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幸福边境村的“五彩蝶变”

创业   2025-01-20 11:52   云南  


“村里真是大变样,各方面都强起来了,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腾冲市明光镇自治村党总支书记余华亮站在村头,望着远山,满脸自豪地说。



自治村位于腾北边陲,这里,傈汉两族人民和谐共处,共同编织着美好生活的画卷。近年来,明光镇紧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以“五彩画笔”精心描绘出自治村组织有力、产业兴旺、人才汇聚、生态宜居、文化繁荣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新景象。



绘好“引擎红”,强化组织引领

“以前村里工作千头万绪,可我们理论水平有限,这一直是个短板。”余华亮坦言。为改变这一状况,自治村积极探索,推行“组织选人法”,依法依规选出7名村“两委”班子成员。同时,顺利完成村妇联、团组织换届选举,让年轻、有活力、有文化的新鲜血液注入基层治理队伍,全面提升工作水平。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走进自治村村委会,墙上挂满了各种荣誉证书和工作规划。余华亮说:“我们深知,党支部就是村里的主心骨。”曾经,自治村村民小组长能力强弱不均,群众更愿信赖村“两委”成员,而自治村国土面积269.82平方公里,国境线长44.7公里,管理上便显得捉襟见肘。如今,高质量完成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精心打造7名“两委”成员及118名党员“为民务实、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精神风貌,一支由优秀党员、团员成立的强边固防突击队随时待命,村民理事会成员积极参与,大龙坝麻永春、喂猪坝黄爱明等一批优秀村民小组长脱颖而出,边境党建示范带熠熠生辉,服务群众的能力显著增强。

“有了党支部的引领,我们村民更有信心了,跟着党走,准没错!”麻永春在村民小组会议上激动地说。



绘好“丰收金”,拓宽致富道路

农村留不留得住人,关键在产业。“过去,咱村山高路远、雨水多,产业发展受限。”余华亮走在喂猪坝茶山小径上,望着层层叠叠的茶树,感慨万千。

在上级支持、鼓励下,自治村“两委”成员外出考察,结合自治村地理条件、气候优势,引进了乌龙茶种植。如今,10000余亩的茶园如绿色海洋,2024年农业产值超1910万元,九成以上群众参与其中,实现了高山“土地资源”向“产业资源”的华丽转变。

“自从跟着余支书种茶,收入翻了番,生活也有了奔头。”村民徐永翠在茶园里忙碌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重中之重。自治村围绕“让农业有效益、让产业有奔头、让农民有增收”的目标,通过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着力提升乌龙茶品质,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中草药种植等产业,种植水稻1800余亩、种植玉米2000余亩,百合、白芨等中草药种植达700余亩,猪、牛、羊养殖数量超16000头,建盖出租1个农贸市场、1个洗车场,奋力推动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

“村里产业发展得好,年轻人回来才有‘用武之地’”余华亮在村“两委”会议上强调。



绘好“希望青”,注入发展活力

“农村发展,人才是关键。老龄化、人才短缺一直是我们面临的难题。”自治村党总支副书记杨艳感叹道。为此,自治村从自身做起,实施村干部能力提升行动,挖掘培育“土专家”。目前,已有2人实现学历“双提升”,登记在册的农业致富带头人、种植能手达4人。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除了让扎根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 等各类人才在自治发挥作用、大展身手。自治村还在逐步探索青年成长、培育工作,积极打造边疆团建长廊示范带,持续服务、引导、组织好边地青年,先后组织20余名青年参与电商培训,引领216名青年种植乌龙茶3600余亩,2名青年返乡合伙发展养殖基地2个,6名青年返乡成立傈僳族服饰小作坊2个,奋力助推青年成人、成才,为农业农村发展厚植人才根基。

“这是我们致力于青年成长,结合边境团建示范带工作,进行打造的一条集徒步、观光、学习、体验为一体的环线步行路线。”自治村团支部书记走在依山傍水的茶山河“青年文化步行道”上介绍道。


绘好“生态绿”,扮靓美丽乡村

“住得好不好,是我们生活在这里的最直接体验,而人居环境直接决定了我们住得好不好。”余华亮漫步在大龙坝村民小组,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民居让人眼前一亮。“我们依托上级支持,在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点‘野奢天堂’喂猪坝及大龙坝,先试先行打造人居环境示范点,推动人居环境点上美。”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自治村坚持抓点推典成好景,发挥好喂猪坝、大龙坝对全村人居环境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聚焦“五美一最”工程、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突出抓好垃圾、污水处理和土壤环境治理,对大龙坝、新寨子、高树根河等村民小组实施硬化亮化工程,完成8个村民小组污水处理、村组道路硬化、国门学校建设、国门卫生所补短板、集镇改扩建等各项民生保障工程,并将环境卫生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常态化开展“周五区域打扫、每季全域清洁”活动,把群众精神风貌的“里子”和村容村貌的“面子”同步推进,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如今,走进自治村,花香四溢,绿树成荫。“现在村里环境更美了,生活起来心情也更舒畅了。”喂猪坝村民小组长黄爱民说。



绘好“文化蓝”,弘扬民族精神

“自治村边地文化丰富多彩,我们的傈僳族服装底色为蓝色,打跳、‘三杯酒’以及‘上刀山、下火海’等都已深深烙印进我们的血液里。”同样也作为非遗传承人的吴占连,说起村里的文化,“我到村里的第一天,余支书便语重心长对我说,一定要做好文化工作。”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党的光辉照大地》《文明新风唱起来》傈汉双语是我对文化工作与新时代工作的融合,其中《文明新风唱起来》被市、省级等宣传平台采用,感觉工作得到了认可。”吴占连笑着说,“与此同时,我们先后申报成功云南省民间艺人1名,市级2名,农民画家麻永春绘画墙体文化500多平方米,描绘了傈僳族迁徙繁衍、生产生活、文化活动等情景。《嘟哒哒》先后登上央视三台《舞蹈世界》、央视少儿频道《全国新农村舞蹈美育工程展演》以及《全国小荷风采舞蹈大赛》等平台。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也在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既富口袋,又要富脑袋。”

在自治完小的操场上,每天都会进行“打跳式”广播体操,省级非遗传承人李国书会定期到学校进行交流、教学,老艺人弹起手中的三弦琴,孩子们跟着节奏唱跳,文化传承得以在此延续。



从边陲小村到幸福家园,明光镇自治村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余华亮望着远方,坚定地说:“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是我们永远的追求,我们会继续努力,让自治村的明天更加美好!”



文图 | 杨昆、杨艳

编排 | 段艳华

值班编辑 | 官智钦

初审 | 申美玲、武晓露、杨光洁

复审 | 沈祥贵     终审 | 杨先葵



推荐阅读

腾冲清水三家村:文明花开促新风 幸福佤乡话幸福

腾冲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渔区及禁渔期的通告



腾冲发布
腾冲权威的互联网新媒体平台,整合资源、服务大众,引领腾冲互联网资讯传播新风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