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消失的客运站

文摘   2024-09-26 13:24   福建  

以前我们这个市有好几个客运站,但随着动车站的进驻,就只剩孤零零的一个了。这不是只有我们这里是这样,而是全中国的客运站都在逐渐消失,这一现象不仅仅是城市发展的自然结果,更涉及到经济、交通方式变革等多种因素。

汽车客运曾经是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主要交通方式,但随着高铁网络的扩展、私家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客运站逐渐被淘汰。例如,傅家坡客运站的关闭象征了一个时代的结束。这座客运站自1984年起便是武汉市的重要交通枢纽,承载了几代人的出行记忆。然而,到2024年,其重要性已不复存在。这类大型客运站的关闭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广州、杭州等大城市的客运站也在近年逐渐停运。

公路客运量的下降是一个主要原因。据统计,2012年中国的公路客运量达到了355.7亿人次,但到2022年,这一数字减少至35.46亿,降幅巨大。这显示出中国民众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长途大巴不再是主要选择。


高铁的崛起是大巴客运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相比于长途大巴,高铁提供了更快速、舒适的出行方式。例如,成都至宜宾的高铁开通后,两地的大巴票价从106元降至60元,试图通过降价吸引乘客,但由于高铁只需1.5小时,而大巴则需要3.5小时,大巴仍然难以与高铁竞争。

此外,私家车的普及进一步减少了客运站的作用。截至2022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达到4.17亿辆,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自驾出行,尤其是在假期或春运等高峰期。同时,顺风车和网约车等出行方式也进一步分流了传统的客运需求。

面对客运量的骤减,许多客运站尝试转型以求生存。例如,上海长途客运南站将闲置的候车室改为羽毛球场,杭州九堡客运中心也将部分空间改造为篮球场。这些改造尽管吸引了部分人流,但并未彻底解决客运站运营的困境。

与此同时,定制客运成为一种新的出路。例如,健康定制专线和通勤快巴等服务通过提供更灵活的出行方式,试图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然而,这类尝试大多局限于特定地区或特定人群,难以全面替代传统客运。

尽管城市中的客运站逐渐消失,但对于农村地区来说,客运站的存在依然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那些没有高铁覆盖的小县城,汽车客运仍然是连接城乡的重要方式。留守儿童、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依然依赖大巴出行,这说明公路客运在特定区域仍有生存空间。

客运站的关闭反映了中国交通方式的巨大变革。虽然客运站作为城市交通的枢纽功能正在衰退,但它们在某些地区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出行方式的变化,未来的客运系统将更加注重灵活性和个性化,以应对不同地区和人群的需求。

其实客运站的衰落并不代表公路运输的完全消亡,而是预示着新形态出行方式的到来。

十二年前,高中,每逢周五放学回乡下的家,乘着人挤人的公交,看着沿途四季变换的风景,度过了三年如一日的高中岁月。如今那班公交几经变道,依然搭载着往返于城乡的少年们,也曾多次信誓旦旦说要去重温那条年少的路,那班年少的车,但十多年过去了,依然未曾付诸行动,每每是一脚油门取代了那趟摇摇晃晃倚窗看风景的旅程。

-----------------------

公众号:钢笔文言

B站:进击的钢笔

微博:记闽者

知乎:钢笔文言

这是一个生猛的时事判官,你完全摸不透他会想出什么,我自己都不知道。


点击关注下方账号,你将感受到一个生猛的灵魂,且每篇文章都有惊喜。

-----------------------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阅读、在看和转发。


钢笔文言
时事判官,热点情报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