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那么多造假卖假的人,很容易就迈过了良心这道坎儿,在他们看来,有些人蠢到你不卖给他假货他还难受中国消费者的执念特别多,且根深蒂固,而这些执念,个个都是坑,还踩得乐此不疲。这两者的唯一差别,是大宗贸易和跨境的差异,并不存在XX国际的假货比XX更多,或更少。
而不同平台管控货源的规则、机制不同,最终导致了平台的真假货生态现状。换句话说,真货一般贸易进中国,在X猫上销售,假货大宗贸易进来,也是在X猫上销售,因为是一般贸易,所以上不了X猫国际。真货跨境保税,或海外直邮进来,在X猫国际上销售,假货也一样XX和XX国际的货品,只是贸易的进出口形式不同而已,不存在哪个真货假货更多。对于电商平台而言,XX和XX国际的用户群、对应的流量Up值是不同的,通常一般贸易的客群的客单价,低于跨境电商的客单价。可以粗暴地理解为,习惯买跨境电商的客群,消费力比一般贸易更高。因此,商业品牌,为了流量最大化,同样的货,一般贸易和跨境电商都会做,也就是XX旗舰店和XX海外旗舰店,都入驻开店,这样就能吃到两个池子不同的客流。另外,在保健品行业里,大贸和跨境的法规监管不同,同成分的营养膳食,在跨境售卖的浓度,往往会比大贸高。欧美高端的保健品成分,Q10、肌醇、NMN...很多都是国内CFDA进不了的,只能跨境销售,
总结来说,货品的真假,只跟货源有关,跟贸易形式无关。有很多人天真的以为说,我买到的国外化妆品,是从国外寄来的,就是真的,却不知海外华商控制着全球最著名的造假供应链。也有些明星直播被曝卖假货,会把清关单晒出来自证清白。无论什么货,入关都得按类目标准交税,关单能证明什么?你们在X猫、X猫国际,看到的某某品牌旗舰店和某某品牌海外旗舰店,这种模式,就是品牌入驻。聪明的中国商人,在中国注册了A品牌的商标,于是,就能在中国的所有电商平台,开设A品牌的旗舰店,但真正的品牌主却一无所知。因为一旦出现商标被抢注,商业集团会花重金把商标买回来。
所以,这也是我为什么说,集团化的商业大牌,在大平台上开的XX旗舰店和XX海外旗舰店,售假概率很低。因为,品牌入驻在某平台上开的官方旗舰店,货源一般都是品牌方自己控的。而多个代理商、经销商并行的品牌,就会出现不同平台,不同的经营主体开不同的旗舰店,卖得货也乱七八糟,价格体系也互相打。有的品牌方,为了回笼资金,会让经销商打,并给出不同的经销商,不同的贴牌权限,也就出现了你在🐱、🐶旗舰店买到同一款商品,收到却有点不一样。Overall,大平台官旗买到假货的概率还是偏低的,买到渠道版的几率高,背后的经营模式,类似于免税渠道。
不同的大平台,都有不同的消费数据基盘,聪明的品牌方会根据单一大渠道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力,对经典产品进行差异化版本订制,说白了,X音的消费者买不起贵的,那就订个便宜的版本喂给你们。当然,并非所有的品牌,都会根据不同平台的用户消费习惯,而订制不同渠道版本。
还有一种在旗舰店买到假货的可能性,就是你买到了被调包的未拆退货。
这种情况,概率不太好判断,不同的类目平均退货率不同,具体就要看不同品牌的策略。我个人,只要是买牌子货,是绝对绝对绝对不会买任何平台自营的,吃的,奢侈品,美容品,都不会买。
和品牌入驻,开设旗舰店的模式不同的是,平台自营,是平台自己进货,用的都是类似于招标的赛马机制举个例子,今天,某东某宝为了双11冲数据,要进1万只Dior 999做特价钩子商品那么所有的供应商都可以来提报,你出70,我出40,大家赛马
但实际操作上,这套流程,早就被庞大的华商造假市场给玩明白了,要绕过大平台的防火墙,轻车熟路。
因为,大平台的KPI是销售收入,是利润,而不是含假率。我妈就是从来搞不清楚X猫国际自营和X猫国际的品牌海外旗舰店,平台也是够坏的,把X猫国际四个字打得贼大,老太太们本来就眼花,根本分不清。平台把品牌招商进来,让他们花钱开旗舰店,再花钱买流量。同样的货品,品牌货源的官方旗舰店卖高价,平台自营采买来的货卖低价,平台再用SEO+系统推荐机制,精准打击。第二天再打开,系统立马给你推平台自营,价格便宜一半。同一款产品,X猫国际海外旗舰店,是官方货源,X猫国际自营,是平台自己在市场上采购来的货,都打着巨大的X猫国际图标,乍看90%一摸一样。用这种看似‘消费者主动选择’的引导路径,把品牌花大价钱教育培养的消费者,不停的挖墙脚到平台自营。
因为自营100%乱价,有真假参卖的话,还会导致产品口碑崩塌,商誉受损。
而有些小品牌,小代理商,会因为滞销,库存积压,放货给平台自营,且不做库存动态监管。也就是说,对‘进500件真货,卖5000件的漏洞’,睁眼闭眼。我们起诉的几家大假货商,走流程走了快2年了,还在法院排队到现在还没开庭。在时尚圈、美容圈,深耕了20多年,熟悉行业规则,也有足够厚的人脉关系,要打听哪家店的货是谁家放的,很快都能问到。基本上,头部大平台的BD总监、小二我也都认识,电商圈没有秘密。我在自己没有工作过的领域,买东西,也很容易踩坑被套路。比如,买母婴用品,买绘本,买孩子衣服鞋子,买海鲜买菜,我就经常买坑。
比如圣诞装饰气球、灯柱,家里的防撞贴、剪刀之类,因为拼多多的售后政策,对买家非常友好,近乎变态的好。
但我不敢在拼多多上买正经的东西,买过几次吃的,踩雷了花了200多块买了一小包皮皮虾干,视频实在是太有冲击力了,收到拆开臭到整个厨房都臭,赶紧扔了
花了300多买过一盒三色蟹粉,撕开腥味冲天,臭到腐烂,连差评都懒得给,直接扔了
最惨痛的一次,是搬家去杭州,突然冷空气,来不及买被子花了大几百,买了条鸭毛被,结果收到一股鸭子的膻味儿,放在阳台上猛吹,吹了一整天,结果满屋子都臭,客服非说我太敏感,说鸭绒本来就有动物气味。孩子衣服,我天猫+唯品会,每次都几十件一买,试穿崽喜欢就留下,无所谓品牌,自然也无所谓真假,只要材质安全就行。
贵一点的衣服,都带她线下店买,出国去任何地方,都会带她逛街挑衣服。我在天猫买了不少餐具、文具、生活装饰品,基本上也都是在旗舰店买的,偶尔要买些小孩的保健品,都是在海外旗舰店买的。
偶尔也在一些品味不错的淘宝店,买一些店家自己做的小毯子、小衣服、小毛巾,大多都是买手起家,后来转型自己做产品,都是很小众的,性价比感人。买菜已经彻底不在山姆买了,线下菜场、婕妮璐、叮咚买菜、北京乡下找农户定曾经每个星期都要在山姆花大几千,但自从在山姆连续两三次买到很酸的阳光玫瑰葡萄和品质很不好的虾仁、鳕鱼和牛肉之后,就再也不去山姆了。叮咚买菜比盒马便宜,但品质不行,但他家有2个优点,能买到很多南方菜的原料,鸡毛菜,活的河鲜,客诉秒应答,秒退款
我算是防骗意识挺强的,但在我不懂的领域,还是经常被当韭菜。
消费者千算万算,无非是落入商家提前预设的不同套路,怎么算,都算不过平台的大数据。在线上,你的所有行为被追踪,被记忆,被强大的系统精准投喂,精准收割。@兔兔:这次看到了个混血牌,专做R源提取物👇除此之外!还约上了EPI老爷子,有啥想问的🙋我去抓他😁他们家的那个超渗NIO靶向,针对松垮皱纹就是绷带霜我跟老业主小窗讨论咋用才能放大效果,结果直接被告知:对于皮越松,褶子越重,肤质越粗,小碎纹多的,效果会越好,后期不用拍照,自己摸起来都嫩了,录了一期咋用,被🔪了无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