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杏林湾园博苑一带的鸬鹚“火”了!
临近春节
不少外地游客来厦过个暖冬
咱们的“老朋友”鸬鹚
更是早早就已到访做客
栖息于园博苑及筼筜湖、马銮湾等水域
杏林湾鸬鹚飞过。(本报记者 林铭鸿 摄)
厦门日报拍客 陈超 摄
鸬鹚成群结队在空中盘旋、变换队姿
时而俯冲向水面觅食嬉戏
场面颇为壮观
吸引了市民游客和观鸟爱好者前来观赏拍照
其中拍摄园博苑鸬鹚
更是成为打卡厦门的新方式
这些体态修长、全身黑色的“潜水健将”,时而成群结队盘旋于湖面,时而俯冲入水捕捉鱼虾,时而悠然伫立梳理羽毛……生动唯美,构成一幅自然和谐的生态画卷。
厦门日报拍客 陈超 摄
“去年10月中旬,鸬鹚的‘先头部队’来厦,‘入住’景区,12月初,数量达到高峰。”园博苑研学负责人于力介绍。
鸬鹚是冬候鸟,每年10月至次年3月,鸬鹚都会从北方南下越冬,部分就暂居在厦门园博苑杏林湾水域。候鸟翔集的景象,吸引不少市民前来观赏,也有观鸟爱好者和亲子档们,特地来到景区一睹它们的风采。
早些年
鸬鹚“睡在金门,吃在厦门”
即夜间在金门休憩
白天来厦门觅食——
地处咸淡水交界处的园博苑水域
鱼类丰富
为鸬鹚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林斌享 摄
不过
随着生态环境的提升
近年来
越来越多鸬鹚“留宿”厦门
享受吃住“一站式”服务
它们喜欢栖息在生态岛的木麻黄树上
成为冬季园区的一大奇景
林斌享 摄
厦门市观鸟协会副会长陈浩介绍,飞抵厦门的鸬鹚巅峰时期可达上万只左右。鸬鹚的归来,不仅仅是候鸟迁徙规律的一部分,更是厦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重要标志。而鸬鹚的活跃也丰富了厦门的物种多样性,成为厦门生态修复的见证者和受益者。
林斌享 摄
于力 摄
鸬鹚爱吃什么鱼?
鸬鹚是鸟中“大胃王”,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曾对厦门园博苑的水鸟进行调查。数据显示,近两年,该区域数量较多的是普通鸬鹚,最多时,观测到约11000只。
厦门日报拍客 陈超 摄
厦门市观鸟协会会长彭志伟介绍,一般鸟类的食量和体重相关,体重越大,吃得越多。鸬鹚的食量约为自身体重的1倍甚至更多,“一只鸬鹚,每天吃1—1.5公斤鱼不在话下。”彭志伟说。
“大胃王”鸬鹚还是“直肠子”,摄入的食物很快会被消化并排出体外;此外,其嗉囊特别有弹性,有助于软化食物。因此,鸬鹚只要觉得肚子饿,就会开始觅食。
鸬鹚群正在捕鱼。(本报记者 王协云 黄嵘 厦门晚报记者 陈立新 摄)
“鸬鹚不挑食,哪种鱼多、容易抓捕,就吃哪种。”彭志伟说。
来厦过冬的鸬鹚大部分集中在园博苑水域。该水域面积1.54平方公里,处于咸水和淡水交界处,鱼类品种非常丰富,种群数量最大的是罗非鱼,也有鲤鱼、鲢鱼等。“鸬鹚以罗非鱼为主要食物,其它品种的鱼类也吃。”彭志伟说。
如何辨别、观赏鸬鹚?
记者了解到,鸬鹚体长约90厘米,主要特征是全身黑色,脸颊及喉部白色,嘴尖下钩,繁殖期时头部会有白色丝状羽,脸部出现红色斑,两肋有白色斑块。
一般来说,鸬鹚每年10月至次年3月飞临厦门,园博苑、筼筜湖、五缘湾湿地公园等水域都是观赏鸬鹚的最佳地点。
本报记者 王协云 黄嵘 厦门晚报记者 陈立新 摄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罗子泓 综合厦门日报、海西晨报、厦门园博苑 视频拍摄:许秋珩 黄子泉 视频剪辑:曾凤君
编辑:施璐玮 审核:罗小州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