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Meet未来·中国投融资市场前瞻在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万丽酒店成功举办。
本次Meet未来系列大课由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主办,中关村科学城独角兽企业党建联盟、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创新企业科普联盟协办,以“中国投融资市场新趋势与机遇”为核心议题,深入探讨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投融资市场的变化方向、新兴领域的投资潜力以及创业者如何应对资本寒冬等内容,通过汇聚行业内知名投资人、金融专家、优秀创业者和相关政策制定者,助力创业者明晰市场需求与资本流向,与潜在的投资机构建立紧密联系,共探发展新路径、共享行业新机遇,为中国创新创业生态注入新活力。
会上,烯牛数据创始人李锦香做了《2024年中国投融资市场分析》的主题分享,从烯牛数据积累的实践经验出发,阐述了中国股权市场发展阶段,并对中国企业 IPO 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 A 股、港股、美股市场的分布变化,使创业者清晰认识到当前中国投融资市场的整体格局和发展趋势,帮助了创业者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分布情况,优化创业项目的定位和布局,更高效地吸引投资。
烯牛数据创始人李锦香
以下为演讲原文:
大家好,我是烯牛数据的李锦香,非常荣幸跟大家做《2024年中国投融资市场分析》的分享。
2024年还没有过完,我们专门整理了2024年1~10月份最新的投融资市场数据,今天是第一次发布,希望能够跟大家一起解读,看一下2024年有什么样的新的变化。
首先我花一点时间介绍一下烯牛数据和我自己。烯牛数据是一家科创金融数据服务商,通过构建完整的股权投资链以及科创知识图谱,为金融机构政府及大型企业提供拓客、行业研究、风控相关的数据分析和模型服务。
我自己在创业之前做过私募股权投资、vc,在创业的这8年间,一直服务以股权投资机构为主的金融机构。从最早的美元基金到后面的人民币基金,到现在的国资以及银行、保险、券商等等,基本上围绕科创生态做数据服务。
我们做数据运用了非常多的人工智能技术,我们的算法负责人之前是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研究助理,产品负责人之前在同花顺专门负责AI相关产品线,所以今天分享的很多数据都源自于通过技术手段抓取的全网数据,以此做解析从而得出来这些结论。
01
中国股权市场投资趋势分析
进入正题,先看一下整个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趋势分析,我们可以把中国的私募股权发展阶段分成三个大阶段。
第一,早期阶段是由美元基金主导的,从1992年IDG进入中国开始,熟知的红杉资本、启明创投等都是在2005年正式进入中国,所以2005年到2009年是一个以美元基金主导的互联网时代,是以境外退出为主的时间段。
第二个是飞速扩张期,大概从2010年到2018年,这里的特征可能很多人都经历过了,典型的以移动互联网时代为主、以消费互联网投资为主的阶段,比如熟知的14、15年左右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就是在这个阶段的,为什么在18年左右落幕了进入了下一个阶段?一方面是因为18年有资管新规的发布,对投资机构的募资端资金做了规范;另外18年有很多起比较大型的互联网并购事件,比如阿里并购饿了么等,所以到2018年左右消费互联网时代大局就差不多落幕了。
后面的时期叫重新调整期,进入了中国特色的股权投资市场,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是以国资和引导基金作为主导,整体的投资方向都偏向了产业互联网,偏脱虚向实了。这里包括2019年科创板的设立、2020年创业板注册制、2023年全面注册制,以及最新的2024年创投17条,都能够反映出最新的以国内市场为主、总体往新质生产力方向转移的趋势。
可以看一下最新的投融资事件,我们这样来计算,如果1个企业一年融了2次,就记为2次,但是很少有企业在1年或者短短的10个月能融2次,所以可以认为融资数量约等于获得投资的企业数量。
可以看到2024年1月到10月,能够记录到有8402起投融资事件,也就是说有8400家左右的企业获得了投资,这个数乍一听好像还行,因为现在拿到钱的企业比较少,毕竟有8000多家企业在前面10个月拿到了投资。但是要注意,这个数字相比去年同时期,也就是2023年的1~10月份,减少了34%,也就是1/3,而1/3的降幅应该是近几年之最了。
18年还是比较热闹的,19、20年稍微消沉一点,21年是最近一段时间的小高峰,但22年、23年一年不如一年,24年从目前数字上来看,可能比23年还要难,24年已经同比23年的1~10月份减少了34%,所以总体来讲,24年真的是创投市场的低谷。
可以看一下金额,每次在做投融资市场分析的时候,我比较喜欢看早期的、投资在百万级的融资,或者是首次获得融资的企业的数量,因为百万级融资越多,或者是首次获得融资的企业越多,越表明市场上天使轮、种子轮的投资越多、越活跃。
在24年1~10月份,百万级的融资在整个披露了融资金额的事件只占8%,2018年这个值是20%,所以相比2018年减少了74%,所以早期融资现在越来越少。
前些年有很优秀的团队想拿几百万的天使轮融资,放到现在很有难度,现在的融资主流是千万级的融资,会占到总体融资的55%以上,金额偏大的融资这几年也在减少。
当前,我们在收集投融资数据时发现,数据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各类公开的新闻公告,二是通过挖掘水下工商变更信息,我们还会结合自有的投资机构模型来分析工商变更背后的主体。然而在早些年,尤其是2018年,大约70%的投融资事件信息来源于新闻。因此,通过日常浏览新闻,就能大致了解哪些公司获得了投资。但如今这一比例已经发生了逆转。目前,仅有30%的投融资事件通过新闻披露,而70%的公司在获得投资后选择不对外公开,不进行公关宣传,而是默默地完成工商变更。这可能与当前的投资趋势有关。2018年,消费互联网公司和APP开发公司获得投资较多,他们乐于通过宣传来吸引流量和消费者信任。而如今,获得投资的公司大多属于产业互联网领域,涉及高端制造、芯片和生物医药等行业,这些公司没有强烈的公关需求,反而更倾向于保密,以避免竞争对手得知其融资情况,从而引发竞争对手寻求其他投资机构的资金。
因此,目前只有30%的投融资事件通过新闻发布。过去,我们通过新闻渠道估算投融资金额,包括百万级、千万级、亿级和超过1亿的投资。现在关注的是全量数据。截至今年,已有8400多家公司获得投资。其中近一半,即大约47%,约4002家公司是首次获得私募股权投资,这是他们首次引入外部股东和首次对外披露新闻。与过去几年相比,这一比例也在下降。
在2018年,首次获得私募股权投资的公司占比超过60%,2019年同样超过60%,而目前这一比例正在逐步降低。这表明早期投资获取资金的难度正在增加。
从行业分布来看,存在多种分类方法,包括国家标准行业分类和各个数据商自己的分类。在这里,我们采用的是相对科学且能代表先进性的战略新兴产业分类。总体来看,战略新兴产业的占比正在提升。
从2018年到2024年,在战略新兴产业中,一级产业分类(如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产业等)显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相关领域的占比明显下降,而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产业的占比则显著增长。例如,高端装备制造从6%增长到11%,生物产业也成为融资的热门领域,包括集成电路、芯片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以及医疗医药等生物产业领域。
进一步细分到二级行业分类,我们可以总结出连续下降和连续上升的趋势。浅蓝色柱状图代表2018年的数据,橙色代表2024年1至10月的数据,其中下降趋势非常明显的是新兴软件与新兴信息技术服务,以及互联网与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这两块围绕软件和互联网的下降最为显著。从2018年到2024年,上升较为明显的领域包括电子核心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和航空装备等。
进一步查看细分赛道时,这些赛道并非战略新兴产业的分类,而是根据烯牛数据的赛道数据进行划分的。
近年来,融资市场上最热门的赛道包括创新药、AIGC、半导体设备、IC设计、AI大模型、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等。这些赛道中,与高端装备制造相关的领域,如半导体、激光和航空器零部件等,均呈现出增长趋势。在这些赛道中,人工智能相关的领域增长最为显著,尤其是AIGC去年的增长最为突出,而今年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成为了热门焦点。
在区域分布方面,尽管北京一直是互联网和创投行业的重镇,但在2024年1至10月的融资数量上,上海首次超过北京,成为融资数量最多的城市,北京位居第二。同时,苏州也超过了杭州,改变了以往“北上深杭”的格局,转变为“上北深苏”。
苏州之所以能够赶超杭州,与其产业结构有关。杭州的电商直播经济在当前投融资环境下,竞争力不如苏州的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产业。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投融资数量排名中,上海位居第一,北京第二。在列出的15个城市中,长三角城市群占据了60%,即9个城市,显示出北京的优秀企业正被长三角各地市吸引过去。因此,希望北京的领导和园区领导能够为本地企业提供更多优惠政策,以防止企业被长三角地区吸引走。
02
中国股权市场退出分析
从投资的角度转向退出的角度,我们可以观察到当前创投市场的状况。退出方式多样,但对于投资人和创业者而言,价值最大化的首选无疑是IPO。蓝色系代表国内IPO,包括上交所、深交所和北交所;灰色代表港股;橙色代表美股。
从整体IPO退出数量来看,2018年约有650家公司完成退出,而到了2024年1至10月,这一数字减少至150多家。其中,A股市场的降幅最为显著,这与去年827新政收紧有关,导致A股上市变得极为困难。
尽管今年A股IPO数量极少,但预计这将是阶段性现象,未来可能会有更规范的IPO放开。
值得注意的是IPO的渗透率。早期IPO的公司多为传统企业和大型企业,与科技型创新企业关系不大。因此,我们计算了一个指标——IPO的VC/PE渗透率。蓝色柱子代表A股平均渗透率。2018年和2021年,A股上市企业中获得至少一轮VCPE投资的比例为67%,而到了2024年1至10月,尽管上市企业数量减少,VCPE渗透率却上升至近80%,达到近年最高点。
科创板的渗透率更是达到了100%。过去并非所有上市企业都曾获得过VCPE投资,但现在几乎所有科创板上市企业都至少获得过一轮投资。对于A股市场,除了国央企,大多数上市企业也都曾获得过VCPE投资。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座的许多科创型企业都至少获得过一轮投资,未来都有可能出现在上市企业名单中。
我们再从投资机构的角度来探讨一下。在座的许多是创业者,你们可能好奇投资机构投资后能赚多少钱,因为只有当投资机构从投资的创业公司中获得更多回报时,他们才愿意将更多资金投入创业公司。
今年上市的公司数量不多,但在A股上市的公司中,有51家获得了VC/PE的支持。这51家企业背后有218只私募基金,而这些基金又隶属于174个投资机构。这些投资机构从投资到退出的平均持有时长为4.76年,时长不一,有的长达10年,有的仅一年。我们列出了一些投资回报率超过20倍的IPO退出案例。
第一名是经纬创投,它在几年前投资了合合信息,该公司今年上市,经纬创投直接获得的回报倍数为64倍,这是根据首日上市估值计算的。上市后,公司市值表现良好,因此从当前时间点来看,经纬创投在合合信息这一单上可能已经获得了超过100倍的回报。这是一个典型的投资100万美元,最终赚取1亿美元的案例。另一个例子是招银国际投资的广合科技,其内部收益率(IRR)达到224%,持有时长较短,为987天,可能是接近IPO轮次的投资。
除了IPO,我们再看看并购情况。之前提到IPO的大门越来越紧,但并购的大门并没有因此而打开,至少在9月24日“并购6条”出台之前是这样。谁会并购这些初创企业呢?除了国企就是上市公司,但上市公司在二级资本市场上自身也面临挑战,没有动力去并购更多公司。
因此,至少在今年1至9月,并购市场相当萧条。但9月24日出台的“并购6条”明确鼓励上市公司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上市公司进行并购整合。这一政策出台后,10月份上市公司的并购案例明显增多。例如,三只松鼠在10月份宣布连续收购了三个消费品牌,涉及折扣店、零食品牌和饮料。还有一家传统的照明厂商——佛山照明,作为上市公司并购了Yeelight的智能灯泡,这是一家在2014、2015年智能硬件风潮中最火的公司,现在被佛山照明收购。
我们可以看到,在9月24日新政“并购6条”之后,并购市场的活跃度正在逐步提升。即便如此,与美国相比,我们的并购市场规模仍然较小,大约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
03
中国股权市场创投机构分析
在当前的新环境下,中国的创投机构经历了哪些变化?首先,我们从备案的角度来看,基金业协会的备案要求是从2014年开始的,当时并非强制要求,但随着资本逐渐向国资转变,备案的投资机构数量正在增加。即便如此,管理人的数量呈现出持续减少的趋势。在2014、2015年双创热潮时期,管理人数量曾达到2万家,而现在存续的管理人数量只有12,000多家,减少的趋势可能会持续。
与协会交流时,他们提到未来可能只会剩下几千家管理人。虽然创业公司已经面临很多困难,但协会指出,美国也只有几千家活跃的投资机构,依然能够支撑起庞大的创投市场。因此,管理人出金的趋势可能会继续,但基金数量仍在增长,一个管理人可能管理多只基金。目前存续的基金大约有5万多只,规模达到14万亿。
新备案基金的数量虽然管理人在减少,但基金数量仍在增加。然而,2024年1至10月份,新备案基金为3300多只,与2021年、2022年、2023年相比大幅减少,预计全年降幅将在40%左右。这反映出投资人的困境,因为募资困难,从备案基金的数量就可以看出,没有资金。
对于创业者来说,了解活跃投资机构的情况至关重要。我们如何定义活跃投资机构?我们认为,只要投资机构有至少一次对外投资,且不是投资自己,而是投资他人,我们就将其视为活跃投资机构。2024年1至10月份,有5382家活跃投资机构至少进行了一次对外投资,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32%,与投融资事件的降幅基本一致,减少了约三分之一。
我们对投资机构进行了分类:浅蓝色柱子代表仅投资一次的,稍深一点的蓝色代表投资2至5次的,最深的蓝色代表投资6至9次的,橙色代表超级活跃投资机构,即一年投资10次以上的。2024年1至10月份,超级活跃的投资机构仅剩200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51%,减少了一半。
在之前市场较为活跃的时期,例如2021年,一年内出手10次以上的投资机构有近800家,而如今这样的投资机构只剩下200家。这个变化的原因可能让人感到市场冷却,尽管还有融资活动,但融资难度似乎增加了,因为活跃的投资机构数量减少了一半,这是一个新的趋势。
我们可以看到活跃投资机构经历了明显的洗牌。左侧图表显示了2021年按投资数量排序的前50家机构,而右侧图表则是2024年1至10月份排名前50的机构。2021年的前50家中,只有22家,即44%,仍然在2024年的前50名之内。这意味着一半以上的机构已经不在前50名之内了。例如,IDG、真格、险峰、金沙江等知名美元基金,从投资数量角度来看,2024年已不在前50名之列。
现在新进入前50名的机构包括合肥创新投、锡创投、顺禧基金、合肥高投、中科创星、亦庄国投等,从名称中就可以看出它们具有浓厚的国资背景。因此,在短短三年内,美元基金基本上退出了市场,而新涌现的活跃机构基本都是有政府背景的。
国资直接投资的占比也值得关注。数据显示,2024年1至10月份的8400多起投融资事件中,国资直接参与的占到了近40%,这个数字还不包括间接参与。与2018年相比,这一比例已经翻倍。因此,可以说整个创投市场基本上是国资的天下。
按照投资数量排名,2024年1至10月份最活跃的15至20家投资机构中,南京创新投位居第一,其次是合肥创新投,然后是深创投、中科创星、中金资本和奇迹创坛。在这里,红杉资本的变化尤为明显,它在2021年遥遥领先,但到了2024年,其投资活动已经大幅减少,几乎要跌出前20名。这反映出市场的变化,尽管我们怀念过去遍地是投资人、遍地是投资机构、遍地是专业美元基金的时代,但现在不得不承认,最活跃的投资方是国资背景的VC,包括地方政府发起设立的VC和政府引导基金的VC。
04
创投机构洗牌,创业者如何判断靠谱机构?
在当前创投机构经历洗牌的背景下,创业者在融资时面临着如何判断和选择靠谱投资机构的挑战。不少创业者发现,尽管朋友圈中有不少投资人,但当他们真正想要讨论项目时,却发现许多投资人要么表示不再投资,专注于投后管理或退出;要么表示没有合适的项目可投,处于观望状态;更极端的情况是,一些投资人已经转型,不再从事投资工作。因此,即便创业者的朋友圈中有数百名投资人,真正能够坐下来讨论项目的却寥寥无几。
在这种情况下,创业者应该如何寻找靠谱的投资机构呢?这里提供两个主要的思路,这两个条件需要同时满足:
一是判断哪些机构有钱投资:一个投资机构无论过去多么有名,无论曾经投资过多少独角兽企业,如果现在没有资金,没有新的人民币基金,那么它实际上无法进行投资。因此,创业者首先需要判断哪些机构目前拥有资金。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了解新基金的动向:
关注新闻披露的募资事件:通过新闻报道了解哪些基金最近完成了募资,它们的LP是谁,募资金额是多少,基金的投资方向是什么。例如,如果某基金宣布新设立了专注于光电产业链的基金,那么从事相关领域的创业者可以主动联系该基金,了解其是否对自己的项目感兴趣。
查看基金备案信息:由于基金募资后需要进行备案,创业者可以通过查看备案信息来了解哪些基金最近完成了备案。例如,如果某个基金在特定日期完成了备案,创业者可以查看该基金的管理人,如果自己的朋友圈中有该管理人的工作人员,可以询问他们是否最近设立了新基金,并探讨合作的可能性。
二是判断哪些机构可能对项目感兴趣:除了资金状况外,创业者还需要判断哪些机构对自己的项目感兴趣。这需要创业者对投资机构的投资偏好和历史投资案例有所了解,以便找到与自己项目匹配度较高的投资机构。从募资的角度来看,我们首先需要从基金备案的角度判断基金是否拥有资金。在确定基金资金状况后,接下来要评估基金是否对我们的项目感兴趣。但必须认识到,投资机构的投资动向是会变化的。以下是我们实际的数据截图示例。这家投资机构过去投资了不少案例,但在2017年左右,它主要投资智能硬件和消费品。到了2021年,它投资最多的领域变成了企业服务,而到了2023年,新能源成为了其投资重点。这表明投资机构的投资风向可能会根据市场热度或其背后LP的属性而变化。因此,不要以为一家机构过去投资了许多企业服务项目,就意味着它会对你的SaaS项目感兴趣。你可能会发现,他们现在只关注新能源领域。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其投资事件来判断其当前的投资重点,不要被自己的固有思维所局限。
第二个策略可能有些取巧,但在当前情况下可能非常实用,即关注政府引导基金和返投的需求。许多创业投资基金会对外投资,但其资金都是募集而来的,了解资金的源头会更加明显。例如,川渝地区政府引导基金近两年非常活跃,引导基金的目标是将资金投给专业的投资机构,再由这些机构投资于优质公司,最终实现资金回流到四川和重庆。因此,如果你的公司恰好位于川渝地区,或者你计划在川渝地区建立生产线,那么寻找那些获得川渝地区政府资金支持的投资机构将大大增加你获得投资的可能性。例如,北极光和川创投等机构都获得了川渝地区的资金支持,这些机构面临着将投资回报落地川渝的压力。如果你的项目符合他们的需求,那么找到他们,你获得投资的机会将大幅提升。
综上所述,创业者在融资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基金的资金状况、投资动向以及返投压力。通过这些信息,可以更精准地定位潜在的投资机构,提高融资成功的概率。
在当前的大模型时代,我们公司进行了一些尝试,并愿意分享我们的思路。我们认为,结合垂直数据和大模型的分析能力,可以解决在创投机构大洗牌的情况下,如何帮助创业者融资的痛点。以下是我们实际案例的一个数据测试,这是在9月份进行的。
以北京海淀区企业星动纪元为例,该公司于2023年8月成立,专注于具身智能和通用人形机器人领域。烯牛数据在9月份测试了能否通过大模型推断出星动纪元应该向哪些机构寻求融资,以及哪些机构可能对其最感兴趣。以下是测试结果中推荐的前四名投资机构,并且每个推荐都附有理由,不仅仅是简单的机构推荐。
顺禧基金:顺禧基金近三年备案了12只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基金,且近期仍在积极投资。该基金在北京市成立的总规模超过500亿,是北京国资的投资平台。尽管许多创业者可能未曾听闻,但顺禧基金的实力不容小觑。
经纬创投:经纬创投连续三年在机器人领域的投资次数位居行业第一,尤其在人形机器人赛道的投资次数也是行业领先,且在北京地区投资活跃。
元璟资本:元璟资本在机器人领域活跃度高,且最近设立了10亿人民币的新基金,具备充足的资金。这符合我们之前提到的条件:既有资金又投资相关领域。
世纪金源:考虑到世纪金源在该赛道的布局以及其产业资本的特性,因为许多创业者希望获得产业资本的支持,这也是我们考虑的因素之一。
推荐这四家机构后,大约一个月后,星动纪元发布了融资新闻,我们发现元璟资本确实是领投方之一。这一结果让我感到惊讶,因为在我的行业经验中,元璟资本被认为是一个专注于投资阿里巴巴背景创业者的杭州基金,没想到它会投资北京的具身智能企业。
这一案例表明,在当前市场新变化下,利用垂直数据和大模型分析可能真的能帮助我们解决寻找投资机构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