导弹低,所以系统中的“天燕-90”导弹没有采用封闭发射箱,而是直接借用了直升机上的四联装导轨发射架。这个发射架还有两种,一种是无人的,直接由火控站遥控,还有一种是有人的,有一个类似汽吊操作室的操作席,还配有一个简易光学瞄准镜,在没有火控站遥控的情况下也可降格为单架作战。
“神弓-2”系统中另一种有人操作的“天燕-90”导弹发射架
我军承担要地末端拦截点防空任务的“陆盾-2000”系统,在最初的试验样机中有一种是将730转管炮和“天燕-90”导弹发射箱结合,在730转管炮炮座两侧各装三个“天燕-90”发射箱,形成1炮+6导弹布局。不过这种结合了“天燕-90”的“陆盾-2000”试验样机最终没有服役,正式列装的“陆盾-2000”系统采用独立的730转管炮和“红旗-64”导弹发射车分开布局的方式。
早期试验的“陆盾-2000”系统,在730转管炮旁边安装了6发“天燕-90”,这个方案没有服役可能是天燕-90这样的被动红外寻的弹不适合迎头拦截空袭弹药。
我国还曾基于厄利空35mm单管转管自动机,搭配8x8轮式底盘研制过一个35mm单管轮式自行高炮,这个车国内基本没装备,转入外贸,然后在炮塔右侧装了2个“天燕-90”发射箱,叫SWS2弹炮结合自行防空系统,在2018年珠海航展上公开展示。
2018年珠海航展上展示的SWS2弹炮结合自行防空系统
北方工业公司网站上的SWS2弹炮结合自行防空系统导弹发射场景照片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防务装备外贸输出是非常贴心的,充分考虑到众多经济条件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实际需求,特地研发了不少降格简易产品。在“天燕-90”衍生的防空武器中,有一个GAS4轻型防空导弹系统,它是将“天燕-90”以导轨方式装在简易双联装发射架上,发射架采用三脚架底座,用打入式驻锄固定在地面上,在两发导弹之间有光电窗口,通过电缆与简易指挥站结合,指挥站通过一台军用笔记本电脑遥控该发射架,架上光电窗口捕获目标后,射手即可遥控发射。
北方工业公司网站上的GAS4轻型防空导弹系统照片,超级简单,亚非拉穷国都买得起。
不过到目前为止,在“天燕-90”衍生的各种防空武器系统中,似乎只有“倚天”/“天龙-6”系统有外贸订单,其他装备均未看到有国家采购。
那么关于这个国内最像“西北风”导弹的“天燕-90”导弹,彩云知道的就基本都罗列在这篇文章里啦。
—完—
相关阅读:
为何中型合成旅装备625轮式转管自行高炮?因为时代变了,任务需求变了
PGZ-04/04A是鳖版“通古斯卡”吗?再谈我国的4-25自行高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