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华乡龙洒村通过探索推行“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把龙洒笤帚从“土产品”做成“新商品”,促进产业发展升级,拉动留守妇女、老人就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点燃产业振兴“新引擎”。
党群联合,凝聚发展合力。!
龙洒粽叶会开花,编制笤帚能发家”,龙洒村种植笤帚苗和编织笤帚的历史已有200多年,老一辈都会编制笤帚,但因种植、生产、销售大多都是“单打独斗”,龙洒笤帚虽名声在外,但一直没有成“大气候”。为把笤帚产业做起来,同时解决村里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增收问题,龙洒村打破传统思想束缚,积极思考探索,通过党组织领办,成立了腾冲市龙洒综合服务农民专业合作,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农户+公司”经营模式,把村民组织起来,把“零散化”的笤帚生产、销售集中起来,通过统一工艺、统一标准、统一销售的“三个统一”,把村民“散打”转变为“抱团”发展,党群联动,把龙洒笤帚做出文化、卖出效益。目前全村368户农户共种植笤帚苗600余亩,共有460余名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编制笤帚,依托笤帚制作专业合作社,每年销售笤帚达10余万把,村民增收200余万元。
“一线”解题,把稳关键重点。!
发展笤帚产业质量是关键。新华乡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强化一线指导、破解重点难点,促进龙洒笤帚提质增效。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就笤帚苗种植、笤帚编制、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运行、笤帚加工产建设等方面开展座谈、进行实地调研,组织龙洒笤帚手艺传承人座谈会,就笤帚苗制品编制的工序用料、用苗存量、市场销售等情况进兴详细了解,并提出下步发展规划。同时,龙洒社区“两委”成员组织笤帚手艺传承人多次集体研究探讨,制定出各类龙洒笤帚苗产品规格,明确产品标准,保证产品质量。
形式多样,拓宽产业优势。!
在粽香龙洒上做文章,以党组织领办农民合作社为阵地,促成笤帚组织化运营,推出“研学”主题单元。同时将笤帚苗进行精细化、特色化加工,探寻衍生产业,现有笤帚编制基础上,衍生出N个工艺品,党总支书记带头研发制作挂饰、摆件、礼品等精美饰品,不断增加产品类型,依托撒谷洞、龙洒笤帚两个注册商标,形成龙洒特色笤帚品牌。将笤帚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规划在游客服务中心设置龙洒笤帚系列产品展销中心,不断提升龙洒笤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文 | 罗华松
图 | 张世东、综合
编排 | 段艳华
值班编辑 | 李盛中
初审 | 申美玲、武晓露、杨光洁
复审 | 黄荣华 终审 | 杨先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