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什么是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传播途径
不同于普通感冒,流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呼吸系统以外的感染。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潜伏期1-3天。
主要症状
主要症状为发热(体温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升达高峰)、流涕、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呼吸道症状较轻,咽干喉痛,干咳,可能伴有腹泻。
幼儿得了流感,应该注意些什么?
1.避免送患儿入园。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幼儿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帕或纸巾捂住口鼻,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捂住口鼻而造成手部沾染呼吸道分泌物。
2.发热的幼儿要注意在家充分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防止病情反复。患儿年龄越小,越需要休息。
3.如确诊患传染病,要及时告知本班级老师,痊愈后方可来园。
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手卫生,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2.居室要勤开窗,多通风,少去人流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3.经常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4.如果出现发烧、打喷嚏、咳嗽等流感样症状时,需要戴上口罩,及时主动就医,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
5.主动做好个人和家庭成员尤其是小孩和老人的健康监测。
6.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手段,与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联合接种达到“1+1>2”效果。
什么是支原体肺炎?
主要症状
潜伏期1-3周
没有任何症状,发病后会有感染表现,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近年来,3岁以下婴幼儿感染也有发生。
早期
以刺激性的干咳为主,有些幼儿会发低烧;随着感染加重,咳嗽症状也不断加重,发烧加重。
后期
剧烈咳嗽,逐渐出现白色或黄色浓痰;部分宝宝有喘息、呼吸加快的表现。
出现以下状况
请及时就诊!
预防措施: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净双手,尽量避免直接触摸眼睛、鼻或口;
✅尽量少带孩子到人多的共同场所,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身体不舒服需要马上就医。居家环境要保持通风,勤洗勤晒幼儿的床被等。
✅均衡营养、充足睡眠、适量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
认真消毒,做好预防
✅当家里有支原体肺炎患儿时,需要通过暴晒、使用消毒液、高温煮沸、熏蒸等方式消毒,注意戴好口罩进行防护。
✅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家长,可以避免患儿与患呼吸道疾病的人接触。
✅当患儿喘息时,保持口腔卫生及呼吸道通畅,经常给患儿翻身、拍背、变换体位,促进分泌物排出。
及时就医
✅一旦孩子出现早期的发热或咳嗽等症状,也建议及时去医院看诊,及早地发现肺炎病情,控制感染。
做好手部卫生
✅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经常用洗手液流动水洗手,或使用杀菌的免洗洗手液。
什么是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流行的高发季,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
主要症状
预防措施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染该病,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成人也会感染。
主要症状
预防措施
什么是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因其与呼吸道感染有关,并能把感染的细胞融合起来,所以称为呼吸道合胞病毒(简称RSV)。
主要症状
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2-8天,通常感染病毒4-6天后出现症状。病毒首先侵入鼻腔,在鼻咽部增殖并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等,1-3天左右可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
严重者约1-3天后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出现呼吸急促、弥散的干啰音和喘息。
预防措施
RSV感染是自限性的,大多数可以自行好转,家长们不必恐慌,日常生活中可以每天开窗通风30分钟,定期对儿童餐具、玩具及家里的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外出时戴好口罩,对于大宝宝,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从而减少RSV感染的机率。
过敏性咳嗽
过敏性咳嗽的幼儿,通常父母或幼儿会有过敏性鼻炎病史或过敏史。
症状表现多为夜间咳嗽或者晨起咳嗽的比较厉害,持续反复咳嗽3周及以上,以刺激性干咳,或咳嗽时咽部有痰、但是痰液不多为主要咳嗽特点;一般在运动后、遇冷空气后咳嗽有明显加重。
如何治疗?
✅去医院明确过敏原后,注意避开过敏原,有条件的还可以用除螨仪、空气净化器等。部分幼儿没有明确的过敏原,但是不影响过敏性咳嗽的诊断。
✅妈妈们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幼儿雾化治疗,当然后续诊断明确的幼儿,长期治疗会采用吸入性激素治疗。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通常是由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上气道疾病引起的咳嗽。
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嗽时间比较长,通常大于4周,可伴或不伴有咳痰,睡前、醒后(体位改变)咳嗽会更明显,宝宝常伴有鼻塞、流涕、频繁的清嗓子、打呼噜,少数的宝宝还会出现头痛、头晕、低热等症状。
如何治疗?
✅可以先带幼儿到耳鼻喉科就诊,观察咽后壁及应用纤维鼻咽镜,或者影像学检查(鼻窦X线、CT等),排查病因,明确诊断后,遵医嘱,按疗程用药治疗就可以了。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鼠类携带汉坦病毒,并通过其唾液、尿液等含有病毒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直接噬咬人等途径,直接或间接传染给人。我市是流行性出血热疫情高发地区,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流行性出血热的高发季节。职业分布中有野外工作或活动的农民、学生等群体发病率高。
1.建议高发地区16-60岁适龄人群,应尽早前往辖区接种门诊积极接种出血热疫苗。
2.防鼠、灭鼠,加强个人防护。在学校、村周、果园、菜园、养殖场等重点场所实施防鼠、灭鼠措施;尽量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污染物。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生冷特别是鼠类污染过的食物、水等;长期保持居住和工作环境的清洁,尤其是在农村、田野和森林等高风险地区,定期清理垃圾和杂物,以免诱引鼠类。
4.一旦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皮肤出血点等症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高发季节,在寒冷的冬季部分群众会使用煤炉做饭、取暖,或使用燃气热水器洗澡,若冬季门窗紧闭,通风不良,极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健康提示
1.做好自我安全防范。如有条件尽量使用集中供暖;室内使用煤炉、炭火取暖时,应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不要将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使用燃气热水器时注意通风换气。
2.定期对燃气、煤气热水器减压阀和皮管进行检修,如发现有破损、锈蚀、漏气等问题时应及时更换。
3.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早期泄露难以发现,建议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及早发现一氧化碳泄露,避免发生中毒。
4.增强一氧化碳中毒紧急处理能力。若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情况,应立即开窗通风,关闭煤气/燃气灶具、管道煤气等设施设备,并迅速将中毒者转移到空气充足的地方,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往期回顾
→医院官网:http://www.pesdermyy.com
→心理热线电话号码:0879-2128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