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栏 | ①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体系的回顾和展望

财富   2024-11-12 17:13   宁夏  


货币供应量是某一时点承担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金融工具的总和。现代经济活动中,货币的形态多种多样,很多金融产品和工具都具有货币性。IMF《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及编制指南》以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为基本框架,以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为标准,阐述了充当广义货币的金融工具必须具有流动性、交易媒介和价值贮藏功能。各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结合国际通行的标准和规则,编制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上虽存在差异,但普遍把流动性和价值稳定性作为货币统计和货币层次划分的重要标准。我国自1994年正式编制并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表,按照流通中便利程度的不同,将货币供应量分为M0、M1、M2三个层次。其中,M0为流通中货币;M1包括M0、单位活期存款;M2包括M1、单位定期和其他存款、个人存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非存款机构部门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份额。
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并非一成不变,主要根据金融工具的流动性、与经济的匹配度动态调整。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自建立以来经历过四次较大程度的修订。2001年6月,为适应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消除股票申购冻结资金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存款计入M2。2002年3月,为适应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环境的变化,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分别计入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2011年10月,为适应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发展及住房保障制度的实施,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和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纳入M2。2018年1月,货币市场基金快速发展,可用于支付、随时提现和价值贮藏,具有货币属性,非存款机构部门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也被纳入M2。但这四次调整主要集中在M2,M1的统计口径基本没有大的变化。
从国际经验看,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也会适时修订本国的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更好服务于宏观金融分析和货币政策调控。如美联储先后调整货币供应量口径16次,2020年4月又进行了一次较大的修订,主要是由于监管规则修订减少了对美国储蓄存款账户的限制,将原在M2中但不纳入M1的储蓄存款,调整为也纳入M1统计。英格兰银行在20世纪末,对货币供应量统计指标进行了22次调整,其中1987年将储蓄账户存款纳入流动性更高的M1统计。
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迅速发展,符合货币供应量定义的金融工具范畴发生了重大变化,有必要动态完善。一是技术手段的进步提高了交换媒介效率。如随着银行卡的出现和移动支付的发展,我国日常生活中现钞的使用越来越少,个人活期存款不再受制于存折,而是成为流动性极强的支付工具,能够形成即时消费能力,货币属性增强,可研究纳入M1统计。二是出现了新的具有支付功能的金融工具。如网络支付快速发展,非银行支付机构备付金在日常支付中被广泛使用,具有与活期存款相同的货币属性,也可同步研究纳入M1统计。三是M2统计要结合金融工具流动性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根据国际经验,各国货币政策框架以价格调控模式为主,数量目标逐步淡化,部分数量指标也已取消,如美联储已不再公布M3和更广口径的货币。
人民银行正认真研究货币供应量统计修订的方案,未来将择机发布并适当进行历史数据的回溯,不断提高货币反映经济活动变化的完整性和敏感性。也要看到,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结构转型,实体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货币供应量正在发生变化,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以及与主要经济变量的相关性正趋于减弱,即使结合金融业态的发展不断修订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也不会改变这一趋势。下阶段,我国货币政策框架将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把金融总量更多作为观测性、参考性、预期性的指标,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的作用,不断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适配性、有效性。




延伸阅读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宁夏回族自治区分行
宣传央行政策,发布官方消息,推广金融服务,普及金融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