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片】文旅融合共享“诗和远方”
盐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集历史文化观光、红色教育研学、民俗文化娱乐、生态休闲体验等为一体。
盐池素有“露天长城博物馆”之美誉,4道259公里的隋明长城横亘在一望无垠的盐州大草原上,大大小小的古城、烽火墩台遗址彰显着千年古县的历史文化璀璨。
在这里,可以聆听古丝绸之道的悠悠驼铃声,欣赏长城关脚下《盐州胡旋》实景演出,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风光,吼一嗓子信天游,唱一曲花儿,不经意间就会让您穿越到战国时期的秦惠文王巡游昫盐县、盛唐时期的丝路古道、宋夏时期双羊公主大战狄青、明代时期驻守边关等场景中。
长城关,中国万里长城千百座关隘中唯一以长城命名的关隘,与嘉峪关、山海关、居庸关齐名。在这里,可登高望远,感受“深沟高垒、防胡大堑”的雄浑壮阔,感悟“岁月有痕、长城为证”的磅礴气势。
宁夏长城博物馆是弘扬和传承长城文化的知识殿堂。在这里,可以瞻仰人类历史宏伟壮丽的建筑奇迹,聆听金戈铁马、战鼓擂动的风云历史,长城精神和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花马池古城历经500年的历史沧桑,依然保留着原有的建筑风貌,古时为北方边陲要邑、商贾云集的旱码头,宁夏镇后卫。在这里,城中有景、景中有城、景城融合,即可以穿越古城,欣赏非遗文化的魅力,又可以品尝舌尖上的美味。仅滩羊系列的美食就有上千种,羊奶皮、羊肝凉皮、臊子饸饹面、狗拉羊皮、猫耳朵、羊奶粥、滩羊酒等美食让人回味无穷、意犹未尽。去年全年接待游客达230.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8.01亿元。
每个人心中都有“诗和远方”,在盐池,那些美好的愿望,总有可以实现的地方。
【文化探析】到古城,来一场时空穿越
古长城:历史年轮焕发新活力
盐池长城并不是孤立存在,陪伴它的还有一座座被遗弃的古城。这些古城和沿线的长城互为连接,构成一道厚重的历史风景线,彰显了盐州大地独一无二的文化底蕴。
如今,他们虽垂垂老矣,然而每座古城都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籍,讲述着历史的沧桑巨变。“黄土夯筑的长城是万里长城中最脆弱的一段,因为一旦失去这些黄土夯筑的城墙,中国的万里长城将损失一半。”盐池县文物管理所所长王生岩介绍。
深秋的张家场古城,荒凉中隐藏着历史的文脉。古城虽已历经两千余年的风沙侵蚀和掩埋,但城址轮廓明显,一条汉代时期铺就的石头路从东门出口向城外延伸,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辉煌历史。
盐池县长城关。
为更好地保护古城文化遗址,2013年,盐池县建成张家场汉代专题博物馆;2019年与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并建成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盐池基地与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盐池工作站。期间争取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对长城、古城、文物库房设施、明代丝绸等文物进行保护性修缮、基础设施建设等,并建成宁夏唯一一家长城主题博物馆。
2019年,盐池县从六个乡镇招聘长城保护员6名,承担起区域内长城、古堡等遗址的巡查工作。2023年5月18日,宁夏首支长城保护志愿巡护队在盐池成立,13位村民自愿加入长城保护巡护工作,不断延伸长城保护工作“神经末梢”。
“我们在全国率先推出认领长城保护办法,已发动13家企业、15家单位和131名热心人士主动认领长城,树立长城标识碑,设立保护认领碑24块,形成长城保护一家亲的局面。”王生岩表示,近年来,长城脚下的村庄依托古长城地缘优势及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红+绿”特色旅游,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走村串乡。村民化身长城保护员、宣传员,用个人的“微力量”汇聚保护长城的“大能量”。
守护长城,就是守护民族精神的根脉;传承文化,就是传承中华文明的薪火。盐池古长城见证了历史长河中的民族交往与融合,所代表的国家记忆和文化符号,历经千年沉淀依然璀璨夺目。
盐池县九曲民俗文化园。
游九曲:“灯笼阵”里的幸福祈盼
“九曲阵里走一走,轻松活到九十九”。每个盐池人对这句俗语耳熟能详,在百姓心里,游九曲不仅能锻炼身体,更是他们内心幸福的祈盼。
盐池县九曲民俗文化园分为七个部分:九曲照壁、牌楼、烽火台、滩羊、365杆灯、九宫、吉祥塔。园区融合盐池特有的边塞文化和滩羊文化,在九曲阵中有一百只形态各异的滩羊雕塑,每个牌楼门口摆了两只羊,一只羔羊跪乳,一只“三羊”开泰,寓意吉祥如意,万事皆顺。
自清末以来,盐池县城每年春节都要举办扭秧歌、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唱戏等表演活动。元宵节游九曲是一年中场面最恢宏的一次,数万百姓在街头看罢秧歌、舞龙及秦腔后,纷纷涌入九曲园,游人如流水一般按照固定线路鱼贯而入,场面非常壮观。元宵节的九曲一直游到正月二十三,人们把对全年最美好的祝福都寄托在游九曲中。
“游九曲又称“转灯”,是流传于盐池民间的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每逢春节等重要节点,人们就地取材,用竹竿或高粱杆、秸秆等搭建‘九曲’,自发在阵内游转,并各提一灯盏挂于立杆之上,形成百家灯阵,寓意吉祥如意。九曲阵按周易八卦方位分为九个曲阵,分别寓意着福、禄、寿、喜、吉、祥、安、康、顺,各曲阵由弯弯曲曲的回廊连接,象征着人生道路,回廊全程2.4公里迂回于九曲之中,敲钟祈福愿来年一切顺利。
走进九曲民俗文化园,映入眼帘除了庄严肃穆的牌楼,便是一盏盏火红的小灯笼。园区内共有9999个灯笼,红灯笼上印着百家姓及12生肖,游客在游九曲的同时,寻找自己的姓氏、属相,为“游九曲”活动增添更多乐趣。
夜晚的九曲民俗文化园流光溢彩,宛如镶嵌在盐池县城一颗璀璨的明珠。九曲民俗文化园把古老的黄河文明、浓郁的丝路风情、悠久的边塞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凝聚、幻化为绚丽的彩虹,展现在宁夏的东大门,成为盐池县的响亮名片。
麻黄山李塬畔革命旧址。
麻黄山:倾听历史回响 追寻红色记忆
麻黄山乡位于盐池县东南部黄土高原丘陵区,地处陕甘宁三省交界,素有“鸡叫一声听三省”之说,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
麻黄山乡因遍布麻黄等百余种中草药而得名,历史文化悠久、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火种早在1926年就在此扎根,“打不垮的红色政权”精神在这里广为流传。
随着蜿蜒崎岖的山路一路向前,在唐平庄村,一处修缮一新的窑洞庄院首先映入眼帘,黄土崖面上“唐平庄窑洞党校”几个大字格外醒目。院子里树木苍翠,草坪泛绿,青石铺路,环境清雅而不失庄重。地处大山深处,昔日民居多是窑洞。“每个窑洞都各具特色,还有宣讲课堂和供学员居住的大通铺,在这儿学习让人更能感受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让初心融入血脉。”在麻黄山乡唐平庄村窑洞党校学习的盐池县文联工作人员冯永财感慨地说。
盐池县深入挖掘整理宁夏工委、盐池县委在麻黄山乡组织、战斗、统战等革命历史,打造李塬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建成独具特色的“窑洞党校”教育体系。让红色历史成为“看得见、记得住、可体验、带得走”的文化符号。今年以来,先后吸引300余批次3万余人接受红色教育洗礼,引导各族群众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不断夯实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这里是红色研学游的首选地,聆听窑洞党校的党课、探访革命旧址、徒步穿越十公里行军步道;这里是体验川塬梁峁的胜地,住一住何家大院的传统窑洞,登一登王到山,攀登1314层台阶象征着人生长长久久;漫步乡间田野,看山川姹紫嫣红,听高亢的麻黄山道情,体验打平伙的快乐,走进麻黄山,踏着历史的脚步,追寻红色记忆。
盐池县明长城
盐池县张家场博物馆。
【文化点评】串好文旅“珍珠”,让历史“活”起来
一个城市,积淀了文化内涵,便赋予了生命和灵气。如何让历史“活”起来,让资源“走”出来,让文旅“融”进来。近年来,盐池县依托长城文化、红色文化、田园文化等文化名片,串好文旅“珍珠”,开启了文旅旺区新篇章。
2024年,盐池县聚焦“文旅+”融合发展主线,充分利用“红、古、绿”资源优势,依托“一核两畔一带、一核一带多点”发展思路,推出“特色资源三日游”精品线路,深入开发“差异化星空游”、“行走中的思政课”等定制化、特色化旅游产品,培育打造“一乡一品牌”活动。麻黄山乡、唐平庄村入选第三批宁夏特色旅游村镇,张家场古城遗址入选国家文物基因库宁夏分库。
盐池县运用数字化技术,持续提升全域旅游大数据中心、文旅云平台和数字图书馆、博物馆数字化场馆服务功能、服务内容,持续推动全域旅游智慧地图推广运用。建设长城数字化体验项目,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推动文物活态展示、线上游长城、远程天文观星等体验项目,进一步提升长城关实景演出《盐州胡璇》沉浸式演艺效果,创排《王贵与李香香》舞台剧,切实增强游客体验感。
“我们坚持‘文旅+’融合发展主线,办好“春赏花、夏采摘、秋丰收、冬民俗”等系列农文旅促消费活动,发挥红色旅游特色优势,持续打造以纪念园、党校、李塬畔盐池县委旧址等为基础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培育以产业研发、长城考古等实践活动为支撑的体验游和研学游,推动具有盐池故事、风情、民俗文化进一步发展。”盐池县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李月新介绍。
文旅融合促发展,且以诗意看远方。如今的盐池文旅资源串点成线、串珠成链,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品质,旅游促进文化的传播消费,实现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双向奔赴。
元宵节社火表演。
【文化自信】“文化雨露”润泽城乡
偶读一位盐池籍作家写的散文《不到盐池非好汉》,这是对盐池有着深刻认识发出的肺腑之声。
盐池县倚长城、屏朔漠,这里远古、现代文明沉积,既有秦汉时期的长城墩堠,又有近代革命的历史遗迹,既有中原的农耕文化,又有塞外的游牧文化,既有陕北的信天游,又有西北的花儿,形成盐池独特的多边文化。近年来,不断挖掘县域内历史文化、长城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风物资源等,做深做实盐池文化自信底蕴,为建设强美富优现代化新盐池贡献力量。
在花马池镇四墩子村曹泥洼村入口,有一座栩栩如生的石像,刻画着革命时期的英雄儿女,他们便是王贵与李香香,而曹泥洼村正是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的发源地。陕甘宁边区时期,盐池人民在发展生产、踊跃参军、支援前线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诗人李季在盐池县政府任秘书时创作的《王贵与李香香》叙事诗,被誉为“新诗歌的方向”,在广大干部群众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盐池县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如刺绣、草编等,这些文化因素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和变化,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又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印记,是宁夏乃至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盐池县文化馆创作以移风易俗、乡村振兴、非遗传承等为主题的文艺作品100余部,开展以节日文化、广场文化、送戏下乡等主题的系列活动300余场次。
“文化活水,润泽百姓。”放眼新时代,老区盐池的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群众文化的“雨露”点点滴滴润泽着百姓幸福生活。(宁夏日报记者 张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