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
第720篇微文
我们对光合作用都不陌生,简言之,这是植物利用阳光、水和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那么,如果用相仿原理,但是不同的起始反应物,会制造出什么不一样的东西呢?
UNSW的一群工程师们进行了脑洞大开的尝试。
他们用“人造叶片”和阳光,从含硝酸盐的废水中“变出了”可用作肥料的硝酸铵。 🍀☀️💧
而且这一过程零排放,更更更更更更更环保。
光伏 & 化工强强联手
解锁阳光新用途
UNSW卓越教授张露晶(Rose Amal)携手郝晓静教授,带领她们的团队研发出了这套结合了先进光伏和化学工程技术的“人造叶片”系统。
“人造叶片”实际上是由传统的硅太阳能板改造而成的设备,只需要阳光,就能从含硝酸盐的废水中生成铵离子。
铵离子可以转变成氨,而氨是硝酸铵肥料的重要成分。
传统生产氨的方式需要400到500摄氏度的高温以及高压,这就不得不使用化石燃料,从而造成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
UNSW科研团队的创新方式则提供了一种清洁、高效、经济实用的解决方案。 💚
这一科研成果已发表在《能源与环境科学》期刊中。Chen Han和Jian Pan博士是论文的第一作者。
科研团队在校园的泰里能源科技大楼楼顶构建了一套40平方厘米的“人造叶片”系统。
利用太阳能板上的铜和氢氧化钴纳米结构薄膜作为催化剂,以促成从废水中产出硝酸铵所需的化学反应。
这套系统能够产出足以满足1.49平方米农田需求的铵离子。
受到这一成果的鼓舞,我们的科研团队认为,这项新技术可以在农业地区小规模实施,就地产出。
这将下放生产,进一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
他们也希望,一旦从硝酸盐废水中生产出铵之后,能把在这一过程中处理过的水用于灌溉农田,促进农作物生长。 🌾
期待行业合作
共创净零排放
张露晶教授同时迫切期待,能让潜在的行业伙伴更多地参与进来,加强跟他们的合作; 🤝
从而进一步完善这套系统,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 “行业伙伴能够帮助我们拓展这一设备的规模。我们当然希望能在实际应用中使用原始尺寸、传统大小的太阳能板。
这对于帮助我们实现2030年和2040年的排放目标,以及在2050年之前实现最终的净零排放目标非常重要。
我们希望能以一种更清洁、更环保的方式来生产氨,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人造叶片”系统图片
📷 © Chen Han
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
世界20强
八大名校
顶尖研究密集型大学
毕业生就业成果全澳第一
39万校友遍布世界各地
“家”在悉尼
与新中国同龄
微信
小红书
微博
开启你的世界20强大学之旅