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是一座城市的文脉,是一座城市独有的符号,它们穿越时空,记录着时代的变迁。
即日起,请跟随石嘴山市文化体育旅游广电局---《跟着非遗游石嘴山》专栏报道,随着非遗的脚步,看石嘴山的壮美山河、听石嘴山动人心魄的故事、品石嘴山的历史人文风情,探寻匠心之美、生活之美。今天推出——石嘴山非遗之传统技艺篇。
草编是古老的工艺之一,也是最贴近生活的一种生存技能,它的起源和发展基本与人类的文明史同步,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草编产业,充分利用蒲草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其生产的草编商品,美观大方,结实耐用,市场广阔。主要以柳条、玉米皮、蒲草等自然植物为原料,经编、扎、染等工艺处理,制成工艺品销售,使普通的柳条、蒲草变成价值翻倍的畅销产品。
民间花灯制作,又名"彩灯”“灯笼”,起源于汉代,盛于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间。
花灯的制作十分讲究,品种繁多。我市花灯制作集设计、绘画、剪(刻)纸、电焊、板金、粘裱等多种艺术和技术于一身,设计的花灯造型、图饰形态迥异、古朴新奇,充满了生活气息。折射出本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风貌,现代的文明;亦是花灯艺人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呈现出的观赏性、娱乐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结晶。石嘴山市自建市以来,每年元宵佳节都进行灯展,已有60多年的历史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灯展将会更加新颖活跃的体现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马辉是石嘴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掐丝珐琅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掐丝珐琅画制作需要经过严苛的工序,选图、绘图、掐丝、点蓝、干燥、上胶……全程十余道纯手工工序全部完成后,一幅精美的掐丝珐琅画才算完成,其中掐丝和点蓝是最重要的环节,也构成了掐丝珐琅画的灵魂、骨骼及血肉。
糖画,亦糖亦画,可观可食。糖画工艺起源于唐朝末年,盛行于清代,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它虽属小技,但传承已久。糖画艺术的创作与中国画、传统书法、民间剪纸和皮影艺术的创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创作手法上借鉴中国画、传统书法;图案设计上,则借鉴民间剪纸和皮影艺术。生动和活泼是糖画艺术最为显著的特点。
面塑这一传统技艺可谓源远流长,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如今的面塑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已踏入了艺术殿堂。
在石嘴山市非遗面塑焕发出了别样光彩,一件件活灵活现的面塑作品背后,是非遗传承人们持之以恒的热爱与坚守,这一点,传承人张高升深有体会。
老铁锅的铸造工艺在中国的大地上流传了一千多年,属纯手工制作,大小形状可按需制作。老铁锅传热均匀,生铁长期在油脂高温氧化下会形成非化学涂层的不沾效果,使铁锅越用越好用。铁锅传热均匀,热度适中,在烹饪中易于酸性物质结合,使食物中的铁元素含量增加,增加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
平罗老铁锅从康熙年间开始盛行,起初炼铁是用坩泥锅,直至七十年代末才改用小型两节独眼炉,这使化铁效率大大提高。
END
来源:石嘴山市文化体育旅游广电局
初审:刘洪建 李欣苒
终审:田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