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居士功课应专修净土

文摘   2024-09-16 08:36   福建  

佛说经咒甚多,谁能一一遍持。古人择其要者列为日课,早则《楞严》、《大悲》、《十小咒》、《心经》,念毕,则念佛若干声,回向净土。晚则《弥陀经》、《大忏悔》、《蒙山》、念佛回向。今丛林皆图省工夫,早则只念《楞严咒》、《心经》,晚则单日念《弥陀经》、《蒙山》,双日念《大忏悔》、《蒙山》。汝言《禅门日诵》经咒甚多者,不知乃朝暮课诵外之附录者。在家居士,功课亦可照禅门朝暮功课做,亦可随自意立。如早晚专念《弥陀经》、《往生咒》念佛,或早则专念《大悲咒》、念佛,晚则念《弥陀经》、《往生咒》、念佛。或有持《金刚经》者亦可。然无论诵何经持何咒,皆须念佛若干声回向,方合修净业之宗旨。汝之所说,乃见异思迁,虽是好心,实为心无定主,随境所转。


  何经何咒,不称赞其功德殊胜?依汝知见,则看此经必废彼经,持此咒则废彼咒,以力不能兼顾,势必如此,是尚得名为明理真修之士乎?再推广言之,汝若遇参禅者赞禅而破斥净土,必至随彼参禅。及他天台、贤首、慈恩、秘密各宗,每遇一知识提倡,必至捨此修彼。不知汝是甚么根性,要做法法皆通之大通家,但以业深智浅,大通家做不到,并将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一法置之度外。待到临命终时,不向镬汤炉炭里去,定向驴胎马腹里去。即幸而不失人身,以今生尚无正智,颇有修行之痴福,以兹享彼痴福,便造恶业,一气不来,直入三途,欲得知天地父母之名尚不能,况得知净土法门乎。汝看光《文钞》,作么生解?须知一句阿弥陀佛,持之及极,成佛尚有余,将谓念《弥陀经》念佛者,便不能灭定业乎?佛法如钱,在人善用,汝有钱则何事不可为。汝能专修一法,何求不得,岂区区持此咒念此经,得此功德,不得其余功德乎。善体光言,自可一了百了,否则纵说的多,汝仍是心无定见,有何益乎?(增广文钞·复周智茂居士书)


  修持功课,随机而立,愈简愈妙。若都是久修者,不妨依《禅门日诵》而念。若初心者多,则无论朝暮,均可以念《弥陀经》、《往生咒》,即念佛矣。朝暮如是,日间如是亦可,不念经咒,即以“赞佛偈”起亦可。须知所有功课,均以念佛为主,经咒为宾。知此义,再按林员之身分而定,庶可适宜。光何能特订一章程,令人依从乎?天下丛林,均照禅门日诵。慈溪文溪西方寺,朝暮皆念《弥陀经》,固不宜执著而论。所不可稍有更张者,信、愿、行三之宗旨也。(文钞续编·复陈慧新居士书)

【往期文章】

一,赞净土超胜


念佛法门一代时教之极谈,一乘无上之大教也。

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

一代时教,皆念佛法门之注脚也。

若非无量劫来,深植善根,何能闻此不思议法

特开一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之法门。

念佛一法,乃上圣下凡共修之道,若愚若智通行之法。

出苦之玄门,成佛之捷径。

时当末法,舍此无术矣。

净土法门殊胜超绝

佛祖种种言教,无非指示众生本具心性,令其返迷归悟复本还元。

唯净土一法,始则为凡夫入道之方便,实则是诸宗究竟之归宿


二,劝信愿真切


甲,示真信切愿

要深信佛言,切不可以凡夫外道知见,谓净土非有实境

阿弥陀佛誓愿度生,若众生不求接引,佛亦无可奈何

念佛一事,最要在了生死。

弥陀乃我心中之佛,我乃弥陀心中之众生

信坚愿切求生西方,于一切处,务令佛不离心心不离佛

若知此界之苦彼界之乐,则厌离娑婆之心生、欣求极乐之念起


乙,劝祛疑生信

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

非宿有净土善根者,便难谛信无疑。

当仰信诸佛诸祖诚言,断不可有一念疑心

即浅即深,即权即实,殊特超越天然妙法

英烈汉子,断不至舍佛言而取信人言。

愚者安愚,不杂用心,专修净业,即生定获往生

随缘随分,专精其志,佛决不欺人。

净土一法,乃如来一代时教,最玄最妙,至圆至顿之法门

愚夫愚妇者能依前人成规念佛,因兹潜通佛智暗合道妙遂得往生

念佛之心为佛因,则近之即得往生西方,远之毕竟圆成佛道

究竟有没有佛?

《金刚经》度尽众生、行布施、生心、修善法,是有相耶,是无相耶?

欲知佛之虚实,可依《净土文》《西归直指》起信断疑

极乐世界也会成住坏空吗?

欲见实相之相,当竭诚于念佛一法,必有大快所怀之时

若得闻此不思议法门,便是多劫深种善根,况信受奉行乎哉。

等觉菩萨,尚须回向往生。今之通宗通教者,悉能超过此等菩萨乎。

阿弥陀佛,何能以一身,一时普遍接引一切念佛众生乎。

回向往生净土一法,乃圆满佛果之末后一著


丙,诫具足信愿

修行之人,若无正念修持净业,唯得人天福报者,名为第三世怨。

没有信愿,临终能念阿弥陀佛也不得往生。

无信愿,故不能与弥陀宏誓感应道交。

如是决定,则己之信愿行,方能感佛。

千佛出世不易之铁案也,能信得及,许汝西方有分。

念佛法门,唯以信愿行三法为其宗要。

若信愿具足,则万不漏一。

真能念佛,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报。

修净土人,断断不可求来生人天福乐,及来生出家为僧等。

一息尚存,当求出路。毋使临终,悔之无及。

若欲此生亲得实益,当依净土法门,信愿念佛求生西方。

法运愈晚,此法愈当机,善知识提倡愈切。

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


三,示修持方法


甲,示念佛方法

如是利益,一代时教,百千万亿法门之所无者。

身无事累,则一切时一切处,令此一句洪名圣号不离心口

信愿行三,乃念佛法门宗要。

朝暮功课诵经、念佛、礼佛

若至不洁净处,或不恭敬时,但宜默念

十念记数乃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令万修万人去

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不二,心佛一如

绕念,顺绕有功德,反绕有罪过

念佛虽贵心念,亦不可废口诵。

念佛回向,不可偏废。

回向法界众生,同生净土。

欲生福慧子孙,须从大积阴德广行方便中求。


乙,明对治习气

念佛亦养气调神之法,亦参本来面目之法。

在凡夫地谁无烦恼,须于平时预先堤防

念佛时不能恳切者,不知娑婆苦,极乐乐耳。

念佛时必须字字句句从心而发,从口而出,从耳而入。

治习之心,唯勤唯切。而消习之效,未得未见。其故何也。

念佛心不归一,由于生死心不切。

学道之人,道念重一分,则凡情轻一分

贪瞋痴心,人人皆有。若知彼是病,则其势便难炽盛。

不可偏执一法,亦不可漫无统绪。

向外驰求不知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不能念兹在兹,苟能常存觉照,亦无所碍。

念佛往生虽易,然若淫习固结,则与佛隔。

一心无住,万境俱闲,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欲令真知显现,当于日用云为,常起觉照。

唯此一处,方是吾人究竟安身立命之处。

以不净观对治贪爱

以慈悲观对治瞋恚

设有恶人欲来害己,将不与计较任彼杀戮乎?

以信愿念佛对治愚痴

病中念佛

念佛之人,善神护佑,恶鬼远离,怕甚么东西。

观音寻声救苦,若能持诵礼拜,无不随感而应,脱苦恼而获安乐也。

医之善者,亦只医病,不能医业。

但能至诚恳切念佛,则病自痊愈,魔自远离

至诚念弥陀,观音圣号,贪瞋痴三惑,自可消除。

若一心专念观世音菩萨,菩萨即于念时便令冥显获益


丙,论存心立品

诸佛以苦为师,致成佛道。吾人当以病为药,速求出离。

欲学佛祖了生死,须从惭愧忏悔止恶修善而来

佛经教人常行忏悔,以期断尽无明,圆成佛道。

止恶修善,自我检点,恪守诚敬。

悔之一字,要从心起,心不真悔,说之无益。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念佛之人,必须事事常存忠恕

暗室虽无人见,而天地鬼神咸知。

念佛求生西方,必须知因识果。

长斋念佛外之应守规律

凡人改过迁善,惟贵真诚,最忌虚假。

诸恶众善,皆须在心地上论。

心若与四宏誓愿合,则念一句佛,行一善事,功德无量无边。

念佛求生西方,必须发慈悲心,行方便事。

净业正因十一事有其一种,以深信愿回向往生,皆得如愿


丁,评修持各法

修持法门有自力与他力两种不同

四种念佛,唯持名一法,摄机最普,下手最易,不致或起魔事。

大圣悲怜,特劝专持名号。

所有十方法界诸佛功德,阿弥陀佛一佛,全体具足。

不观时机,令人修习。则其用力也多,而得益者少矣。

四种念佛,唯持名最为契机。

于未得一心前,断断不萌见佛之念。

心未一而切求感通,即此求感通之心,便是修道第一大障。

念实相佛,说之似易。修之证之,实为难中之难。

在凡夫地,不得以法身大士之苦行

摄心而念,不可著外境相。

光之教人,多在尽分上指挥。

观想一法虽好,必须了知所见佛像,乃属唯心所现。

念而无念,无念而念。

观之理,不可不知。观之事,且从缓行。

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界为事

妄说胜境界,即犯大妄语戒,其罪甚于杀盗淫百千万亿倍

学佛之人,多多皆犯此“著急”之病

念佛之人,当存即得往生之心。若未到报满,亦只可任缘。


戊,勉行人努力

恶业现而专心念佛,则恶因缘为善因缘

人命无常,当力修净业

罹灾戾而猛修持,则娑婆之痛苦即是极乐导师

今之时,是何时也?敢不竭力专修净业?

是不是真念佛人皆在自己努力,依教与否耳。

当以有限之精神,成办出离生死之大事

欲以此口头三昧了生死,真同欲以画饼充饥。

唯其具真信切愿,方有笃行。

宿生培慧根不容易,当专精致力以期亲证。

三世诸佛,将这种人称为可怜愍者

有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可以恃怙有何可畏。


四、论生死事大


甲,警人命无常

生死大事,须当预办。若待临行方修,恐被业力所夺。

聪明不能敌业,富贵岂免轮回。

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


乙,诫专仗佛力

心水澄清,由分别而昏动。识波奔涌,因佛号以渟凝。

楞严一经,不知净土者读之,则为破净土之元勋。

修行用功,原为了生死耳。

一切法门,皆须断尽见思二惑,方了生死

博地凡夫,稍具慧性,便以法身大士之作略自拟,以致一误永误也。

悟而未证则烦惑尚在,断惑之人便无凡情

若信此话得及,则生也得大利益,死也得大利益。

子若回心向亲,亲必垂慈摄受。

凡有心者,皆能念佛,皆可往生。

患难世道当以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为依怙

念佛人有病,当一心待死,若世寿未尽,则能速愈。


丙,示临终切要

凡修净业者,当成全人之正念

一切时,一切事,俱宜以念佛为主

人生世间,终有一死。其死而所归之处,可不预为安顿乎。

保病荐亡作佛事,宜专一念佛。

念佛之人,决定能消除业障。

即真实往生,亦须志诚念佛,以祈莲品高升

丧祭,通须用素,做佛事则只可念佛

人之临终,得其助念,定可往生

临终舟楫


五、勉居心诚敬


入道多门,了无定法,其一定者,诚敬二事

念佛一法必须恳切志诚之极,方能感应道交

诚与恭敬,实为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极妙秘诀。

阅经者,当以此为法

阅经之时,断断不可起分别;若欲研究义理,当另立一时

读诵佛经祖语,直当作现前佛祖为我亲宣

写经宜如进士写策,一笔不容苟简,其体必须依正式体。

字须遵时,何必泥古。

看经一事,惟恭敬方能得益。

见佛像即作真佛想,见佛经祖语即作佛祖面命自己想

今之缁素,翻阅佛经,毫无诚敬。

古之圣贤,无不战战兢兢以自操持,故其心不随富贵穷通所转。

法是佛母,佛从法生。三世如来,皆供养法。

以菩萨名号作拜垫用,罪过极大

切大乘显密尊经,若能竭诚尽敬礼诵受持,则自他俱蒙胜益

因果一法,乃彻上彻下,从博地凡夫,以至圆满佛果,皆不能离者。

若非宿有因缘,佛经名字尚不能闻




唯有思归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