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废铜进口量的增加,市场对精铜的消费量下降,对整体铜价可能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在美、日等发达国家含铜终端产品逐渐进入报废阶段的背景下,未来国外废铜供给将会出现较大幅度增长。
而受国家环保政策影响,近年来,我国对于固体废物的管理越发严格,对废铜进口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条件,从而导致我国废铜进口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含铜品位大幅提高。
2018年,我国废铜进口实物量下滑32.2%,含铜品位由37%升至52%;2019年进口实物量进一步下滑38.4%,品位升至80%。
废铜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新废铜,主要是在铜冶炼和铜加工的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料。
另一类是旧废铜,是已经流入最终消费环节的含铜商品在报废后又收回的铜,主要来自电力、家电、建筑、交通以及机械电子五大终端领域。
从废铜的应用方向来看,有流向加工端和冶炼端。一些废料不需要熔炼处理就可直接作为电解铜替代品用于铜材生产,主要用在废铜制杆和黄铜棒两个行业。部分废杂铜可作为铜精矿的替代品,经过再生冶炼成电解铜后供用户使用。
国内众多的粗炼厂多为废铜冶炼厂,近年来因环保、资金、原料问题,再生铜市场受到较大冲击。
2019年我国废铜主要进口国家及地区为马来西亚(占比18%)、中国香港(16%)、日本(9%)、英国(7%)和美国(占比6%)。
2018年中期,美方单方面挑起中美贸易争端,作为反制措施之一,我国对从美国进口的废铜征收25%的关税,导致自美国进口废铜量大幅下滑,不过仍有一些从美国进口的废铜经由中国香港入境。
之后,马来西亚跃升为我国废铜的第一大进口国,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禁废政策的不断加强,不少拆解企业向东南亚地区,尤其是政局较稳定的马来西亚转移。
企业将“七类”废铜拆解为“六类”废铜后,再以“六类”废铜或铜锭的形式进口到中国。随着“六类”废铜进口逐渐收紧,再生冶炼厂也开始向海外布局。废铜作为冶炼及加工两个环节的原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据统计,每年在冶炼端有16%~17%的原料来自废铜,作为铜精矿的替代品使用;在铜材加工端有8%~10%的原料来自废铜,作为电解铜的替代品使用。在我国的废铜供应中,进口废铜占到六成左右,是非常重要的供应来源。近年来中国废铜进口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注:本文来源于铜老炮,非SMM观点。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基于分享的目的转载,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公众号所有,如有涉及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予以核实并删除。发布此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对其观点和内容负责。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往期推荐】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