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赓续 何以湖南》第十集:湖南为什么被称为“潇湘洙泗”?

时事   2024-10-23 18:11   湖南  

曾被当作“蛮夷”的湖南为什么又被称为“潇湘洙泗”?湖南是如何光大儒学的?《文脉赓续 何以湖南》今天播出第10集《湖南为什么被称为“潇湘洙泗”?》,带您感受湖南的儒学复兴之路。


↑点击视频观看第10集↑

湖南有很多雅称,其中有两个挺别致,一个潇湘洙泗,一个荆蛮邹鲁。刚开始我也很好奇,洙泗明明是山东的河流,为什么会和潇湘并称?荆蛮是古代湖南地区的叫法,邹鲁也是今天的山东。后来才知道,这是北宋文学家‌王禹偁在《潭州岳麓山书院记》里写的:“谁谓潇湘,兹为洙泗;谁谓荆蛮,兹为邹鲁。”意思是说,光大儒学,长沙足以与孔孟的家乡相提并论。

这就奇怪了,我们知道,湖南地区从周朝开始就被当作“蛮夷”,当年63岁的孔子在楚国边境奔波了一年都“无功而返”,为什么后来能有这么高的评价?

故事要从周敦颐说起。在上一集我们说过,周敦颐重续了儒学道统,并传道程颐、程颢。南宋时,师承“二程”的胡安国、胡宏父子不愿纠葛朝廷的尔虞我诈,于是避居湖南,潜心学术。他们本想修复毁于战火的岳麓书院,无奈发出去的求助信都石沉大海,最后只好在湘潭建了一座学堂,取名叫碧泉书院。

这座书院不是为科考设的,而是主张心性修养,强调通经致用,贯之以儒家的“内圣外王”,很快,这里吸引了一大批杰出弟子,其中就有一个叫张栻的小伙子。

胡宏一开始不愿意收他,张栻三次虔诚拜见,都被他拒之门外。有个说法是,胡宏以为张栻跟着他父亲学习蜀学,偏好佛教。但张栻也不灰心,他认真考据儒家经典,用9年时间完成了一本书,叫《希颜录》,表达了对颜回以及儒学的认识。这样,才终于被胡宏“录取”。

而胡宏不知道的是,他“录取”的这个学生,不止成了理学的“接班人”,更帮他完成了复兴岳麓书院、复兴儒学的理想。

1165年,岳麓书院重修后,胡宏的两大弟子张栻、彪居正分别任主教和主管。从此,一条学术思想的地理迁徙路径开始明晰,从衡阳的五峰书院到湘潭的碧泉书院,再到长沙的城南书院,最后落脚岳麓书院。理学在张栻的发扬下,日渐宏大。一时间,这里人才济济,湖湘学派盛况空前。

后来,另一位大学问家朱熹出现了。他从千里之外的福建来到长沙,和张栻切磋,三天三夜“朱张会讲”。前来听讲的人络绎不绝,他们的马围着书院门前的一口池塘喝水,连池塘都有了一个名字,叫做饮马池。

岳麓书院从此声名大噪,甚至有学者“以不得卒业于湖湘为恨”。

再后来,郭金台、易宗涒、刘元燮等一任任书院山长、讲学者;王夫之、吴道行、严如煜等一代代湘学学人,发扬湖湘学派精神,把湖南这个蛮荒之地,照亮成为理学之邦。书院里有一副著名的对联,上联是“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这句话清晰地勾勒出了湖湘学派承袭儒学正统并发扬光大的光辉历程。

潇湘,自此与洙泗并立。

编辑 | 沈易 实习生王雪雯
一审 | 杜振裕
二审 | 许志强
三审 | 唐宏顺

芒果都市
与6800多万湖南人一起 “大事小事,@芒果都市”。这里是湖南人最喜爱的主流媒体——湖南都市频道,赶紧关注官方账号芒果都市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