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7年参加工作到2020年退休,我把最好的年华都给了科普事业。退休后,我依然坚持经常下乡,为农牧民讲解党的农村政策。只要农牧民有需求,无论在田间地头还是在电话手机里,我都会一如既往地热情服务,把科普的种子播撒在科尔沁大地上。”这是在内蒙古科协主办的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内蒙古主场活动上,来自通辽市扎鲁特旗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曾获得“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殊荣的特格希的分享。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球首套兆瓦级铁—铬液流电池储能示范项目、中重稀土合金制备及应用技术、新型固体储热技术等一批重大成果产业化,全球最大乳酸菌基因组数据库建成,巨无霸矿山装备制造向国产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今天的内蒙古,到处都活跃着创新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正是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艰辛付出,才让内蒙古科技自立自强的脚步更快、底气更足。
当好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这是科协的根本职能。内蒙古科协强化政治引领,把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引领、事业支持、人文关怀、情感连接,聚焦建设战略人才力量这一“重中之重”,不断完善团结引领、联系服务国家战略人才机制,优化创新争先、科技报国环境,促进科技人才成长、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牢固树立科技报国理想。
不久前,内蒙古科协推荐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张晨曦入围“第二届中国科技青年论坛”,成为自治区首位且唯一入围该论坛的科技工作者。张晨曦是鄂尔多斯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此次参加论坛的论文针对我国面对全球科技竞争加剧条件下的空天领域双碳目标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研究思考。这是内蒙古科协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和组织优势,不断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全力打造有温度、可信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的一个缩影。
张晨曦正在向团队成员讲解实验装置的运行原理。
坚持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用学术讲政治、用专业展担当、用成果促发展。内蒙古科协面向区内外、国内外、港澳台,搭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助力创新型内蒙古建设。通过深入实施学术交流引领引导专项行动,努力打造学术交流活动品牌。5年来,共举办4届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在全区范围内同步开展主、分会场活动300余场,征集学术论文6000余篇,切实助力形成浓厚学术氛围。举办中俄科技创新高峰论坛、海峡两岸科普论坛、中俄蒙生命健康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100余场次,4万多名科技工作者参加交流。
2024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内蒙古主场活动——科技工作者分享礼。
此外,内蒙古科协积极组织实施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项目,为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创业提供稳定平台与渠道。同时更加注重科协组织自身结构的完善和科协力量的充实,围绕自治区重点产业,吸纳有优势、有实力、有意愿的科技社团和科技人才加入内蒙古科协团体会员。支持自治区内学术威望高、影响力大的科技工作者牵头组织,在稀土、种业、乳制品、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建设培育了一批自治区级精品学会。2020年以来,制定出台《内蒙古科协所属学会组织通则》《学会学术项目绩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促进学会健康有序发展。新吸纳团体会员22家,成立稀土学会等科技社团4家,进一步优化了会员结构,提升了科协组织的社会服务能力。5年来,以党史学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等为主题,内蒙古科协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151期,线上线下培训科技工作者20万人次。
“海智专家”走进包钢集团参观指导。
为进一步搭建人才引进和培养平台,5年来,聚焦自治区重点领域,内蒙古科协牵头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海智专家工作站8家,柔性引进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13人、团队3个。发挥院士候选人推选主渠道作用,5人进入有效候选人名单。推荐国家卓越工程师奖候选人、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国家级奖候选人37人、候选团队8个,2人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2人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广泛选树科技工作者典型,评选我区“最美科技工作者”60名、优秀科普专家252名。
内蒙古科协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不断提高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质量,用心用情打造有温度的科技工作者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