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1日,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发文,经资格审查、现场评审、综合评分、结果公示,确定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以下简称“厦门眼科中心”)为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厦门眼科中心2004年被评为“三甲”医院后,此次顺利通过“三甲”复审。
三级甲等医院是依照我国现行《医院分级管理办法》等规定所划分的医疗机构级别,是我国医院实行“三级六等”评级体系中的最高级别。“三甲”评审/复审是对医院临床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管理水平等综合服务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也是推动医院创新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契机,厦门眼科中心高度重视。
医院特别成立了三甲复审领导小组,细化评价标准,分解任务指标,层层落实职责,并多次召开“三甲”动员大会及复审工作推进会。在院领导的带队下,医院积极开展自评自查、理论培训与模拟演练,并邀请国内专家进行点对点指导授课,不断发现问题、整改提升、持续改进,为顺利通过三甲复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0月,福建省卫健委评审专家组深入厦门眼科中心临床医技科室、职能部门,通过召开评审工作汇报会、现场检查、调查访谈、查阅资料、模拟演练等方式,从医院管理、医疗质量安全、医疗技术应用、医护技质量保障、感染防控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对医院进行了全方位评审。评审专家组对医院工作的成效和亮点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及建议。
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自成立以来,厦门眼科中心始终将医疗质量安全视为医院发展的生命线。医院成立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建立了院、科两级负责制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形成了全院全员参与、覆盖临床诊疗服务全过程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不断促进医疗质量水平和技术能力的提升。《中国眼科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诊疗专家共识(2022年)》数据显示,我国各项眼科手术眼内炎的发生率为0.02%-0.2%,近四年来,厦门眼科中心手术后眼内炎发生率均低于0.01%。
同时,医院不断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2016年,黎晓新教授作为厦门市委市政府引进的高级医学人才,正式加盟医院担任总院长。此后,医院逐渐形成以国家工程院院士谢立信,黎晓新、赵堪兴、刘祖国三位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及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葛坚为引领的高水平医疗团队。依托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等平台,医院成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眼科人才。医院现有卫生技术人员554人,其中中高级职称210人,占比近40%。
除聚焦医疗质控及人才建设外,医院始终坚持科研创新,不断提升医教研协同发展水平。医院先后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福建省院士示范站、福建省眼表与角膜病重点实验室、厦门市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厦门市眼部疾病重点实验室。2006年至2024年,医院累计获批科研立项288项,发表论文801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96篇,SCI论文322篇;出版专著37部,主持/参与指南及专家共识51篇,授权专利100项,授权软件著作权32项,荣获各类科研学术相关表彰36项。
以医疗质量安全为底线,以高层次人才为基石,以科研创新为魂,近年来,厦门眼科中心不断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同步完善相关亚专科体系,整体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攀升。医院连续11年位居“中国医学院校/中国医院科技量值(眼科学)”榜单第一方阵,蝉联福建眼专科榜首;并多次入围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眼科专科声誉排行榜。在2024年全国GCP机构药物临床试验量值排行榜中,厦门眼科中心在眼科专科榜中名列第7,牵头榜上榜的眼科机构中排名第3。2024年上半年,医院还顺利通过了厦大附属医院复评。
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厦门眼科中心不忘践行社会责任。医疗团队曾多走出国门,执行“一带一路光明行”“湄公河光明行”等医疗援外项目,为当地民众开展眼疾筛查、白内障手术援助等防盲工作。立足国内,医疗团队深入西藏、宁夏、贵州等地区,通过公益筛查、手术带教、技术帮扶等方式,解决当地民众眼病、医疗人才、技术等难题;启动“为乡村点睛”公益项目,关怀弱势群体,助力乡村振兴;开展医联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与校企共建,广泛开展校园视力筛查、眼底筛查等工作,强化科普宣传,逐步将眼病防控防治关口前移。
此次三甲复审的顺利通过见证了厦门眼科中心在医疗质量管理、医疗服务能力及医教研建设等方面的跨越式提升,是对医院长期以来坚持高质量发展的一大肯定,也开启了医院迈向新征程的第一步。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未来,医院将以更坚定的步伐,秉承“不论富贵贫穷,都要服务好每个病人,让每个人都拥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的使命”,向新提质,加快智慧医院建设,进一步构建优质高效的眼健康服务体系,打造眼健康服务新高地,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覆盖全生命期的眼健康服务,为健康中国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